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图形符号与产品设计彼此都是造物的文化,在整个民族文化体系中都是作为生产力的物资文化属性而体现,可以互为借鉴。民族图形符号是图形符号中最具传统文化概念和性质的表现形式,它整合了民族传统的文化与现代图形的构成,形成具有现代传播、艺术再现、文化传承等民族象征意义的现代表现符号形式。民族图形符号的形式风格美感在于强调图形符号简化的形式感,凸现抽象的形体结构和与功能结合的构成关系,从而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民族图形符号的组织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苗族的传统染织为例,详细对比苗族传统的蜡染技术和现代染整技术。通过探究民族染料的采集、加工以及蜡染过程,分析民族传统与现代工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解读现代手工印染和机械化染整中民族传统艺术的踪影,从多种角度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从而指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创生中不断发生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政治文化思想、民族性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升华(实现)为主要内容。从这个视角上说.民族精神的载体.实际上就是该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以载道.而这个文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比.这个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里.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杠杆.通过这个杠杆使民族精神在一切社会意识中发挥作用。而这个杠杆就是流传几千年的儒墨道法文化.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最为  相似文献   

4.
张变玲 《时代经贸》2008,6(10):190-191
透过传统文化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象征符号在包装设计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进行再创造。这种在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把其精神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之中,更具文化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从奥林匹克全球化的研究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途径,应加强文化交流、创新与融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莹 《时代经贸》2010,(17):74-75
百年老号北京稻香村,始终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食品文化、奉献特色传统美食为己任,将“诚信为本、创新为魂、质量为纲”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理念,以中国式传统食品为主业,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探索前进的方向,奋力打造民族品牌,努力铸造中国名牌。  相似文献   

7.
民族的是传统的,现代的也是民族的.国家大剧院建筑与时空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建筑高科技的结晶,是大胆艺术构思的产物;它象一个内方外圆的守望者,披着现代时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历史传承的个例.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根植于企业经营特定时空同伯社会民族文化中,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因此也必然受到现代吵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深远影响。所以,现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难以避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何辨证地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本文给出了一个较为实际的分析答案。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险峰 《经济师》2000,(4):14-16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它根植于企业经营特定时空内的社会民族文化中。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因此也必然受到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及社会制度的变迁史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所以 ,现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难以避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何辨证地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文章给出了一个较为实际的分析答案。  相似文献   

10.
朝鲜古代是一个文明繁盛的国家。南朝鲜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比较注意了现代文明同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民族传统的优良部分不是被抛弃了,而是在现代的环境与条件下得到了弘扬。朝鲜民族文化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很大,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朝鲜也曾使用汉字,近古很长一个时期,仿效中国实行科举取士,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文化思  相似文献   

11.
加州花园及加州学派是美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 和理论的重要起源之一,并深刻影响了世界风景园林的发展方 向。追溯加州现代花园的前史,在分析加州的气候、地理及其 植物区系的基础上,梳理了从加州原住民时代、修道院时代、 墨西哥时代、淘金热时代、博览会时代、乡村时代到大萧条时 代的花园变迁史,并结合加州的植物园发展体系,指出加州花 园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过程中传承和嬗变的特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植物园设计标准》是一部关于植物园设计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其制定对完善中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保证植物园设计质量,全面发挥植物园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编写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如当今我国植物园的定义、展览温室的设置是否应该进行硬性要求、如何合理规定植物园的用地比例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的逐步完善起到一定作用,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范标准编写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 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 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 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 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 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 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 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 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 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 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 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生活环境需求的提高要求景观绿地不仅要加强观 赏性和体验性,同时要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城市更新下 社区花园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然而其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的 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基于此,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 结合社区花园的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生态景观营造 研究,提炼出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 营造目标与原则。从社区花园的空间分区设计、植物群落层 次、植物组团配置及重金属污染分级修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的探索,提出基于土壤重金属修复下的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策 略。以期为社区花园的长远发展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景 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花卉主题园是现代园林中非常流行且能够突出特定花卉主题的观赏性游园,旨在以植物景观本身突出花卉的主题。八仙花花朵硕大繁密、花色丰富多变、花期长、株型优美,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植物,但目前国内外将八仙花单独作为一种主题花卉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卉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哈哈沟是出现于英国风景园时期的一种边界处理方式,对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阐述哈哈沟的起源及其争议性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哈哈沟在英国风景园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做出梳理。哈哈沟的使用对风景园的规划范围和风景园林设计视野起到了拓展作用,哈哈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最后通过哈哈沟从出现至今在不同国家不同园林类型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影响和意义,以期达到对哈哈沟更加宏观和全面的理解认知。  相似文献   

17.
最优秀的园林创作是以对同时期的艺术、科学、历史、地理、哲学、社会习俗有清晰认识为基础的,能否熟练掌握其建造技术意味着这种创作是否具备可行性。提出了在含风景园林、园林、园艺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创设“园林艺术实验园”来提高学生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通过对实验园进行规划得出以“正六边形划分实验单元”结合“模数化、规律变化”的规划方法,使场地具备可变性。合理选用新型的、乡土的材料、工艺及植物,并使其可反复移动、重组。规划让实验园得以涵盖广泛、实用的实验内容,为城镇景观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校园和植物园“二园合一”思想为主题,以文化生态和学术生态为核心,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为辅,从而优化高校整体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校园。  相似文献   

20.
“园外园”一期两山片区处于皇家园林群中,其田园景观的营造既要有皇家——御苑的特征,更要体现农耕文化的田园意趣。全园种植设计主要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参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常用植物,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桧柏(Sabina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杏(Prunus vulgaris)、水稻(Oryza sativa)等,来营造御苑、田园景观。御苑的体现主要通过主题景观如“幽林晚钟”“御道夕峰”等,配植如高杆型油松、蜡梅等观赏价值高且有美好寓意的植物,“以景达意”。农耕文化区,以大面积的稻田景观突出主题,结合乡土植物的自然配植,体现田园景观的生境美、自然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