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大琨同志在最近一篇论文《论关于固定资本更新和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缩短的原因》中,再一次阐明了他所一贯主张的,只能从固定资本更新周期的缩短来解释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缩短的论点。我拜读之后,感到在若干理论问题和具体材料的分析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特提出来向吴大琨同志和其他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2.
再说平抑物价─—兼与张彦荣同志商榷周占文《经济师》1995年第1期刊登了我的一篇题目为《平抑物价新说》的文章,第5期上便有张彦荣同志的题目为《刍议(平抑物价新说)》的文章,表示愿与我商榷平抑物价问题,这自然是好事情。不过,张彦荣同志的文章虽然题目是《...  相似文献   

3.
邓克生同志在《经济研究》1962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不能用重农主义学派的观点来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理》的论文。读了这篇论文,感到有许多启发。但是,对于文中的有些论点,也感到有商榷的必要。这里把我的意见写出来,向邓克生同志和其他同志请教。邓克生同志在文章中指出重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原理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指出不能用重农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陆仁权的《中国人民的崇高追求 :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探索与求是》杂志 2 0 0 1年第 3期 )一文发表后 ,社会反响热烈。近 10家报刊作了转载或摘录。中央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专家高度评价 ,认为这是一篇研究阐发中国人民崇高追求和奋斗目标的力作 ,是一篇阐发江泽民同志关于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好文章 ,是一篇歌颂建党 80年来伟大成就的好文章。现将这些同志的反响择登如下。肖万钧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 :这篇文章给我的突出感受是 :主题选得好。中华民族百年来 ,前仆后继 ,流血牺牲 ,英勇奋斗的崇高追求和…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8期发表了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对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发表后,我们收到不少来稿,对孙冶方同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先摘发几篇,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林子力同志的新作《论新型等价交换》在《文汇报》首先摘要发表时,该报编者推荐说,这是一篇对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理论“作出了与传统的、人们熟知的观点有很大不同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文”。我读全书后对此话有同感。受此书启发,我想对其中涉及的关于劳动、所有制和等价物交换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和子力同志。由于这本书是子力同志对他历年形成的基本观点的概括和发展,在讨论中自然也要顾及他的其他论著。劳动和物质生产条件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实践活动。人一旦开始生产自己赖以生存的物  相似文献   

7.
本刊2011年11月和12月分别发表了《唯物与唯心的关系》和《质量哲学及其应用》两篇哲学论文。我写作这两篇论文的最终日的,是为了探索和认识社会。根据这两篇论文的原理,就此继续探索和认识一个社会的根本问题——决定社会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燮初同志这篇论文收入吴学研究专集第一辑《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该书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年底出版,本刊先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1963年第7期发表了陈共同志《关于流动資金概念的几个問題》一文后,1964年第1期又发表了曾康霖同志《关于流动資金实质的几个問題》一文,对陈共同志文章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論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曾康霖同志的文章,有不少問題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就准备对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 孙冶方同志在他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中,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提出两点批评意见。对此我有不同意见,在这篇短文中,我先谈一谈所有制问题。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第一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如果依照孙冶方同志引用的恩格斯的定义,那么恩格斯的定义第一点是“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在六十年代就讨论过。但是开始引起我对这问题的讨论发生兴趣的,是1980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肖灼基同志的《应该把教育看作生产部门》这篇文章。同年5月19日《文汇报》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生产》。同年第12期《经济研究》发表了湖北财经学院张寄涛,夏兴园二同志的《论社会主义下生产劳  相似文献   

12.
自本刊1988年第5期发表了张士臣、陈重二位同志关于《论企业运行中短期行为的合理因素》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纷纷来信阐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现我们从中选择三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1963年第7期发表了陈共同志的《关于流动資金概念的几个問题》一文。这篇文章对于怎样理解流动資金范畴有很大帮助,对我有不少启发。但文章中所闡述的一些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宗胜 《生产力研究》1998,(5):37-39,44
本文是对一篇批评性文章的答复。笔者在1997年第三期《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收入分配差别问题的文章,蔡增正阅后对文中的一个回归模型提出了商榷性意见,提出我使用的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经分析,我认为他的意见可能是对的。文中对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阐明了我的意见,也讨论了蔡文的一些提法;并对学术讨论的原则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编者同志:我在三种经济理论刊物上相继读到同一位作者写的关于建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文章。这篇文章刊载于《经济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杂志1984年第7期(分别于7月20日和23日出版)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1984年笫5期(9月28日出版),作者是曾霭祥同志。这篇文章,除了由于分别经过三个杂志编辑部的编辑加工、删节,因而标题  相似文献   

16.
<正> 《经济研究》1981年第10期发表了简新华同志的《积累到底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一文,对洪远朋同志和我就这个问题发表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了以后很为高兴。略感遗憾的是,简文没有涉及洪远朋同志和我就这个问题争论的全部文章,否则,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能要更深入一些。尽管如此,简文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是有进一步研究的价  相似文献   

17.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摧毁“四人帮”的权力意志论的理论体系,肃清它的流毒和影响,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的新长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发表了林子力和有林同志的《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他们写的《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的一部分),这篇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批判了“四人帮”颠倒经济和政治关系,鼓吹政治决定经济的历史唯心主义谬论,是一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新锐独白     
沈毅 《开放时代》2007,(4):87-87
“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对认识中国社会是卓为有效的,这两篇论文就“差序格局”所探讨的问题,起始于我在《中国社会心理评论》(第二辑)对黄光国先生“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的评论。《“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一文是对这篇评论基本观点的系统改写,  相似文献   

19.
积极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帮助人们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探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因应对策,《光明日报》2003年刊发了一篇题为《第六次产业革命是否已曙光初现》的专题访谈,著名经济学家张其佐博士*从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及世界经济周期变动这一特定视角,就新世纪前20年可能带来的战略机遇进行了宏观论证。该文见报后立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不少学者认为,张其佐博士提出的这一具有战略性、超前性的重大问题,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学术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推出了《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六次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专栏,各界人士在相关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鸣。《新华文摘》曾一次集中转载了该专题讨论中的四篇探讨文章。这里仅就《光明日报》目前已发表的部分文章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薛暮桥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一书,收集了他在解放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发表在《人民日报》、《红旗》、《学习》、《经济研究》等报刊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十几篇,反映了他对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速度和比例、按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