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价是影响电力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要扩大电力市场,就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合理定价,电力市场的形成与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密切相关。一、电价机制不合理,对电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起着抑制作用作为电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电价,不但具有一般价格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遭遇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从年后的淡季缺电,到“迎峰度夏”时节的电力缺口进一步拉大,再到冬季高峰时期17个省用电告急,电荒几乎贯穿全年,并逐渐由“暂时的”、“局部的”向全国大范围蔓延。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电亏损日益加重,“电荒”危机的愈演愈烈迫使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提高电价、限制煤炭价格、鼓励煤电一体化、出台居民阶梯电价等等。那么,这些措施是否能够破解目前的“电荒困局”?2012年电荒问题能否得到缓解?政府还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解决电荒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遭遇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从年后的淡季缺电,到"迎峰度夏"时节的电力缺口进一步拉大,再到冬季高峰时期17个省用电告急,电荒几乎贯穿全年,并逐渐由"暂时的"、"局部的"向全国大范围蔓延。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电亏损日益加重,"电荒"危机的愈演愈烈迫使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提高电价、限制煤炭价格、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电价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7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提出优化分时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充分发挥分时价格信号,对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双轨制"电价体系下,分时交叉补贴缺口逐年增加,该如何理顺电价形成机制?保障煤电、储能以及配售电等产业的生存发展,路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5月25日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已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深化电价改革,进一步完善省级电网、区域电网、跨省跨区专项工程、增量配电网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理顺输配电价结构;持续深化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电、核电等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平稳推进销售电价改革,有序推动经营性电力用户进入电力市场,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印发以来,各地按照“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具体措施”要求,加快优化分时电价政策。据统计,在全国32个地区中,已有26个地区正式更新有关政策(北京、上海、福建、湖北暂未出台或走审批程序,云南公开征求意见,辽宁仅实施临时尖峰价格,均不纳入分析范围),落实改革要求。本文对截至2022年11月底的各地涉及工商业用户的分时电价政策开展整理和分析,并研判未来分时机制的完善趋势。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实行政府定价机制,还是采取市场定价机制,目的都是要理顺资源要素的价格,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中国的电价严重偏低,既是对我国电价水平的基本判断,更是我国电价改革的逻辑起点。完善低碳电价机制。首要任务恐怕是要重新界定电价的组成部分和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西北电力市场:现状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标志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价改革功不可没。■电价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因地、因网制宜。■电价改革必须把发、输、配、售四个环节统筹考虑,避免顾此失彼。■发电市场竞价模式的设立,要保证发电市场拥有必要的备用容量。■完善输配电价格机制,要保证电网建设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要建立终端销售电价与发电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重视对专项服务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发改委5月3日发文指出,将重点推进深化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改革,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改革环保电价补贴方式,完善可再生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办法,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进一步推行基于单位能耗的差别电价政策,落实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政策。发改委指出,2015年以来,发改委加快推进价格改革,主动灵活运用价格杠杆,稳步有序地推出了一系列价格政策措施。下一步,发改委将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为目标,把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把价格监管和服务水平提升到新的  相似文献   

11.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能够有效反映电力供需关系并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3个环节的电价为研究对象,从电价水平、电价形成机制和电价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现行电价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今后的电价改革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2.
动向     
全国人大:加大差别及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8月26日,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获悉,我国将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加快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形成客观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煤价、电价之间的传导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实例对煤价、电价之间的价格传导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发电环节对成本的消纳能力有限,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电力价格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必须适时疏导。煤电联动机制作为一种过渡机制,当煤价上涨时,销售侧的电价并不能适时体现发电成本的上涨并随之调整价格,下一步应深化电价改革,形成煤、电价格联动的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间接支持和直接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能支持"能效电厂"建设的电价政策。前者具体包括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自备电厂用户开征所有已随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加快电力行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程、继续推行"差别电价"和改进分时电价设计。后者主要是指采用随电价征收排污费、小额附加费等作为节能基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信息》2011,(10):70-71
中国将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形成客观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节约能源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报告印发给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其他六项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以发电侧作为研究方向,利用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模型测算2014—2017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60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度电成本,并分析各项成本以及构成。参照中国电煤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比较各年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与燃煤发电成本,从价格管制和电力供求情况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燃煤机组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当前实行的标杆上网电价机制进行评价,为我国上网电价机制改革和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价格发现,形成电力价格的市场化机制。理顺电价机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但仅靠现货市场是无法完善电价机制的。在电力期货市场中,期货合约的组织是通过期货交易所采用公开竞价或者计算机撮合的方式进行的,交易双方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生产效益,申报所需电力期货的价格和数量。于是,电力消费者避免了以往电力交易中负荷侧被动地接受发电侧电力交易结果的现象,可以主动地根据电价的变化,灵活调整其电力需求量,并使电力市场的价格很好地反映电力商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纵向结构特性与电煤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煤电矛盾始终困扰着相关产业与政府,其实质是未能构建起有效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本文分析了四种典型纵向结构下的价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电产业链价格机制失效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煤电产业链整体规制的观点,并构建了整体规制框架,讨论了电煤基准价格、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关系,以及煤电一体化对电煤价格形成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现实背景,以电价倒推来确定电煤基准价格并对电煤价格实施区间规制,应可作为近期内解决煤电矛盾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继"煤电之争"后,最近又出现了关于发电企业是否亏损的争论。一方面,电力企业及相关机构纷纷提出发电企业亏损严重,要求政府上调电价:并列举了诸多原因,如煤炭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上网电价却没有上调。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发电企业并没有亏损,认为发电企业是在忽悠电力紧张,人为地制造缺电恐慌,实际上是以此来要挟政府上调电价;甚至有媒体报道,说"电荒"其实是"人祸",发电企业并不亏,只是嫌赚得太少。一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网对网跨区(省)电力交易价格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科学、合理的跨区(省)电力交易价格机制,有利于加快跨区(省)电网发展,有利于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由于我国电价机制正在完善中,独立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建立,当前跨区(省)电力交易尤其是网对网跨区(省)电力交易的价格机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跨区(省)电力交易价格机制与方法的分析,借鉴国外跨国(区)电力交易中送电、输电和受电价格制定的经验,从完善价格体系、实施统一的价格机制、引入市场定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网对网跨区(省)电力交易价格体系与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