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逆全球化"抬头新趋势,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信用机制已无法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融资需要。中国可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引领区域金融治理,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具体而言,中国需要秉承促进金融合作、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三个方面落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驰 《财会学习》2018,(12):12-13
2015年,中国政府基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国际工业4.0产业变革的现实局面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在此背景下,就目前国内大力推进公众公司的发展,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永恒的话题展开讨论,从欣泰电气成为首支因欺诈发行股票而被强制退市的创业板公司,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随着全球进入工业4.0时代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如何通过工业4.0智能制造有效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公司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3.
德国宣布向"工业4.0"进军,中国依靠中低端产品、资源消耗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所确立的工业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德国"工业4.0"概念在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推出,随后升级为国家战略,推出一年多以来受到全球工业界、媒体和经济学人士的广泛热捧。随着全球各国相继提出类似"工业4.0"的发展目标,以智能化制造、两化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新型制造方式终将引起工业界乃至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工业4.0":全球工业的未来"工业4.0"是2012年德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实现全球共同利益,需要各国共同制定行动规则,参与到共同事务管理之中,这就是全球共同治理。经济背景:经济全球化全球共同治理的必要性从经济学的"囚徒困境"中略见一斑。"囚徒困境"所揭示的是,如果仅仅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各个国家单独行动,最后受损的恰恰就是自己。虽然  相似文献   

5.
张巍  郭墨 《税务研究》2021,(2):49-54
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全新经济发展形态,必将主导形成全新特征的"下一代经济全球化"。现行国际税收规则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缺失更广泛的公平性,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税收治理矛盾,由征收数字服务税的无序博弈演变成全球经济贸易争端的风险日益增大。世界亟须制定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税收新规则,公平透明的数字经济税收规则制定主导权决定"下一代经济全球化"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为此,作为全球经济总量及数字经济规模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秉持多边主义,通过全球多边协商形成共识,构建公平、中立、透明、稳定的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国际税收规则,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五年,在数字经济税收规则建立中扮演主导者而不是跟随者的身份,牢牢把握"下一代经济全球化"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金融就是要不断发现并攀登核心企业的"主峰",以金融资源支撑产业资源,进而带动产业升级。供应链的实质,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相关企业群之间的产业联盟。中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进化,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自然过程,由自然混搭到优化选择,由优化选择到同标治理,再到确定联盟和利益共济,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本主导全球化已经造成的"粮食金融化",对中国为适应产业资本向农业扩张而建立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资本主导全球化已经造成的"粮食金融化",是导致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后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粮食进口依存度高的低收入国家发生动乱的最重要因素。这个在金融资本全球化历史阶段所内生的灾难性后果,作为不断发生的教训,已经引发国际社会的警觉;同时,也对中国在上世纪适应产业资本向农业扩张阶段而建立的粮食安全战略及其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不再是单一的市场争夺,而是进阶为了全球整合的竞争。"东风西渐"的并购热潮开始出现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国企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排头兵的时代正在结束,此外,一些民企用虚拟产品及服务撬开了全球市场,获得了新一轮的竞争优势。虽然从单笔交易额来看,由国企主导的海外投资依然"财大气粗",但《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显示,2016~2017年间,从交易事件数量来看,企业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9.
<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打造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成为主导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力量。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蜕变恰逢其时。现阶段,我国宜积极释放创新动力,在提升"中国制造"品质及设计的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品牌塑造和传播经验,打造一批在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益形象、商业信用方面可跻身世界一流水  相似文献   

10.
洪小芝 《上海金融》2013,(3):11-20,116
当前,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着霸权稳定论和多边主义思想的争论.本文采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霸权治理和多边主义治理模式下,全球金融体系的整体成本和收益及成本收益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在金融全球化的初级阶段,霸权治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收益较高,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边主义治理将逐渐趋于一个正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1.
沈永刚 《中国外资》2012,(8):158-159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对于一个理智的决策者,要学会防微杜渐。纵观全球,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占领华尔街"高潮迭起,并不断升级;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深受"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日本经济问题多如牛毛,可从首相频繁更迭中管中窥豹;韩国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战略走到尽头;俄金融领域受到欧债危机冲击。一言以蔽之:"灾难资本主义"在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12.
本轮"逆全球化"解读 20世纪80年代,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全球经济进入了以美国/美元中心化、世界经济全面一体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这是一轮由美国主导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引领的全球化进程,贸易、资本、人口和技术在全世界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整合发展,全球化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具体表现在:1980~2008年间,商品贸易占全球G D P的比重从36%升至51%以上,全球平均关税率下降50%以上;国际直接投资(FDI)存量占全球GDP比重从不足6%大幅提高至31%;国际移民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由2.3%升至3.2%,规模超过2亿人;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球服务出口的比重由32.3%提升至42.5%.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照搬德国经验,要走出中国特色。同时,也要借鉴德国经验,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工业4.0"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大量跨国公司的涌现和全球金融市场交易量惊人增加为突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带给了当今世界种种迷惑和茫然.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争论也日渐升级:经济全球化将导引所有参与国"多赢"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阴谋"或设置的"陷阱"的看法,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的论调,等等,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15.
方宏 《中国外资》2009,(6):16-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价值链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与再构,为发展中国融入全球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机遇。但是嵌入后的种种陷阱以及升级的压力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理论入手总结出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动因,认为价值链之所以能从企业内部发展为全球价值链是因为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跨国公司战略转型、模块技术发展以及追求集成经济等。  相似文献   

16.
王宁 《中国外资》2023,(1):28-31
<正>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长,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切实推进全球开放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长,全球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诸多挑战正在将全球经济推至悬崖边缘。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与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环境中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FDI对湖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市场的开放、国际闻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和数字网络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经济全球化风潮。美国经济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产业和市场一体化联合的趋势,反映的是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整和升级,产业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垄断,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崛起和各国产业政策的世界性影响。故而,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产业全球化,其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载体,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 由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过程,就是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过程,就是参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尝试从跨国公司主导GVC下企业升级困境等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便可以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企业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摆脱低端锁定、路径依赖困境等问题的探索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中国本土企业借助承接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产业结构得以改善,产业国际竞争力得以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价值链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与再构,为发展中国'融入全球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机遇.但是嵌入后的种种陷阱以及升级的压力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理论入手总结出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动因,认为价值链之所以能从企业内部发展为全球价值链是因为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跨国公司战略转型、模块技术发展以及追求集成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使金融业的竞争从各机构之间的角逐升级到与各国金融机构的赛跑.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中国金融业不得不面临一场既保卫又争夺市场的"战争",而在这一场战争中,信息化的创新和技术的不断开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