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产品从公司的仓库到经销商的仓库,并不算是真正的销售。真正的销售应该是消费者将产品买回去并消费掉。因此为了让消费者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各生产厂家都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而铺货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铺货,就是厂家配合经销商进行的一种将产品铺入各终端场所(如零售店、宾馆、饭店等)的市场行为,这种市场操作的方式是由厂家的业务人员  相似文献   

2.
渠道是经销商生存的土壤,把渠道价值最大化,经销商才能获得持续利润,才能稳固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赢取和厂家博弈的资格。随着上游厂家、下游终端的变化,经销商开始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其中采用复合渠道模式是经销商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复合渠道,也可以理解成为渠道组合,即根据厂家产品特性、下游终端需求,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渠道进行组合,并通过同类产品延伸,拓宽渠道的宽度。  相似文献   

3.
“单靠一级经销商的网络是远远不够的”,厂家要把市场精耕细作,就必须设置二批,只有这样才能把品牌资源的效应放大,帮助企业把渠道做深做透,快速提升销量。但是,二批一旦用不好或者控制不好,又常常是渠道乱价砸货的罪魁祸首,成为畅销品杀手。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部分经销商起步阶段资金实力小,融资渠道单一,经营能力差,信誉低,产品推广经验少,网点建设、铺货进度和销售上量缓慢,做大做强很吃力。因此,经销商要在快速、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立足,就应该充分借用厂家的资源与政策,借厂家的“鸡”,不断发展与壮大自己。经销商要借厂家的什么“鸡”?如何才能借到厂家的“鸡”呢?  相似文献   

5.
在渠道扁平化的浪潮中,很多企业都选择与终端做直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操作成本的加大,管理难度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认识到要回归渠道经营,将终端作业权重新下放给经销商。由原先的"厂家直供"转到由经销商代理,这种渠道经营模式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方华明 《中国市场》2007,(17):22-23
<正>一般厂家运作地级市场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厂家设办事处.二是设经销商。如果不考虑由厂家自己或地级区域经销商直接操作的终端厂家产品的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6,(15):8-8
合肥东行食品商贸中心卓江华:我现在代理的产品比较多,有糖果、饼干、饮料以及其他副食品。从年初开始。响应厂家的号召,渠道扁平化,我开始直接做终端,自己有一部分直控的商超、零售店,有15个铺货员、4台送货车直接做,经常会出现人手不够,配送不过来的情况。周边的郊县就交给一些二批来做。现在经常会出现他们往市区窜货,渠道冲突严重,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倒着做渠道     
郭鸿琦 《华糖商情》2001,(19):10-10
“倒着做渠道”,听着挺新鲜,其实在食品饮料界已有不少企业在这么做。撇开一二级经销商不开发,先去做终端,一部分企业是怕糟踏了自己的好产品,不信任经销商开拓市场的能力,担心他们是否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做火;也有的企业是产品不错,但没名气,企业实力也不够雄厚,经销商不愿花大力气做这种前途未卜的产品,只能厂家自己做。  相似文献   

9.
二批往往是渠道价值链上最令厂家、业务员头疼的一环。二批商往往经营多个产品,甚至同时经营相互竞争的多个产品。有人说,二批商就像"墙头草",哪个产品赚钱多就往哪个产品倒,哪里赚钱就往哪里跑。二批商销售产品不积极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经常为了一己的"蝇头小利"窜货、砸价、把市场秩序搞得一团糟。但是,二批商不但直接面对终端,而且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厂家销货的重要"出水口",不可丢弃、不可忽视。有什么样的厂家、业务员和总经销,就有什么样的二批商。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批商的优势为厂家带来巨大销量。如何管理二批商?方法有很多,就看你怎么用了。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二批的管理中,促销是最常用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拿促销做销量,寅吃卯粮,结果为了做销量,陷入做促销,压货,再促销,再压货的恶性循环,在许多企业或区域,促销几乎成了一种长期固定的销售形式,促销成了降价,这种变相的降价直接导致渠道真实价格倒挂。厂家促销让利对于二批而言,在市场快速或加速成长的时候,产品周转率较高,二批不愁销售。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商业时代》2012,(21):22-23
快速消费品行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本文通过分析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分销渠道的新变化和所面临的问题,从分销渠道的结构管理、经销商管理和零售终端管理三个方面对其分销渠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肖飞 《中国市场》2004,(6):54-54
<正> 对于经销商来说,选项意味着接受机会,而立项就意味着承担风险。 当披着各种美丽外衣的好产品或好项目蜂拥而至时,往往“繁花渐欲迷人眼”。 胡老板是一位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经朋友推荐做起了南方一家小厂新出的调味品“嫩肉粉”。单单冲这个产品名,胡老板大喜过望,认为这个产品一定销路很广,而且在当时还鲜见这样的品种。胡老板对厂家稍做了解后便急忙打  相似文献   

