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粮食安全依然是焦点话题。一方面,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的问题令人担忧;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委员把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点放在了质量安全上。“粮食主产区自身只追求粮食的产量,忽视粮食质量的安全,形成粮食数量增加而粮食质量安全下降的怪圈”,“16%的耕地已被重金属污染”,“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粮食增产速度远远不如化肥和农药的增长速度,农业成为了最大的污染来源”,“全国每年油脂生产产生废油700万至1400万吨,其中有350万吨回到了我们的餐桌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用地的质量与安全;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不合理排放;没有科学地认识到某些重金属以某种形式残留在粮食内,这样会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农用地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应绷紧防止农用地污染这根弦不放松。  相似文献   

3.
既要重视粮食生产更要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实现粮食总量增长一直是我国农业工作的首要目标.中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决策要求,以及“建设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但粮食增产过度依赖于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已导致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估算,目前我国受污染耕地约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粗放式”粮食增产方式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日益沉重,2013年因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导致的镉大米事件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引起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化肥施用引起的氮磷污染等。调查显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达到82.8%,每年因土壤污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从污染面积分析,我国土壤污染主要以重金属和无机污染为主,受污染的土壤多为农田土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在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为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恢复,进出口粮食贸易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的内涵已从单纯的数量安全扩展到储存安全、品质安全特别是食用安全等方面。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在粮食质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原粮卫生方面,时有农药超标、重金属污染、霉变等问题出现;成品粮质量方面也产生了很…  相似文献   

6.
<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这些年,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态势总体向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然而,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尚未根除,常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重金属和生物毒素污染风险短期内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14,(6):11-11
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近来,国家及有关部门频出“重典”: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环保法修订案。修订后的《环保法》对科学合理用肥用药作出了严格要求: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新环保法还加大了环境违法责任、完善行政强制措施,对污染企业罚款“上不封顶”。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农田质量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田污染的相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特征为农田污染物成分复杂,农田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田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相关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不断下降。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体以及土壤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农田污染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四川省农田污染现状提出农田污染综合立体防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生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当中的比例等措施减少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保护以及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以及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粮食、肉类、蛋类人均消费量均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名、特、优、稀农产品和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新热点。但是 ,伴随着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的污染 ,已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识并有效应对稻米质量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评价了我国稻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分析了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现状,指出影响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杂质、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和转基因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及科学应对我国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加强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互相协调,不仅对亚太地区国家农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保护涉农企业利益,增加出口,保证进口食品安全和对我国人民食品安全保障非常必要,也是建立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总量规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综合效益日益明显的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建立了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质量保障模式和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扩大基地规模,严格产品认证,加强质量安全预警和监管,进一步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以此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保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质量状况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是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退化和污染严重、占优补劣现象普遍。根据耕地质量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的目标是:(1)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2)土壤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壤障碍因子得到消减或控制;(3)高标准农田布局和比例合理化;(4)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化。建议我国耕地质量提升采取如下措施与对策:(1)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2)构建全国农田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和研究野外台站两大平台;(3)开展便捷施用技术,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机肥资源利用"工程;(4)实施中低产田改良与污染土壤修复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工程。研究对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生产概况、生产条件以及蔬菜质量安全的调查,探索寿光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供给侧"改革的对策。[方法]以典型调查和专家座谈为主要调查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寿光蔬菜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蔬菜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出口量不断增加,贸易额逐年上升。蔬菜质量示范基地建设、蔬菜质量监管措施和农业新技术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寿光蔬菜产业仍存在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监管、区域品牌弱化趋势显现、农业投入品市场不够规范、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结论]推进蔬菜的"供给侧"改革,应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投入品安全;完善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为质量安全背书;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示范社,确保生产过程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产地环境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的现状,提出开展立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地环境区划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农业生产源头关乎到农产品安全,当前学界就农产品“一家两制”差别化生产相关研究已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影响社会舆论对食品安全的判断。方法 文章以19个村庄的调研为基础,检视“一家两制”概念及其理论预设后发现,农产品“一家两制”的差别化生产并非普遍而只是个别现象,已有研究存在证据不足和社会误读等问题。结果 (1)自留地因素是农产品“一家两制”差别化生产的主要证据,但该文认为自留地作为特殊的历史产物不应被纳入农产品差别化生产研究范畴。(2)农产品有差别的生产方式并不完全是农户有意为之的行为,也有无意之举或农作习惯等因素。(3)多元理性的逻辑模型与当前农业生产现实并不契合,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均难以有效解释农户农业生产行为。(4)“一家两制”理论存在消极的重建食品安全信任、对农户的道德谴责和加剧消费者不信任的弊端。结论 已有“一家两制”概念及其理论研究存在解释力和契合度不足等问题。食品安全治理需从多元主体出发,而不应单纯将农产品安全问题归因于小农户。  相似文献   

17.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快种植业产业布局调整,对于增强伊犁河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伊宁县是伊犁河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文章以伊宁县为例,在分析伊宁县种植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伊宁县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提出"稳定小麦,提质玉米,增加果蔬"的调整思路。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3方面对伊宁县种植业主要农作物类型与全国同类农作物进行优势比较分析,并结合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伊宁县划分为农业种植三大功能区,围绕伊宁县农业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商品率的六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万亩连片示范片和万亩示范田,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 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 (1)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 。结论 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品一标”建设统计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品一标"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助力,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三品一标"建设也初见成效,文章旨在初步研究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三品一标"工作成绩,并为今后各省的"三品一标"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三品一标"工作进行统计研究,所有数据截止2017年12月底。[结果]"无公害农产品"建设的优势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江苏数量第一;"绿色食品"建设的优势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黑龙江数量第一;"有机农产品"建设的优势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黑龙江数量第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的优势区域为中国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山东数量第一。[结论]我国的"三品一标"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集中度,这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农产品相关的企业数量、农业产值、农产品特色情况、农业生产环境、政府引导扶持等多因素有关。各省应根据自身特点,放大优势、弥补不足、发掘特色、提升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