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研究目的:揭示"倒挂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耕地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值匹配法。研究结果:(1)耕地"倒挂型"规划对耕地面积净变化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2006—2008年,耕保指标"倒挂型"规划使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平均减少2.270万hm2;(2)2010—2016年,耕保指标"倒挂型"规划使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平均减少0.496万hm2;(3)建设用地"倒挂型"规划对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在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制度环境下,耕地"倒挂型"规划对地方政府形成一定压力,促使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使得"倒挂型"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耕地净减少量。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耕地减少量为1422.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由2003年10月底的18.51亿亩降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人均耕地由1.43亩降为1.41亩。从当年耕地变化的情况来看,生态退耕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4年度全国生态退耕1099.3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灾毁耕地94.9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07.0万亩,以上四项共减少耕地1718.8万亩。据了解,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10月底的19.51亿亩,减少为2004年10月底的18.37亿亩,耕地净减少1.14亿亩,同期生态退耕9708万亩,占耕地净减少的85%。2004年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文章基于耕地的多功能属性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 该文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然后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再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 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59 7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44 6万元/(hm2·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0.520 3万元/(hm2·年)。结论 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1996~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基本态势、时空特征及其主导成因。主要结论是:(1)1996~2008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净减少205.5万hm2,年均耕地减少量17.1万hm2。2001~2005年的耕地净减少量为137.3万hm2,分别是1996~2000年、2005~2008年两个时期减少量的4倍;(2)1996~2005年,沿海地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05.3万hm2,占同期耕地减少总面积的34.03%。建设占用耕地的主要途径是独立工矿、交通、村庄与城镇建设,分别占45.03%、15.8%、15.47%和11.5%;(3)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导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贵州息烽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别预测2020年满足息烽县人民粮食自给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耕地需求量,并与2020年耕地保护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供求状况。结果表明:到2020年,满足息烽县合理膳食结构的耕地需求量为12591.68hm2,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耕地需求量为43429.68hm2;根据贵阳市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确定2020年息烽县应保有耕地30552.85h2m,则在此目标下2020年需外购粮22.65万t。并据此分析,提出息烽县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及其原因,提出村镇污染耕地的整治建议。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hm2耕地受“三废”危害,其中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400万hm2,污水灌溉耕地216万hm2,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187万hm2。村镇耕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金属采矿与冶炼、养殖业废弃物、化肥/农药/市政污泥以及电子废物等。研究结论:耕地污染已经成为耕地质量恶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威胁群众健康。应将村镇污染耕地整治摆在耕地保护的首要位置;从土地利用调控角度进行耕地污染的长效防治;并严格实行源头控制土地污染,加强污染耕地的综合整治;同时,与其他部门协调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加强土地污染防治专项立法。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学界重视.通过研究分析,剖析了仁怀市耕地资源安全态势.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对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显示:从2005年到2025年,仁怀市耕地面积共减少17177 hm2,年平均减少约687 hm2.到202...  相似文献   

8.
基于环渤海地区1985年和2008年的1∶10万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在GIS技术与模型方法支持下,定量分析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利用重心模型法,计算了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85~2008年,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减少139.15万hm2,年均减少6.05万hm2;耕地面积重心向东移动0.097°、向北移动0.011°,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8.39km;1985~2008年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不仅表现为面积减少,而且表现耕地质量的下降,快速城镇化对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1996~2003年全国净减耕地数量为670.4万hm^2,年均净减少95.77万hm^2。为此,应探讨耕地保护的调控模式和机制,确定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改善目标以及耕地生态建设目标;并对不同时期的目标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各地方、各层次主体的实际行动目标。通过重建耕地价格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是耕地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为此,要特殊保护一级基本农田,要改进基本农田损失补偿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保护的技术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通过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黄河滩区宜耕与不宜耕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以期为河南省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经验指数和法,层次分析法及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为:最适宜68886.45 hm2,一般适宜33478.63 hm2,勉强适宜15251.76 hm2,不适宜618.34 hm2。研究结论: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性评价后,得出滩区适宜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40870.05 hm2,占评价区滩涂的34.57%。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根本所在。该文以山东青岛市为例,探讨了确定规划期耕地保有量的方法,进行了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考虑规划期间耕地减少和耕地增加的各种可能性,估算了耕地的可供给量,最终确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然后从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4个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投入,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不可避免。该文在分析广州市耕地数量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了广州市的两个产业发展时期,即“二三一”型阶段(1980~1993年)和“三二一”型阶段(1994~2002年),对两个时期的耕地数量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市在不同产业结构下耕地消耗存在着差异,发展阶段越高,耕地消耗量越小;(2)在“二三一”阶段,耕地变化受工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消耗;(3)在“三二一”阶段,广州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4)在耕地转化效益上,“三二一”阶段明显要优于“二三一”阶段,广州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山西省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研究的基本框架,对山西省耕地资源、粮食需求量和耕地区域生产潜力做了研究,对粮食安全和耕地阀值进行了计算,对粮食和耕地变化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进行预测后认为:全省2010年耕地应保持在410万hm^2,2020年耕地应保持在420万hm^2。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德州市耕地质量监测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德州市于2006年建立了市、县(市、区)二级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开展为期5年的定期定点耕地质量监测活动,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连续的定性、定量的依据。概述了耕地质量检测的必要性,介绍了山东省德州市开展耕地质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分析了该市11个耕地土壤质量指标的监测结果,提出了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制定耕地质量建设规划等3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盲目征收耕地的现象,探讨耕地征收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为科学调控耕地征收提供参考依 据。研究方法:生产函数模型与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2005—2010年耕地征收实际规模从过度征收逐步趋近于最优规模;“十二五”期间需新增耕地规模为153.27万hm2。研究结论:(1)基于边际理论视角测算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各地合理确定耕地征收规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2)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的耕地效益最大化是确定当前最优征收规模的标准;(3)提升耕地的边际效益是解决当前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山东省耕地数量的变化历程,对耕地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力,采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了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说明耕地面积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山东省要确保533.3万hm2基本农田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1~2015年经营规模在1.33hm2以上的农户显著增加;(2)样本村耕地流转基本上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自发形式为主,以熟人关系为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3)4省针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补贴总体不足,并且省际之间补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莱芜里辛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为科学评价土地整理绩效和产权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GIS和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体质量水平都发生很大变化,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3026倍。研究结论:该方法对土地整理耕地质量级别变化评价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山西省黎城县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农业统计资料,以1999~2006年为时间维度,对8年内减少和增加耕地资料进行分析。从耕地等级角度分析增、减耕地质量变化,从面积、类型、来源与去向几方面分析增、减耕地数量变化,为我国特别是地方耕地保护、耕地质量管理和农业区划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