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裴蕾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06-108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不断发展,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经营风险,流动性管理将成为融资融券业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融资融券业务流动性管理实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融资业务的流动性管理进行实务分析。以未来融资余额作为客户的融资需求,力求找出对未来融资余额预测的科学方式,通过不断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合理安排存放在融资专户中的资金总额。  相似文献   

2.
融资融券交易是普遍存在于成熟资本市场的一种信用交易制度。融资的标的为资金,利率较易确定;而融券的标的为证券,其价格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费率确定相对复杂。本文基于期权视角,综合利用我国资本市场股指收益率数据及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数据,对融券费率进行了定价计算,认为现行融券费率明显偏高,且费率定价机制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王炜 《经济》2012,(3):105-106
以转融通为业务主体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证金公司)或将在3月份投入运营,这也就意味A股市场个股卖空时代真正来临.自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启动试点以来,融资融券标的数量过少的弊端一直没有解决.去年11月,融资融券试点转常规后,虽然标的扩大,但大型机构仍不能用融券做空获利.即将开闸的转融通业务,将融资融券标的数量限制打破,机构双边操作个股也进入一个新起点. 融券做空有机可循 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不会改变指数运行趋势,买空卖空只能起到助长助跌放大涨跌幅,并不会改变指数运行的趋势. 国内经济和股市资金供给量决定指数长期走势.如果经济面向好、资金供应充足,以融资买入为主.经济下滑和资金供应缺乏,则以融券卖出为主.  相似文献   

4.
融资融券,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而对于中国来说,融资融券交易起步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处在一个发展初期阶段。本文从融资融券的概念开始阐述,随后介绍融资融券在中国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继而,从证券交易量、投资风险、证券价格、投资机会等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讲述融资融券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成熟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交易制度。融券与融资不同,其标的不是资金而是证券,但两者都是信用业务,需要为相关交易支付一定的费用,融资的利率相对容易确定,而融券费率则比较复杂一些,目前各类管理规定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本文借鉴了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计算出我国大陆地区试行融资融券可行的融券费率。  相似文献   

6.
<正>备战多时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在开年之际踏上征途。1月8日,证监会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开设融资融券业务将按"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先试点运行后逐步扩大。备战之路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出借资金供其买入  相似文献   

7.
陈熙  朱玉杰 《技术经济》2021,40(8):41-50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为样本,研究了融资融券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进入融资融券标的名单后,其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上升,表明融资融券作为企业外部治理机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融券机制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资金约束较小的企业的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并通过对融资机制和融券机制的区分研究,显示两种机制均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研究结果说明了融资融券机制会改善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加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监督,从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正>国外机构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情况各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从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等海外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经验来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方式下,证券公司处于整个业务运作的核心地位,但信用交易的资金不仅仅限于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证券公司可直接向商业银行等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转融通,也可利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比较看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内控指引>).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杠杆,融资融券政策贯彻到资本市场的最强大力量就是增大股市的流动性,即通过盘活证券公司手中的存量资本增大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量和需求量.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券商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王晶 《时代经贸》2010,(18):174-174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具证券供其卖出证券的业务,是建立在市场对未来投资预期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和推广既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机遇,也使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概述了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具体业务流程、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8,(11):61-63
<正>在不同的市场中,融资融券始终存在一些共同的成长经验,然而,融资融券制度又体现出适应于不同市场的差异性。为此,本文撷取了美国、日本、台湾融资融券发展模式。或许,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从不同角度为中国融资融券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具证券供其卖出证券的业务,是建立在市场对未来投资预期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和推广既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机遇,也使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概述了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具体业务流程、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分别于2010年3月和4月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交易,这两项业务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将对我国资产管理业产生深远影响。利用做空机制和杠杆交易两大交易特征,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将派生出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策略,为市场带来有力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手段,并引发国内资产管理业整体格局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洪锦屏  罗毅 《资本市场》2012,(11):38-49
8月30日,转融通机制正式开启试点,获得第一和第二批融资融券试点资格的券商将有望率先参与试点。从目前来看,"两融"规模排名靠前的券商已融出资金和证券占到其额度的80%左右,部分券商开始纷纷提高授权额度,在当前行业创新、多项业务需要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转融通的快速推出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供给有瓶颈的融券业务而言。转融通试点初期只开展转  相似文献   

15.
咸金佩 《时代经贸》2009,(12):67-68
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创业板开板,可谓09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是风生水起的一年。而2010年,在实现09年保八目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已逐渐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0年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三大创新,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进行国际版的建设。最近己推出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对证券公司而言,更是利大于弊,但我们不能忽视融资融券业务带给证券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风险,结合中国证监会最新出台的《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证券公司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纪鹏  赵晓丹 《经济》2012,(10):101-102
8月30日,转融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并先行推出转融资业务.待转融通全面推出后,证券公司可通过证券金融公司从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或证券,再转手借给需要的投资者.事实上,转融通只是融资融券的延续,证券金融公司在整个融资融券链条中,仅是中介机构,通过拓宽融资的资金来源和融券的券源,使市场各方面的利益趋向于一致,从而打破当前业务瓶颈.  相似文献   

17.
刘纪鹏  赵晓丹 《经济月刊》2012,(10):101-102
8月30日,转融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并先行推出转融资业务。待转融通全面推出后,证券公司可通过证券金融公司从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或证券,再转手借给需要的投资者。事实上,转融通只是融资融券的延续,证券金融公司在整个融资融券链条中,  相似文献   

18.
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彻底改变了我国"单边做市"的情况,投资者除了可以做多,还被赋予了做空的权利。简而言之,融资融券交易将卖空机制这一存在于众多国外成熟市场的交易机制引入了我国的股票市场。考虑到第一批加入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其交易不够活跃这一问题,文章以融资融券业务开通后的三批较大规模标的扩容的股票为样本进行了研究。使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对样本股票加入标的之前和之后一年的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变得更加及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对我国证券市场各方的影响,从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定义着手,分析证券市场、券商、投资者给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目前有关融资融券业务的模式和规则进行了思考,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融资融券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融资融券设计初衷是通过融资加强市场流动性和通过融券提供投资者规避价格下跌风险的金融工具,改善由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市场巨幅震荡的局面,实现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目标。实际操作中,融资融券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撬动巨额资金涌入股市;融资规模扩张过快而融券做空力量薄弱,业务结构发展严重失衡,导致两融业务具有“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效应,放大了外部冲击引起股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协整回归分析表明,两融业务规模的扩张和收缩对上证指数涨跌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TGARCH事件模型结果进一步证实融资融券从稳定股价到加剧波动的功能变化。随着标的股票扩容和业务常规化,两融业务导致股市投机过度,加剧了沪深两市的资产价格异动,没有达到平抑波动的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