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某地区河闸施工作为工程实例,该工程所处地基属流土破坏型土层,施工难度较大,经分析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并对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要求及相关施工技术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工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处理后,显著提高了河闸建筑物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河闸建筑物的工后沉降,使地基承载力满足河闸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状态,提高实际工程质量,以路堤下CFG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在基本假定的前提下,分别建立类端承桩复合地基和类摩擦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模型。分析导出CFG桩复合地基工作的受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对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相关文献中基础工程的现场桩土应力实测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修正后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类端承型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修正后的计算方法能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的需要。研究成果可提高实际工作中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准确度,为进一步完善CFG桩地基工程设计及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振冲置换方法对河道堤防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结合物理模型对不同加固方案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最优振冲置换加固方案。结果表明:桩固试验方案下河堤软土地基密实度逐步增加,其中1#桩固试验方案下河堤软土地基密实度效果最为明显,密实度Dr从0.30kN/m~3增加至0.89 kN/m~3;河堤在水面2.5~5.0m处发生液化,振冲置换加固后河道堤防的抗液化能力逐步增加;各桩固试验方案下地基沉降最大值在18.13~27.43mm,地基静载能力增强;相比于天然地基,各桩固试验方案下的地基抗滑稳定系数均显著提高。研究成果对于河道堤防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CFG桩软基加固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在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的具体应用,分析铁路路基沉降与变形。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消减建设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整体工后沉降,充分提高后续软土地基中基坑开挖的稳定性,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办公楼软土基坑搅拌桩墙支护工程,进行了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型,分别对"先预压软基+后搅拌桩墙支护"与"不预压软基支护"2种备选工程方案进行了对比,同时采用直剪强度参数和φ=0法计算了地基的抗隆起承载力,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研究项目,先预压可以显著提升土体的抗剪指标近一倍,实现搅拌桩墙深度和置换率的降低,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工程实测数据表明,计算中考虑φ会显著增加抗隆起安全系数,从而降低设计安全性;计算中考虑内摩擦角φ对土体抗力具有积极贡献,可以有效减少桩基布置密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中的土体设计参数选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类似基坑工程设计提供实用化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6.
水泥土搅拌桩是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在目前的软基堤防加固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运用桩土分离原理及复合地基强度等效原理对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后堤防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分析,并对两种计算原理进行评价。方案设计方法及抗滑稳定计算方法可供类似堤防加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沉降变形进行准确预测是水泥搅拌桩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以某港口工程围堤加固为背景工程,对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领域的常用地基沉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双曲线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结果均比较准确,更适合于背景工程的沉降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研究中忽视碎石桩侧向膨胀的问题,在对筏板基础下碎石桩排水荷载条件下加固软土地基的性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利用PLAXIS 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间距、直径和桩长等参数对筏板基础长期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各参数对筏板基础整体沉降、弯矩和碎石桩侧胀的影响。结果表明:1)软土中碎石桩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筏板基础的沉降和弯矩;2)碎石桩的侧向胀形分布取决于其位置的深度;3)筏板基础的沉降、弯矩和侧向胀形随着间距与桩径比的减小、面积置换率和碎石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4)采用长厚比为0.75的碎石桩加固软土,可以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对于全面了解筏板基础下碎石桩改良软土的侧胀性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加固设计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汾河二坝除险加固工程中地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并对复合地基处理方案中对振冲碎石桩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碎石桩处理可有效提高拦河闸地基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土液化问题,该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要求,值得在其他类似的地基加固除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梁寨闸软土地基,通过现场荷载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地基变形沉降结果和桩土应力比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明显提升,沉降变形随着上部结构施工逐渐增大,施工后逐渐趋于稳定;桩土应力比随着上部结构施工逐渐增大,施工完成后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桩基础的特殊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阐述了桩基础监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点介绍桩基础施工质量监理的要点和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北省某变电站在岩溶发育地基上成功建站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岩溶地基的勘察方案、岩溶发育的规律及机理、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岩溶发育地区变电站站址地基基础的处理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事宜等内容。实践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地基基础处理时采取的措施得当,在岩溶发育的灰岩地基上仍可修建变电站。  相似文献   

13.
结合GB/T19001-2008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实践,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和审核的有效性等3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水平隔水帷幕有效性对基坑降水开挖产生变形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水平隔水帷幕渗透系数条件下基坑降水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水平隔水帷幕渗透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在全封闭止水条件下,周边地表及高铁高架桥墩沉降随基坑降水开挖的进行而逐渐增大,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2)隔水系统的隔水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国内外旅游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生态旅游需求急剧扩张,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社会背景下,重视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有效途径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在生态旅游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总结归纳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我国生态旅游未来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了一种经济合理,先进可行的桩基础设计方案选择的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建立了方法优选的模糊决策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计算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顶管施工土层的变形和移动规律,利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建立了顶管施工土层移动模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顶管土层损失引起的上覆土层变形和移动规律,获得了如下结论:1)顶管施工地层损失引起顶管周围土体向顶管移动,最大变形发生在顶管周围;2)顶管地层移动从顶管周围向地表上方以一定角度传递和扩散,地表沉降范围大于顶管直径,顶管地表变形呈漏斗状,最大沉降在顶管的正上方;3)可以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和概率积分法预测顶管施工地表变形;4)可以数码望远镜代替相机,采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顶管地表建筑物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实现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以天津市某地铁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研究超载、卸载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基坑北侧和南侧的变形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无超载、卸载条件的普通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蠕变等方面的对比,最后,根据超载与卸载产生主动土压力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制定了基坑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载荷边界条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地层的变形影响明显;2)北侧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远大于南侧,北侧变形常超过变形报警值,南侧则相反;3)北侧土层水平蠕变最大速率和竖向蠕变最大速率均大于基坑南侧,普通基坑水平蠕变的最大速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控制边界载荷有利于控制土层变形速率;4)基坑北侧的主动土压力明显高于基坑南侧,由于卸荷作用,基坑南侧地连墙底部产生被动土压力,使基坑侧壁向迎土侧移动;5)合理安排开挖进度,加强支承刚度,减少地表超载,是控制荷载边界条件和基坑变形的有力措施。研究可为城区复杂荷载边界作用下的基坑监测、施工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二元结构临江拱座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渗水量大、水土压力大和征地困难的问题,在满足实际工期需求的前提下,结合临江拱座深基坑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一种临江拱座深基坑咬合桩拱形支护方案,分析了咬合桩拱形围护结构的特征,校核了咬合桩拱形围护结构强度,并对咬合桩拱形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咬合桩拱形围护结构兼有挡土和止水作用,具有施工工期短、止水效果好、无需内支撑等优点;2)要使拱形结构的冠梁不受弯矩与剪力作用,则冠梁对应的半径应为定值;3)依据冠梁受力特点设计的拱形围护结构能利用冠梁自身强度分担部分土压力荷载,基坑冠梁安全性好,围护结构受力合理,稳定性好,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咬合桩拱形围护结构支护方案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可为拱形咬合桩围护结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