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税法与会计目标的不一致性产生了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经历了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法的发展历程,纳税影响法中的债务法是新会计准则采纳方法.所得税会计准则规范了税会差异的核算问题,但是也存在基本概念晦涩、差异过多,企业缺乏应用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具体探讨了所得税核算程序、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会计处理问题。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执行新准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也是所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转换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本文对企业原先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实例分析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法在处理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从所得税会计相关概念入手,分析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陈旧、对所得税会计没有明确的认识及我国所得税会计人才缺口巨大的现状。根据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的缺乏独立标准、核算结果不正确、政策理论不相符等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协调矛盾,理顺关系,从而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推动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实施和发展,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破产清算会计缺乏统一核算规范、操作不尽相同的现状,阐述了非破产清算会计的概念、核算内容、理论基础、账户设立、核算过程,重点阐述了资产变现、债务清偿和清算期间所得税清缴、分配剩余财产等容易犯错的问题,为会计人员业务操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因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涉及前期损益调整的,应通过编制会计调整分录,核算该事项对前期净损益的影响。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在会计处理中,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却比较复杂,有时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下面笔者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军 《中国市场》2009,(35):41-4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颁布实施,使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彻底改变,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者选择其一,改变为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的改变,无疑会对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企业纳税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核算方法、科目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并通过举例重点分析企业会计账务处理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所得税核算工作只能且必须在会计期末期初完成,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工作量很大,需要调整企业税前会计利润至应纳税所得额,需要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并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对企业全年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进行分析,需要对企业大部分的资产负债进行分析,有很多信息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无法反映,企业可以通过备查账簿记录相关信息,财务人员即可轻松完成所得税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得税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本文在分析所得税性质及属性的基础上,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框架——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所得税会计的假设、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则、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重点对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之不同进行比较,谈出笔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文芳 《北方经贸》2014,(4):106+108-106,108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的所得税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就所得税费用核算中无形资产的加计扣除和递延所得税的相关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红伟 《中国电子商务》2014,(13):184-184,186
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首先介绍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概念以及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最后对所得税准则在企业产生的影响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曹宇 《商场现代化》2012,(34):142-143
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待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所得税的核算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得税会计的处理也就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新准则的颁布,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更使得所得税会计处理成了的一大重点、难点。本文正是围绕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的研究,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研究税会差异的产生,进而从本质上去了解所得税会计的核算过程,主要侧重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等新概念的理解展开研究,旨在让新所得税会计的学习更加好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新准则下,所得税的核算由旧制度下的利润表债务法或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方法也有较大变更。本文以新准则的规范为依据,结合所得税会计的一般原则,介绍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现行会计实务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作为此种核算方法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但由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未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多采用应付税款法,形成了目前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存的局面。本文对二者的含义、理论基础、核算程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赵凌丽 《北方经贸》2014,(9):147-147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完善,使得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将我国原有的企业所得税核算带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我国采用更加合理科学的资产负债表负债法进行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规范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本文通过国家新会计准则就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希望对基层财务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会计实务中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确定会计期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本文对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理论基础、核算原理、程序及其应用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原所得税会计中可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更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也就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本文对此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