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技术接收模型(TAM)、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及信任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直播电商消费者行为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信任、主观规范均显著性正向影响消费者使用意向,此外,感知易用性和信任对感知有用性也存在显著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与TAM模型提出假设: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平台特性、食物特性、物流配送服务对在线外卖的态度与意向正相关。结果表明,物流配送服务和食物特性是影响顾客选择在线外卖行为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平台特性对选择在线外卖的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ECM-ISC模型,尝试引入感知易用性、感知信任、感知成本和感知焦虑构建理论模型,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付费意向的作用效果。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及期望确认度均能显著正向地影响用户满意度,进而间接影响其持续使用意向,感知成本存在负向影响,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是目前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最大的。以余额宝为例,将感知平台特征、消费者特征、产品特性、扩散渠道、感知风险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扩散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平台特征、消费者特征、产品特性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并且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扩散渠道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态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文章在修正TAM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用户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研究表明,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受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可靠性以及使用场景的直接正向影响,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受服务成本的直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个性化推荐系统接受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接受电商平台个性化推荐内容的因素,以提高消费者对电商平台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接受意向。模型将消费者感知舒适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安全、商家动机、主观规范这五个维度作为自变量,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这五个因素与消费者对个性化推荐接受意向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影响强度具有一定差异,因此电商平台应对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推荐。  相似文献   

7.
企业员工使用E-Learning的行为意向对E-Learning培训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结合接受E-Learning培训的员工所处社会网络的特点,在传统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员工E-Learning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和优化。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与网络特性都可以通过感知行为因素最终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是影响行为意向最重要的因素,而感知易用性不仅能够对行为意向产生直接的影响,又能够通过感知有用性产生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手机银行是网络银行服务的延伸。目前网络银行的研究颇多,而手机银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TAM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安全性、银行品牌资产、运营商服务质量和手机银行使用态度等对手机银行使用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对手机银行使用态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感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王高山  于涛  张新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5):158-163,170
内部网是信息获取和知识共享的重要途径。为考察用户感知的内部网质量对用户采纳的影响,文章利用TAM和WebQual模型,设计了包含易用性、设计质量和信息质量三个维度的内部网质量测量模型,建立了包含内部网质量、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图四个核心构念的内部网用户采纳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内部网质量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相比主观规范,内部网质量对用户采纳具有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在内部网质量和用户采纳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基于TAM3模型建立了大学生网络学习接受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课题对网络学习超过1年的同学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所建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大学生网络学习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均与其网络学习接受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绩效、结果展示性、易用性感知分别与大学生网络学习有用性感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感知娱乐性、外部支持和客观使用均与大学生网络学习易用性感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绿色出行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出行心理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大样本的数据调查,开发了绿色出行行为及心理因素的测量工具,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意愿、感知行为控制两个因素都对绿色出行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意愿对绿色出行的预测作用更大;态度、主观规范两个因素均对意愿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态度对意愿的影响更强;在影响绿色出行的因果链条中,最重要的链条是感知效力→态度→意愿→绿色出行。最后,探讨了研究发现对于促进绿色出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标导向行为理论,以249份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正面预期情绪和感知行为控制通过行为欲望对行为意向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负面情绪通过行为欲望对其参与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具有消极影响。提出要强化情感效应,重视正向情绪引导;完善乡村旅游引导和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农户获得实质性经济收益;把握乡村原生态,消除农户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3.
陈梦茹 《科技和产业》2023,23(21):61-68
关键意见领袖(KOL)特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可为KOL如何获得自我提升、增加客户黏性,从而达到创收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实践指导。利用SOR(刺激机体反应)模型,构建KOL特质对消费者购物意愿影响作用的理论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并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KOL专业度、交互性、推荐一致性以及推荐有用性均对消费者信任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信任对KOL推荐效果的发挥影响显著,并且感知信任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KOL的知名度、专业度、交互性、推荐商品的一致性和有用性等特质对消费意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谢向英  何姗  张烨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07-213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以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为调节变量,探究电商平台内外属性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购安全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调节下,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口碑声誉、结构保证与主观规范6大平台属性对绿色农产品网购安全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电商平台应改善并优化平台建设质量、构建并完善平台保障体系,以增强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购意愿,助推绿色农产品电商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转型的成功历程揭示,农业现代化是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农业部门利用工业核心理念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和农业生产技术变革的自发过程。由于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我国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未能与工业部门同步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的变革。因此,文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层面的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关键要素,以工业核心理念推动农业产业组织变革,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自发革命,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钟文晶  廖挺 《南方经济》2020,39(9):13-25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对于推进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阐明了社会网络通过塑造农民态度进而促进其技术采纳时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存在异质性作用的情景,并基于河南麦农对新种子采纳时间的实证分析表明:以网络位置和互助水平为表征的社会网络对农户新种子早期采纳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农户的采纳态度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文章进一步引入分工网络,考察了其与社会网络的互动及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的影响。文章的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必须重视乡村社会网络对于农业新技术快速采纳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推广机制上应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农户家庭生产决策中的女性话语权,理解农机服务外包可能存在的"双刃剑"作用,以此动员和激励农户对新技术的快速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