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任华 《国际贸易》2006,(7):34-37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今,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国实施经济一体化措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可以使各有关国家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利益,而且可以通过创造稳定的区域市场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吸引跨国投资的能力,保持区域内各国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 1 WTO有关区域一体化原则的一般阐述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广义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狭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国家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障碍,实现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这一过程。WTO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在WTO规则下的狭义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使用1990~2008年度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东亚国家的FDI与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在区域生产网络机制的作用下,FDI的流入将促进东亚区域内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有利于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外资,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升级的创新思路 (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外贸市场“区域元”的构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有两大潮流: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区域内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贸易大国都在寻求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FTA)网络。我国顺应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参与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截止目前,我国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达到9个,  相似文献   

5.
《商》2016,(10)
本研究主要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特点、趋势、与实现途径,同时研究地区主义与地区化在上合地区的实现方式。通过分析中俄两国经济结构的特点、中俄两国在上合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不同定位以及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形势。得出我们现阶段推动上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或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是不合时宜的结论,并提供了实现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是以特定区域作为经济发展的集合体,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东部沿海和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长江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的发展要落后于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因此,如何使区域经济形成一体化发展,既可以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又能够发挥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湘鄂赣皖四省的数据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加以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实现区域资源的配置与优化,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2014,(10):18-20
重点议题之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促进APEC各成员实现互利共赢,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实现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与“10+1”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步入体制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应积极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著特征,正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积极参与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向深度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本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二战后的发展历史加以说明,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就此,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和表现入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强了区域内企业竞争力、推动了区域内技术合作、提升贸易自由化以及提高了区域企业的地位的积极影响和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与形成贸易垄断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4)
2015年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的第26年,距离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缩小亚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实现全面发展的茂物目标第一个时间表到期也已经过去了5年。但是,发达国家2010年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和开放的目标仍未实现,实现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的自由和开放第二个时间表也即将在2020年到期。APEC虽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具有宏大而又极富前瞻性构想,但是却得不到有效执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仍然缺少一个统一的开放过程具体设计和标准,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1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这一APEC长期目标的路径仍在亚太区域内存在着很大争议,区内一些国家为在亚太经济合作中把握主导权也出现了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12.
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就是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区分工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经济区内统一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形成区域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统一的吸引外资政策,以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进企业跨地区投资;消除商品跨地区流通障碍,建立共同商品市场,实现地区合理分工;在区域共同市场建设中还要注意区际利益分配、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关系以及区域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企业内地域分工--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内地域分工是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企业内地域分工形式与之相适应。伴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内企业立足于整个长三角实现企业内地域分工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阶段企业内地域分工在其范围内不同表现形式的回顾,提出目前长三角范围内企业内地域分工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新阶段下企业内地域分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或组织,并形成了具有不同法律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从地理位置、经济重心和相互联系程度看,全球逐步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经合组织为主的三大地区板块。从一体化模式上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之间,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面对汹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政府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远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欧洲经济一体化、区域差距与经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差距吗?本文对1994-2005年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塞浦路斯与欧盟15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发现该25国存在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并认为制度趋同是经济趋同的基础,落后国家人均物资资本和人均技术资本的增加以及来自欧盟发达地区的技术扩散是促进该25国趋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拟就其国际投资效应作初步的探研,以其对我国利用外资工作有所启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规模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投资规模的扩大起着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成员国之间的投资规模扩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消除或减少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使各成员国之间实现了产品的自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成为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形式。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技术扩散、增加就业,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日益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采用,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它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单一国家和地区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进一步的一体化安排,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反倾销带来了新的内涵和课题。本文结合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反倾销新内涵以及一体化背景下反倾销的运用实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但在20多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中,区域内部的行政区经济分散化与一体化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矛盾与分歧层出不穷.一体化依然面临着众多现实困境。“长三角”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构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强化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作用,从而使“长三角”区域内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中的内在联系而联结成为一个经济整体,以实现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在经济合作方面实行的是自主自愿的渐进原则和不排斥区域外国家的开放性地区主义,没有在制度化和机制建设方面努力,已不能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主要取决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东北亚地区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政经分离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加强对话,求同存异,搁置主导权之争,增信释疑,坦诚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就一定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与欧洲、美洲并列的世界经济三大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