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章从林业投资主体及资本利益取向的视角,采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林业财政支出、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的影响模型,并测度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林业财政支出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存在上升拐点,在趋向上升阈值点时影响系数下降。(2)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资本积累的影响因当地森林资源禀赋而异,在森林资源丰裕地区,社会林业投资可以促进森林生态资本的积累,实现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兼顾。(3)社会林业投资的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效应比林业财政支出的效应更大,社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并实现财政投资的生态建设功能。(4)人口密度、人均林业产值、产业结构等因素均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构建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科学识别产业发展短板,对于指导地方政府调整生猪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多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解析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着手,对标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总目标,本文构建了包含产出增效、质量安全、疫情防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产调控6个维度的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2015—2019年数据,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方法对中国各省份的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揭示了中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变特征、制约因素与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渐提升趋势,2015—2017年产业可持续发展速度较缓慢,2018—2019年发展速度明显提升;(2)产出增效、质量安全、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维度的提升对中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较大,来自资源节约、生产调控维度的贡献较小,猪肉供给能力下降、养殖成本波动上升、防疫人员缩减等方面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3)省际间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平衡,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耗散结构系统的熵变分析为切入点,构建了柳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构建了柳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分析了柳州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方向,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4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柳州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无序度增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压力不断增大,但同时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持力逐渐缓慢上升;柳州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城市代谢功能加强,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保持着较好的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总体上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先减小后增加,总体水平在提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土地的环境压力、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立足历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积累,通过构建承载力可拓物元模型,综合评价2010—2016年湖北省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GWR分析,探索生态资源、社会人文和经济技术等因素对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可拓物元模型对于社会经济统计信息之间的不相容性和不确定性的应用优势,可为有关部门论证城市发展导向及其潜力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德森(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本文构建了影响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个体特征维度、政策环境维度和医疗资源维度。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数据,通过多元有序Logit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呈现"倒挂"现象,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主要是由城乡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优质的医疗服务主要聚集在城市地区,反而导致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的过度拥挤。在三维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医疗资源维度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中影响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的充足程度,说明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较拥挤,城市居民希望获取更加充足的服务;而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获取的便利程度,说明农村地区长期的医疗服务短缺,农村居民希望获取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其次是政策环境维度,其中认为政策的公平程度与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敏感,这主要是制度保障水平差异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体特征维度总体上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较弱。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需要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同时推进,尤其是要补齐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这一短板。  相似文献   

6.
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在阐述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涵义的基础上,从资源指数、环境指数、经济指数、社会指数和科技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CSD)评价模型。本文选取我国最大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作为典型案例,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在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科技推动能力有明显提升,但资源支撑能力逐年下降。最后,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投影寻踪(PP)技术科学,客观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生态环境、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因素选取20个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新型仿生群体智能算法——凉亭鸟优化(SBO)算法优化PP技术最佳投影方向,提出SBO-PP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灰狼优化(GWO)算法-PP模型、人工蜂群(ABC)算法-PP模型、差分进化(DE)算法-PP模型、地理生物学优化(BBO)算法-PP模型、粒子群优化(PSO)算法-PP模型作对比,以云南省2006—2015年及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SBO算法优化PP技术获得的适应度值优于GWO、ABC、DE、BBO和PSO算法,具有较好的求解精度、稳健性能和极值寻优能力。SBO-PP模型对云南省2006—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较差",2008—2015年评价为"中等",2020年评价为"较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4个方面提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措施。结果表明:伊春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不断上升的,其中经济支持系统上升较稳定,社会支持、环境支持和生态供给系统较波动,且木质产业、科技与收入、污染治理、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向非木质产业转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而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部的一座重要省会城市,兰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该文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体现兰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兰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兰州市自然环境自身特点提出增强兰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若干对...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元阳县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经济贡献率、林业产值率2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析,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基本建设投资额、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率5个方面进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科技人员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基本农田占用面积3方面进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新增林地面积、水土保持能力2方面进行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从经济、资源、环境和智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白银市矿业特色的矿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源型城市的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白银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在生态建设方面有着显著的社会责任效应,科学评价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能助力其履行社会责任,还有益于林业企业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从股东、社会、员工、债权人、环境和消费者角度,构建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六维度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34家林业企业201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履行水平较低,不同企业之间差距较大;从各维度指标来看,我国林业企业在环保责任方面表现最好,员工责任、社会责任、股东责任的表现处于中等水平,而对于债权人责任的履行水平不佳。基于该结论创新性地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划分为"前沿型""赶超型""滞后型"三个维度。文章围绕提高政府的制度约束和规范指引作用、健全利益相关者的竞争机制及监督机制和增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三个方面,提出通过提高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促进林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最好,藏北和藏西北地区最差,其他地区居中。研究结论:优度评价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项指标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可解释云南省林业93.513%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林业经营粗放,总产值偏低;林业生态效益增加不平稳、幅度较小;林业快速发展与政府的资金扶持息息相关;林业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变化反映出云南省政府重视林业发展,林业抗波及能力强,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取得瞩目性成就。因此,建设"森林云南"重点为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化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承载程度、利用效益、结构布局、生态环境等六个评价层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系内各评价指标元素做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合赋权和AHP法的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明确不同准则层对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衡量农机化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势。[方法]建立了新疆农机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2001~2015年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关系数据模型。提出了组合赋权和专家法相结合的判断矩阵构建方法,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分别定量分析了2001年和2015年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1)2015年新疆农机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了80.31,和2001年相比提高了1.284 7倍。(2)从准则层来看,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农机化作业能力、农机化经济效益和农机化发展能力方面分别提高了69.70、85.94和48.64,但资源消耗方面的得分下降了1.12。[结论]2001~2005年新疆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作业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等因素推动下进一步提升;揭示资源环境影响是约束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来看,文章方法得出的量化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表明研究方法有效和可行。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城市建设开发强度与利用效益之间的关系,明确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响应程度。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借助响应度模型研究了两者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结果:(1)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持续增长,效益提升显著;(2)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变化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增长始终表现出"正响应"特征,2001~2007年响应程度逐渐减弱,而2007~2016年响应程度逐渐增强;(3)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各影响因素呈现正相关关系,地均二三产业产值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不但取决于其市民化意愿,还取决于其市民化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表现出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强烈反差,科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对明晰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等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江西省1 056位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总体偏低,不同维度的市民化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市就业能力最强,土地退出补偿能力次之,城市融入能力最差,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月工资收入、交往对象、住房类型、土地流转数量和土地征用数量等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除九江、南昌、赣州和吉安等4个地级市达到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地级市都在平均水平之下;大多数地区不同维度市民化能力都趋于一致,发展较为均衡。最后,分别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土地制度和空间分异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认为要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能力水平,实现地区均衡,就必须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能力;通过提升社会资本,降低城市融入成本,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退出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法揭示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城市"三生"用地结构在全国尺度下呈现以不同城市群为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2)城市生产用地结构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生活用地结构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生态用地结构呈现"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口等是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的主控因素,且各因素因城市等级差别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