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产权属性和竞争环境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2)股改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明显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却明显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3)股改后,在高度竞争行业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在中度和低度竞争行业中两者则无明显差别;(4)股改后,高度竞争行业内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还表明,产权论和市场竞争论二者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产权属性的公司绩效并不相同。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本文还就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但这种相关性在不同性质的企业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方向却不一样。国有单位控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业绩负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从全部上市公司来看,这种相关性则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3.
沈炳珍  熊芳 《经济论坛》2011,(1):189-193
本文基于所有权集中或相对集中,存在终极控制股东的现实情况,选取了2007-2009年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1069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终极控制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分歧角度,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在不同的上市方式下,在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这对于改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秀丽 《经济管理》2007,(23):77-81
本文选取2003~2005年披露最终控制人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不同股权性质的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当年的投资决策。研究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当年没有明显的寻租行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当年存在明显的寻租行为。但是,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都不能有效地抑制总经理离任前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5.
国有上市公司如何保持市场主导地位,企业绩效成为人们关注重点。自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以来,高管的薪酬成为分析企业绩效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2014—2018年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得出:高管薪酬、公司规模均与国有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股权集中度与绩效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高管所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孙亮  刘春 《金融评论》2010,2(3):65-72
本文使用2003~2005年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利用调整的截面Jones现金流模型计量操控性应计利润,以所有权性质为背景,分别民营和国有上市公司样本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类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其盈余管理程度的制约机制存在重大差别。具体而言,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和监事会勤勉性与其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正向线性关系,而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则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与此不同的是,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制约作用均不显著。而表征机构投资者的哑变量却与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和其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上好于全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IPO上市还是买壳上市,其最终控股股东对公司整体的侵占程度都较低。其他控制权特征如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与公司业绩没有强相关;高管是否在控制链企业中任职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这些都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另外,监事会在公司内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民营企业在内部监管上应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分别对公司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学界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文章以沪深两市12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利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同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法人治理机制和高管治理机制同绩效成显著负相关,而股东治理机制同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研究为优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从制度背景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FE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对于全部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负相关,并在0.10的水平下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由于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董事会机制不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可能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并没有达成统一.本文通过对经典理论模型的扩展和推导,建立了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然后以沪深两市中2004-2007年的14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考察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所有权(现金流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结论说明,现阶段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所有权结构尚不合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最终控制人可能采用"掠夺式分红"、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而损害企业价值,造成公司绩效偏低.  相似文献   

11.
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情况推测基于欧美国家上市公司得出的资本结构理论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为此,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资本结构和绩效的内生性,探讨二者的关系.在讨论上市公司整体状况的同时,对比分析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与其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相互作用程度与公司性质有关.同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负债率对绩效影响较小,但绩效状况对负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效应增大。本文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对于机构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公司内在环境的治理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新兴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学界在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治理结构和投资价值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2000年底前上市的1 026个公司在2001-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发现:(1)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和账面值-市值比显著小于国有上市公司,因此具有较低的投资价值.(2)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资本运营能力和尝债能力均较低,但其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而且其经理层激励方式与国有上市公司差别不大.(3)民营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较差的根源在于其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资产运营能力较低.(4)与杨兴君、苏启林及张俊喜和张华的实证结果不同,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经理层激励、企业规模及地理位置上的差别无法解释两者投资价值的差异.在上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出发,通过构造一个反映银行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以及对股权结构和银行绩效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之间呈现比较复杂的曲线关系,第一大股东中的国家股性质和国有法人股性质均与银行绩效负相关,但比较而言,国有法人股性质更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均与银行绩效负相关;股权结构的设置对银行绩效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银行股改上市仅是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走出的一小步而已。  相似文献   

15.
上市方式、大股东持股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的高管薪酬数据为样本,检验所有制性质和行业垄断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但是,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不同,行业垄断程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同,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所处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高管薪酬水平越高;而对非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所处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其高管薪酬反而越低。原因在于,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不同,国有上市公司的垄断地位来自政府赋予的对自然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垄断优势,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则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获取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7.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不同行业其资本结构和绩效的关系不同,所以分行业对其进行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选取上证所和深证所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考虑到不同产权性质的控股股东其目的和行权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会对资本结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将样本分为国有性质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以验证不同产权性质下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司间的并购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并购理论也逐步得以发展,但对企业并购的绩效研究却存在不同的结论。本文尝试研究控股权性质、控股方式及距离这三个因素对企业并购后长短期绩效的影响,以找出影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控股权为国有的企业长期绩效得以改善,而控股权为民营的企业短期绩效恶化,同时控股方式及区域因素也分别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2005年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法人控股的证券公司的绩效要优于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的绩效,第一大股东为民营性质的证券公司绩效又要优于前两种情况;证券公司股东中上市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弱倒U型关系,即证券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致使公司绩效普遍较差。最后,文章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套完善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和提高公司绩效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控制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77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变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存在N型曲线关系,但是这种N型曲线关系在经营绩效和公司价值上表现不稳定;②股改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而与公司价值存在N型曲线关系。股改后,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