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郑和忠 《经济师》2011,(9):248-249
最近几年,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各省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形式各样的特色旅游,譬如江浙一带的周庄、锦溪、西塘、乌镇的水乡旅游;广东、海南一带的休闲度假旅游,如东部华侨城,三亚亚龙湾。这些特色旅游在相当程度上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里,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里,中国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是非常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旅游发展新思路——旅游CBD模式,这种新思路在金陵天泉湖商务中心区已在实践,是在打造一座生态休闲之城,以"人的健康"为第一需求,通过旅游CBD的模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特色旅游产业培育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增长点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城经济壮大的现实道路选择.基于此,近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依托自身的品牌、资源和环境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培育特色旅游产业,选择了一条以旅游突破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截至2008年底,巴马旅游产业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社会效益显著且发展势头良好,但特色旅游产业培育的实质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就此,从县域特色旅游产业培育的目的、实质及关键性问题出发,探讨了巴马特色旅游产业的培育问题,以兹参考.  相似文献   

3.
方真 《当代经济》2016,(36):66-67
本文借鉴特色旅游理论,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依据泰山区旅游实际,对泰山区未来特色旅游发展规模、方式、思路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增强泰山区特色旅游的引领力度.通过重点加强旅游体制机制、旅游资源整合与保持利用、旅游投融资、旅游综合服务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泰山区逐步走出了“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动力、市场配置资源激发活力、园区聚集效应扩张引力”三条试验区建设特色之路,成为全省县域特色旅游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是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黑龙江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进行现状分析和SWOT分析,全方位剖析了黑龙江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从交通体系、旅游综合服务、特色产品开发以及保障体系四个角度,对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建设提出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大连池独特的火山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全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性的特殊意义.但是,五大连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规模、经济效益与其资源价值还不完全相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实现五大连池旅游产业的新突破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构建五大连池特色旅游产业,使其对五大连池的区域经济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牵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玲  陈国生 《当代经济》2007,(14):94-95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国内开发特色旅游较早的地区.最近几年不断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对湖南旅游资源特色、产品特色和市场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湖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美契合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以达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本论文以拥有丰富文化资源但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蚌埠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蚌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在在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提出蚌埠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六鼎山佛教文化旅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宗教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及旅游经济理论,从六鼎山的基础设施、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研究其发展现状,并通过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对比来说明对延边州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延边州区域经济发展为佛教文化旅游提供发展基础和保障,佛教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延边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城市的经营和历史文化古填的保护开发是可以并行的.而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南城古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做到旧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文章从南城古镇旅游开发入手,提出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建设城市休闲度假带的发展思路和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以广东省顺德市旅游业发展为例来论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摸清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抓住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来做文章。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以区域旅游合作为依托;以区域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城市发展为条件;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保障来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研究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慧  龙蔚  路遥 《经济师》2014,(12):228-230
文章从布朗山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分析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对该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列举了该乡开发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并策划了未来的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镇化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人们满足温饱需求后,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经济在近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城镇化的进程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方向也在我国不断扩展的城镇化进程当中不断改变.因此,本文主要对影响旅游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民族村寨旅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文化保护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民族发展问题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应实施整体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社区的权益,为当地居民脱贫解困,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坚持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该区旅游资源,迅速发展安徽旅游业,对振兴安徽经济,推动中部安徽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安徽省旅游区必须发展生态特色旅游,以促进安徽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该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和目前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增长极""、十五个增长节点""、三条发展主轴"、"三条扩展轴"和"两大特色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优化模式。由此,形成了"点—线—面"的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实现新疆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旅游工艺品市场潜力巨大,创汇效益高,是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内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工艺品作为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何研究合理开发我国旅游工艺品对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和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山西特色旅游工艺品开发为例,在分析山西旅游工艺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山西特色旅游工艺品的战略构想,旨在对山西省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旅游工艺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楠 《新经济》2014,(4):66-67
长白山旅游景区是我国5A级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每年夏季吸引众多旅游者.旅游业也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长白山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天池、瀑布、温泉等著名旅游景点,还有朝鲜族的特色旅游文化和满族特色文化.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自然博物馆”的美称.本文从当地旅游发展的情况深入分析了其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长白山旅游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内和外两方面着手,从内加强从业人员和相关行业的制度规范,从外加大长白山旅游资源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