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了吗?——兼论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自铎 《经济学家》2008,(1):117-119
近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两大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是在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工短缺,二是经济为什么能长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对此有不同的议论和解释.其中有些"创新"的观点,虽然语出惊人,但并非正确,由此而产生误导,影响到学术界甚至是当局者的决策,有必要加以讨论,澄清是非.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摆脱粗放型增长的影响.实现经济质量和水平的飞跃.然而,中国经济实现集约型增长,将面临诸多困难.正确处理好集约经济增长与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劳动就业、现有资源以及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对实现集约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机场分布,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临空经济区,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协调与合作,进行枢纽机场建设,对该地区的临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枢纽机场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民航业的既定方针,而枢纽机场建设对实施该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安荣 《经济论坛》2007,(10):57-58
自2004年入春以来,用工短缺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迅速蔓延,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9月8日发表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珠三角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区域经济的发展方案正在积极编制.与此同时,多个省区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方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区域规划的衔接,哪些区域规划能够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有关官员、学者指出,"十二五"区域规划将以缩小地区差距为主要目标,向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目前广西、河南、内蒙古等省区的区域规划可能是热门"候选". 多个省区规划欲冲刺升级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不仅涉及到能源、环保、工业、通信和信息化等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也涉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与以往不同,"十二五"规划将把区域规划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一带一路"提出,时至今日,已经初具规模,它的发展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广西地区拥有独特的绿色生态经济文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较强的输出和研究价值.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广西在"一带一路"带领下,如何顺应一带一路发展潮流,以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属于广西响亮名片,形成互利共赢局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专业化"作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人们对它的认识与它的地位极不相称.在高度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全球化经济格局下,迫切需要理清对"专业化"的认识.从它的表现形式入手认识"专业化"是途径之一.专业化因划分标准的不同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本文将从经济主体的角度入手指出专业化有四种主体性形式,并认为"集群"不仅是区城经济专业化的特征,而且是区域经济专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上农下渔"生态经济模式,改善了环境,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实现环境、经济良性循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价值分析评价显示,与传统的稻田模式相比,"上农下渔"的三种模式均实现了环境、经济双赢.通过环境经济属性比较发现,"上农下渔"的三种不同模式蕴含不同的开发目标,适合于不同的地域和发展阶段.提出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的决策,可望继续提高该模式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该战略提出后,相关地区、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活动、文化传播活动逐渐增多,分析我国经济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一战略的基本影响,然后分析了常见风险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到了相对均衡的时期,东、西部地区经济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格局还是存在着东快西慢的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并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飞机-牛仔裤'比较优势姜素禀赋模型"分析了产业在不同时点都能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对-国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作用.通过创建的"引致增长极"原理和"东亚奇迹"的经验提出了实现"滨海新区奇迹"的假说,为环渤海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一体化呈明显趋势.对外贸易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悄然的发展着.本题目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大形势进行研究并且对吉林省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来了解本省企业对外贸易的情况.通过扩大对外贸易来提升本省经济状况,对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待吉林省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并提出吉林省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本省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并通过不同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志伟 《财经研究》2016,(3):134-144
文章构建了"先污染 ,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 ,并以2001 -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产出数据为样本 ,研究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和污染物减排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污染物排放对于产出增长具有刺激作用 ,同时产出增长又会引起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 ,从而证明了中国工业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环境规制投资依然不足,规制效率相对偏低 ,治理的整体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分阶段看 ,"先污染 ,后治理"发展模式在过去十余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但2008年后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分地区看 ,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处于"先污染 ,后治理"的过程中 ,而环境规制的效果仅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谢里  张斐 《财经研究》2018,(3):68-83
中国企业"高杠杆率"是推动全社会"高杠杆率"的重要原因."去杠杆"已成为"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探寻中国"高杠杆率"企业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原因.文章选取了2005年至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行业两套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逆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寻其对企业杠杆率及对不同行业异质性企业杠杆率呈现结构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两套样本实证结果相互印证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显著提高了该计划重点倾向行业企业杠杆率,特别是这些行业中受该计划支持力度相对较强的行业企业长期表现出更高的杠杆率;另一方面,两套样本实证结果互为补充表明了该计划显著提高了中西部地区重点倾向行业非上市国有企业杠杆率.因此,"去杠杆"应优先考虑降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倾向行业企业的杠杆率和该计划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倾向行业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杠杆率.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资源丰裕,当经济增长缓慢,出现"富饶的贫困"现象,即所谓的"资源诅咒".本文通过众多学者关于"资源诅咒"假说的讨论,归结出"资源诅咒"要素传导机制,并基于各要素提出破解"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以实现"资源诅咒"转化为"资源福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教育管理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教师发展,以"经济道德人"人性假设为基点,教育管理者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主要为:尊重并促进教师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最大化、肯定和发扬"道德人"人性说,培养教师道德情感和信念等,希望对实际情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循环型经济"作为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毕竟是一个错误概念.在自然资源中,从原材料来看,有相当程度的难以循环性;从能源来看,在地球生态系统内根本就没有循环性可言;仅以环境要素出现的资源,就更加不可轻言循环.建议以"节约型经济"取代"循环型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节约型经济含有生产的集约化既资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义,同时还有适度、明智地消费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循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环.  相似文献   

18.
王晓娟 《经济论坛》2007,(9):137-138
财务审批制度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组织中,财务审批所采取的基本模式一般是"一支笔"和"会签制"这两种审批模式.这两种审批模式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显示出各自的利弊,究竟采用哪种模式更有利,需要针对不同单位、不同项目、不同业务等来权衡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合作的新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经济交流、 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调整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机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在其影响下中国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意义的阐述,得出能源产业作为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当前开放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能源经济合作的机遇,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就业替代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扩展,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人口外迁、就业萎缩、经济地位下降,中部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在显现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