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经济近几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05年经济增长2.7%.2006年约为4.0%,2007年预测为3.6%。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上.瑞典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科研投入.计划2005-2008年新增政府研发投入23亿瑞典克朗。在世界经济论坛2006-2007年度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的排名中,瑞典位居第三。  相似文献   

2.
2010年瑞典继续保持在医药、工程与制造业、信息与通信技术、森林工业、能源等研究创新领域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瑞典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2010年是瑞典政府实施“2009—2012年研究与创新预算法案”的第二年。政府开始实施对重大领域的资助。此外,瑞典还积极参与欧洲以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3.
2009年,瑞典继续保持在医药、工程与制造业、信息与通讯技术、森林工业、能源等主要领域的研究创新优势,在2008—2009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为第四,对研发的总投入达到GDP的3.74%。2009年是瑞典政府在战略研究领域实施“2009—2012年研究与创新预算法案”的第一年,政府开始实施对重大项目的资助。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瑞典企业部门影响很大,瑞典政府和企业部门共同努力寻求提高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方法,并且积极开拓国际合作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2011年欧盟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欧盟坚定实施2020战略,稳步推进“创新型联盟”旗舰计划,大力加强研发投入,发布欧盟的第8个研发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2014-2020);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加快欧洲研究区建设;大力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欧盟第7研发框架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制定欧洲2050低碳经济路线图,力图通过保障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当前发展困局,引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现智能型、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瑞典人口870万、国土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瑞典工业发达,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92年6月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前,环境保护已取得了举世嘱目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国家自然资源法”为根本法的一系列完善配套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其主要法有:规划建筑法、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6.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美国联邦政府近两年的研发预算基本持平,2012年仅增加0.14%.为了确保创新领先地位以赢得未来,2012年联邦研究组合投资大幅增长7.24%,其中投向基础研究的资金增幅达到4.96%,创下近五年新高.经济、健康、能源、气候、环境及国家安全既是美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研发投入最关注的六大优先领域.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联邦财政2012年研发预算的分布和重点,以及近年来美国财政对研发战略投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瑞典制造业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6%,是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由于不断采用新技术与创新,制造业保持了一定的全球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与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瑞典如何利用研发与创新推动制造业发展,以实现到2030年成为全球可持续制造领先国家这一目标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8.
运用约翰·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以瑞典“2009-2012年研究与创新预算法案”为案例,分析了瑞典的创新政策制定过程,揭示出那些较为稳定的影响瑞典的研究与创新法案乃至创新政策议程设置和制定的主要因素,政策过程的各方参与者及其在政策议程设立和备选方案的阐明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所利用的资源等。  相似文献   

9.
鉴于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欧洲强烈意识到,促进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增长是重中之重,惟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才能有效恢复信心、促进就业并化解债务.作为支撑“欧盟2020”战略科研与创新的主要政策工具,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11月30日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与创新框架计划提案,以进一步整合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内容与预算特征,并着重分析其制订计划的科学方法,以期为我国相关科技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瑞典在过去近20年来,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但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却降低了近9%。通过分析发现,瑞典其能源模式的成功是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采用税收、绿色认证、因地制宜、环保补贴和研发投入等多种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瑞典的企业、公民和政府都在能源综合管理体系中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