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永琴 《南方经济》2010,28(2):62-73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以价格粘性为核心构建菜单成本模型,从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成因是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渠道。企业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遵循菜单成本和扭曲成本孰低原则决定调整价格还是产量。降价的菜单成本低于涨价成本以及扭曲成本随通货膨胀趋势呈非线性变化共同导致了非对称的价格粘性,由此产生的非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因此,货币政策效果随通货膨胀率而变,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程度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区间存在差异,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驼峰形趋势。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决定政策实施方向和力度,还应考虑经济所处的通货膨胀率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涛 《世界经济》2007,(2):23-31
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即货币政策是否存在行业效应,是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运用货币政策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利用理论和经验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行业效应与各行业的产品特征和财务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成为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工具,但对其溢出效应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传导渠道层面。文章基于非传统传导渠道的视角,先构建以CAPM为基础的模型理论说明资产组合再平衡传导渠道的机制,再以MSVAR模型实证检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通过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使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通货膨胀上升、产出水平下降,并且在不同区制下溢出效应的程度有所不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和信号渠道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新机制。这一结论对中国人民银行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及加强国际货币协调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成为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工具,但对其溢出效应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传导渠道层面。文章基于非传统传导渠道的视角,先构建以CAPM为基础的模型理论说明资产组合再平衡传导渠道的机制,再以MSVAR模型实证检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通过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使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通货膨胀上升、产出水平下降,并且在不同区制下溢出效应的程度有所不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和信号渠道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新机制。这一结论对中国人民银行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及加强国际货币协调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为  张洪海  张羽 《辽宁经济》2009,(12):40-4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传导机制的通畅,保证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米什金(1995)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传统的利率途径、其他资产价格效应和信用传导三类。其他资产价格效应包括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信用传导则包括银行贷款途径、资产负债表途径、现金流量效应、意料之外的物价水平效应和家庭流动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意外、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外和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反应,并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中短期通胀预期,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央行惯例沟通对通胀预期没有影响,央行行长讲话会加大通胀预期波动;货币政策操作和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在2008~2009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通胀预期管理效果一直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胀预期形成及其传导机制并改善央行的政策操作与沟通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发展相当于优化完善金融市场,减轻了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中介"的金融摩擦为逻辑出发,文章阐述了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历程与现状,在当前我国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极大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构,改变了市场主体对于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讨论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效果的问题。重新审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一定必要性,把握现今金融态势与经济状况,谨慎制定金融发展计划,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2年27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与我国出口贸易关系,并从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研发水平两个维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我国不同行业出口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环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外贸出口,但影响不大,我国工业行业出口优势更多来自规模经济、企业成本和能力;环境规制的出口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对高污染、低研发水平行业出口具有负向效应,对低污染、高研发水平行业出口具有正向效应.政府应对不同行业制定弹性环境政策,鼓励企业从事研发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作了剖析,着重分析了转型时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制度的、结构的缺陷,从而指出我国目前在启动经济中尚不具备实行货币扩张政策的一系列条件和基础,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进一步重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不仅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影响经济,而且中观传导效应也是不应忽视的。本文基于产业效应的视角,结合各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以及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中观传导效应进行了比较。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产业中观传导效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别。中国货币政策依次对材料、信息技术、工业和可选消费产业的影响最大,而美国货币政策依次对信息技术、能源、材料、可选消费和工业产业影响最大。结合中美两国不同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和产业结构特点,本文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通过材料和工业这两个产业部门的中观传导效应较强,而美国的货币政策通过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产业传导的中观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行业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除西藏、重庆、港、澳、台等地区29个省市的7个行业,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确实存在着区域效应和行业效应,而行业效应不足以解释区域效应,同时研究发现,除了产业结构外,各地的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所有制结构、中小银行贷款的比例和地区开放度等因素也是造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因素。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和行业效应的存在,必然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各地带来不同的影响,进而有可能拉大区域差距并影响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公司同伴效应是指公司个体行为受到参照组内其他公司行为或特征的影响,高管社会学习是导致公司同伴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学习行为是否理性还值得商榷。本文以2000—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特征的研究视角,考察行业领导者虚构利润对同伴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领导者虚构利润向外界传递行业虚假繁荣的错误信号,同伴公司为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而扩大投资规模;而且,同伴公司的反应程度受行业特征的影响,具体而言,行业竞争度加剧了同伴公司对行业领导者虚构利润的错误反应,行业景气度与同伴公司反应程度存在负向关系,处于成长期的同伴公司更容易受行业领导者虚构利润的影响,表现出更大规模的投资扩张。本文基于行业特征视角研究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理解"同伴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也为财务舞弊产生的不良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政策操作透明度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活畅通。通过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分析了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并对改进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的季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考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产出、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脉冲响应上的不同,以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呈现相似的响应特征,但响应程度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西部地区受影响程度并不显著。东、中、西、东北地区对利率冲击响应也呈现相似特征,但区域之间的影响存在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区域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东部受影响程度最显著,东北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小,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聪  汤大杰 《特区经济》1996,(12):26-30
<正>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在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合理运用货币政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货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这些短期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探讨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的重要性.一、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概念与类型所谓货市政策效应时滞是指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反应及调控效应相对于经济运行偏差的出现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即从决策者认识客观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采取措施,经过货币的传导过程,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的全部时间过程.一般来讲,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对于宏观调控具有影响和保护两方面的作用.其影响主要在于,增加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风险,及时检验货币政策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银行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重约束条件下,在面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最优信贷决策行为。通过构造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表现出有效性;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13-2020年1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沿着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网络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及微观机制。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扩张)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投资的负向(正向)影响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本土企业。影响机制在于,跨国企业通过其内部资本市场与内部供应链,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传导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从而影响美国关联企业的投资水平、收入增长、规模扩张与现金持有,并进一步沿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产业关联向其本土企业进行传导。本文补充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在企业层面的传导渠道,为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用二变量VECM-GJR-MVGARCH(1,1)-BEKK扩展模型,分析了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影响下的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在岸远期和离岸远期汇率间长期均衡关系调整、均值溢出、波动溢出以及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在岸即期汇率对远期汇率有引导作用,主要由在岸远期汇率进行调整以实现即期、远期汇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意料之外的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即期、远期汇率的贬值,并减小即期汇率的波动率;(2)在岸远期汇率引导离岸远期汇率,离岸远期市场处于信息波动的中心位置,意料之外的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在岸、离岸远期汇率的贬值;(3)各外汇市场具有较强的波动集聚性,在岸即期汇率对远期汇率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离岸远期汇率对相应期限的在岸远期汇率有显著的波动溢出和非对称效应,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在岸、离岸远期外汇市场的波动率和波动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因此,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不同人民币外汇市场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调整、均值溢出、波动溢出以及非对称效应,也应重点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的行业非对称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从基于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结构不同的两部门模型出发,说明由于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 E-G 两步法、ADL 模型和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房地产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随后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