13.
郑俊峰 《糖烟酒周刊》2004,(37):B015-B015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里,基本上都会有“返利”的现象,特别是在食品、饮料、酒类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生产厂家本意而言,返利是从自己的利润里面,拿出一部分来回馈帮自己占市场,打江山的经销商们,最大限度地刺激经销商销售自己产品的积极性,通过经销商的资金、网络,加速产品的销量,以期在品牌、渠道、利润等诸多方面,取得更高的回报。对于经销商来说,返利则是厂家对自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厂家与其区域经销商的合作过程中,历来都是厂家负责市场的调研分析、消费促销活动设计、线上媒体的设计投放、培训等推广拉动、品牌传播类的市场动作。而经销商则是依靠其已有的资金、网络、仓储、物流等资源来进行具体的销售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经销商对厂家的市场动作的关注点绝  相似文献   

15.
掌控终端不是直接通过经营终端而取得对终端的控制权,除了通过加强诸如“有效加强铺市率、曝光率,进行有效生动化陈列,以及有效促销”等终端运作营销手段,使产品的动销速度有效提高以外,还要起到衔接渠道动力体系从渠道推力向品牌拉力过渡的目的。但是许多企业忽视渠道动力的规律,仅把终端作为一种“销售平台”,从而走进终端管理的误区:认为只要掌握终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这种思路使厂家过于重视终端而否认二批及经销商的作用,此时,如果市场操作不当,品牌拉力不能有效增强,整个渠道体系的流转会因为动力不足而瘫痪。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终端是投入产出最佳、沟通效果更好的“沟通平台”,如何加强终端对消费者的沟通和说服能力,应该是掌控终端的核心课题。在这种平台下,终端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或品牌的定位、可以彰显产品或品牌形象。企业应当通过终端关注消费者、通过终端资源表现出品牌对消费者的关心,来实现终端的互动沟通功能,以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16.
宝洁公司作为生产日用化学品的企业,从其属于快速消费品的特点来讲,其终端渠道并不是注重自营,而是借助于经销商的终端渠道体系来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对其终端渠道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迪  蒋丽芹 《江苏商论》2013,(4):12-14,17
快速消费品是指使用周期短,重复购买频率高的消费品。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物质需求的增长,快速消费品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行业竞争也愈加激烈。虽然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营销渠道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逐渐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中管理问题的核心。针对我国快速消费品营销渠道中产生的冲突、渠道窜货、终端销售的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应立足自身情况,强化对渠道的控制与管理,统筹协调好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减少渠道冲突的产生,提高终端销售的服务质量,保证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渠道突破正成为大多数快速消费品区域市场突破的首要任务。面对千差万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区域市场,面对那些急功近利且极易疲软的经销商们,要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市场销量的快速持续增长,企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突破?在这组文章中,几位朋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要突破区域市场,必须要在分销渠道运作上实现突破,不但要提升终端的密度,而且还要提高终端的销售能力,同时围绕终端的助销和服务要求,构建和完善各级经销商体系。动态把握区域市场运作时机和渠道发育节奏,围绕渠道建设来充分整合相关的营销策略和资源投入,实现市场推广活动与终端拉动相结合.消费者基础培育与终端布点相结合.终端拓展与经销商发育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在区域市场建立起高效协同的营销价值链。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有效地建立经销商、二批商的队伍? 如何进行终端陷阱突围? 如何节省通路费用、提高企业赢利? 如何有效地解决窜货问题? 如何解决赊销的欠款问题? 如何加强对终端的控制? 如何应对竞争对手高价买断终端? 如何提高渠道的整合效率、使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 如何提高渠道成员对配合产品推广的积极性? 如何进行有序的利益分配? 如何进行合理的渠道设计? 如何进行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20.
渠道体系的优异与否主要看两点,一是渠道效率,二是渠道秩序。而渠道秩序对成熟期的产品来说尤其重要,一个市场认可的产品完全可能因为渠道体系的混乱而寿终正寝。如何维持渠道体系内的价格体系和产品流向是众厂家关注的重点。厂家的产品在一批环节实行区域划分或独家代理,有效的维持了一级价格体系,但在二批环节,却无能为力,二批容易成为价格混乱和窜货的祸源。无疑,二批是厂家的心头之患,成为渠道体系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