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资本市场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术界基本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1993年后已达到弱式有效,但对于是否达到了半强式有效还存在着分歧。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以金融危机事件为对象,检验了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上证A股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结论表明,市场价格对金融危机并没有作出合理的反应,我国上证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事件研究法,以2014年11月"沪港通"的正式实施为事件,以其中沪股通交易范围内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中A+H股为研究对象,对"沪港通"正式实施公告发出前后是否存在超常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虽然"沪港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投资者并不看好;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投资者不看好"沪港通"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中国A股市场的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事件研究法,以2014年11月“沪港通”的正式实施为事件,以其中沪股通交易范围内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中 A+H股为研究对象,对“沪港通”正式实施公告发出前后是否存在超常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 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虽然“沪港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投资者并不看好;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投资者不看好“沪港通”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中国 A股市场的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就是证券价格对市场信息反应的效率性。有效市场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市场能够最有效率地把市场信息包含在价格当中。以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运用ADF检验和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证A股市场的弱势有效和半强有效进行系统性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上证A股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但尚未达到半强有效。投资者依据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分析的手段来获得超常收益亦是十分困难,但由于上证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有关红利分配等公开发表的信息在投资者之间无法均匀分布,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依然可以利用对选定目标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尤其是会计资料)及内部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5.
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基础理论,该理论的框架是由美国金融学家尤金·法玛提出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判别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也影响到政府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得出我国创业板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6.
关于股票市场是否达到半强式有效是目前金融领域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上市公司年报公布这一事件,以深圳市场公布2017年年报的50支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并采用CAPM模型对我国深圳股市的半强式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深圳股市还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结论,并结合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游程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方差比检验方法对B股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上海B股市场自1998年开始达到弱式有效,而深圳B股市场则自2000开始达到弱式有效,两地市场不仅在达到弱式有效的时间上存在差异,且弱式有效的稳定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50支上证A股为样本,考察我国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开启对我国沪市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创业板的设立短期内对我国沪市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沪市对事件的反应不足,从而也印证了我国沪市并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革命性举措,对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本文选取2019年12月31日至2022年11月10日的科创50交易数据,采用平稳性检验、序列相关检验的方法验证了样本数据满足随机游走序列的特征,科创板市场呈弱式有效状态。在此基础上,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进一步选取2022年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发布违规公告的4家上市公司,采用事件研究法验证了样本公司股价只存在微弱的滞后反应,不存在提前反应、过度反应,科创板市场接近半强式有效。最后,围绕加大内幕交易惩治力度、着力解决科创信息解读问题、提高科创板市场流动性、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场的有效性则是衡量其发展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依据有效性市场假说理论,采取了ADF检验与游程检验两种方法,对我国上证A股指数(1995-2013),中小板指数(2006-2013)和创业板指数(2010-2013)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得出了我国股市总体上、长期上达到了弱式有效,但2008年之后有效性有所下降;中小板与创业板股票的有效性相对更低的结论。并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柴丽俊  李先流 《中国外资》2011,(10):168-168
本文首先对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单位根过程和ADF检验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检验单位根过程的ADF检验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一系列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上海股票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单位根过程和ADF检验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检验单位根过程的ADF检验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一系列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上海股票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而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已无法圆满地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现有的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及有效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市场有效性理论。利用该理论,作者通过抽样统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层次即有效性层次。首先通过随机游程和股价自回归检验方法提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弱型有效的结论,然后针对目前关于有效性层次方面的争论,用事件研究方法阐述了如下观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正处于弱型有效市场层次,但并不具有半强型有效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子来  胡健 《金融论坛》2001,6(10):44-50
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而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已无法圆满地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现有的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及有效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市场有效性理论.利用该理论,作者通过抽样统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层次即其有效性层次.首先通过随机游程和股价自回归检验方法得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弱型有效的结论,然后针对目前关于有效性层次方面的争论,用事件研究法阐述了如下观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正处于弱型有效市场层次,但并不具有半强型有效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预期非流动性新信息视角,本文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比较了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非预期非流动性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并且研究了投资者能否基于当期的非预期非流动性新信息进行套利。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证A股市场中,熊市阶段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非预期非流动性;市场对非流动性新信息反应不足,我国上证A股市场存在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16.
许沁 《中国外资》2012,(10):210-211
本文通过对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进行方差比检验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2005年到2008年的震荡是影响中国股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的股市改革措施对改善市场有效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上证综合指教和深证综合指数进行方差比检验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2005年到2008年的震荡是影响中国股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的股市改革措施对改善市场有效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2001年6月14日-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沪市A股涨跌幅样本数据,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对涨跌幅限制制度的波动性外溢、延迟价格发现和阻碍交易等三个假说进行实证分析,从统计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涨跌幅限制制度对股市的实际绩效。研究结果显示,涨跌幅限制制度对我国股价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并不能就针对某一特定市场的研究,而对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9.
了解股票市场是否有效对于监管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多数实证分析结果倾向于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结论,但对于是否达到弱式有效,则存在较大分歧。自回归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沪、深股市已达到弱式有效。这一结论对于进一步制定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信息从私有信息转化为公开信息仍存在着时间差,那么在这个区间内上市公司的信息按什么路径向外传递?即上市公司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信息界圈?本文以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为指引,以2008年沪市上证A股发生重大事件的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上证A股上市公司经济信息传递中明显存在着信息界圈现象,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