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物价有上涨趋势,但失业率却高居不下。对此传统简单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已不能解决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来研究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下的“反失业”财政政策,希望能够实现高增长下的高就业。  相似文献   

2.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是政府有效控制失业率、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举措。失业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方法、预警指标、制度安排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为了控制失业率,政府应加强对失业的预测;应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建立专职失业风险监测机构;改进失业和就业的统计口径,加强就业统计,等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大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的理论机理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存在多种相关性,且是间接联动。通过1978~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两者之间长期负相关,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充分就业有一定拉动作用,但拉动程度不大,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增强拉动程度。促进失业劳动力再就业降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带来的负效应,这一点极为重要,避免重现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结构调整下的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良好的制度供给,有助于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加强就业与失业统计,确保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各级政府出台关于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础数据。也是党和国家妥善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要依据。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是用与国际接轨的调查方法得到的,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反映我国城镇的真实失业状况。我国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失业率调查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失业统计信息,并定期发布调查失业率指标。  相似文献   

5.
广州城镇失业根源的理论假设和计量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和我国的失业根源理论,选定与广州市失业根源问题关联度最大、解释力最强的6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根据1984年以来与失业率相关的若干组变量,建立了拟合程度较好的对数模型,进行非线性的对数模型分析发现,广州市城镇失业率与GDP同向增加,随职工货币工资的增加而减少,随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下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挤出还是挤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平稳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名义变量系统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中国政府支出挤出还是挤入居民消费.基于OLS、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国的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挤出效应会导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逐步由投资转向消费,这一转变趋势客观要求财政政策应适度而行.  相似文献   

7.
孙立 《全国商情》2006,(4):80-82
奥肯定律揭示的实际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变动之负相关关系,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实证分析所证明,但在中国的检验中却发生了明显的背离。经过对定律的拓展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特定转轨时期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事实是,经济系统中产出的变化仅与资源是否闲置本身有关,而与闲置所采取的形式无关。只要经济系统中存在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无论是公开失业,还是隐性失业,产出就会低于潜在产出。  相似文献   

8.
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其市民化的关键。对天津4个“宅基地换房”试点镇的调研表明,“换房农民”换房后虽然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的增长更快,净收入有减少的趋势;而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有50.67%的劳动力没有工作,有36.44%的家庭依靠政府补贴生活。对政府行为与“换房农民”就业的博弈分析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过多或提供的失业保障过多,都会降低“换房农民”的就业意愿,而政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则可促进“换房农民”的就业。因此,政府应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多渠道安置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适度的失业保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提高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概率,并降低其找工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失业统计是国家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然而,我国当前的失业统计尚不健全,未能达到全面、准确反映我国失业状况的目的,影响了政府对失业的有效预防、调控和综合治理。因此,有必要立足国情并借鉴国际做法,改造和完善我国的失业统计体系。在统计方式上,坚持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并重;在主要统计指标设置上,形成社会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登记失业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失业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无论对失业者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失业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都要大于其积极作用。文章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数理推导,建立了失业率变动与经济增长率变动之间的数理模型,并结合福建的统计资料对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1978~2004年间的我国非加速通胀率。研究发现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间存在并不显著的菲利普斯曲线。协整检验表明失业率与通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传统计量方法表明我国的NAIRU在3.4%左右。同时对TV-NAIRU序列的HP滤波检验与Gordon模型分析表明我国NAIRU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得到人口特征与劳动生产率角度的解释。此外,两种模型的结果均表明目前我国实际失业率低于NAIRU,经济形势存在通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失业统计与失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就国际失业统计方法与中国的比较、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国劳动力市场统计需完善的地方、失业警戒线与中国失业控制等四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奥肯定律表明与正常的(或潜在的或趋势的)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一种经验规律,奥肯定律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奥肯规律.由于我国公开的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失业率,为此用就业量代替失业率,建立扩大的奥肯模型,分别对我国第一、二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估计.实证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和物价上涨均为正相关;而我国农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业等。解决失业问题既要增加劳动力需求,又要调节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控制和减少当期劳动力供给,同时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数据看我国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劳动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当前我国失业状况的基本情况以及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以及失业时间、受教育程度、失业原因、地区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中国的失业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仅次于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之后的第二号经济任务,同时更意味着中国失业保障的沉重负担。因此,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而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系统”,对于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失业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环节。构建失业保障监测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失业保障与失业状况、就业形式、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存在着的极其密切的关系,科学地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利用我国1989—2009年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非农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人数间建立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前述两种变量的动态路径。结果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农经济高增长并未降低城镇失业的深层次原因,从公共财政角度提出了缓解我国目前失业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从一般意义上看,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这是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体制改革、产业结构问题、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我国失业人口膨胀,失业问题严重。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必须从多角度着眼,从扩大就业需求、健全劳动力市场、疏通就业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元化转移几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奥肯定律是西方经济学中描述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定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却伴随着失业率逐步上升,经济的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持续增加,二者呈现出非对称性,转型期的中国奥肯定律出现变异。基于此,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的压力,对失业的治理和缓解突显。试图对目前失业状况的分析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