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GIS技术对耕地面积与土地资源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掌握了全国以至到县的耕地面积数据,但是不了解耕地质量及不同质量耕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在土地资源研究中,掌握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并能划分出不同的农业生态单元,但不了解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耕地的面积.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时必须解决这一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掌握土地资源质量区域分布与耕地面积的区域数量的基础上,从耕地的土地资源分析着手来加以解决.提出用土地资源分析管理,并采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将耕地(分水田、水浇地,旱地)分配到不同质量的农业生态单元中去,从而得到耕地的质量及分布状况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作为土地中的精华——耕地资源也在农业部门和经济建设之间面临着如何分配的矛盾。如何确保耕地资源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间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江苏省耕地数量的变动态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化模型(MAC)来确定江苏省可以允许转换的耕地的最优数量,借此来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及调控指标.为城市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种依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过度性损失计量与消减的中国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计量耕地过度性损失,界定耕地保护理性目标,破解耕地保护指标分配难题.研究方法:函数模拟法,模型计量法,多方案比较法和情景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930742.27 hm2.研究结论:其一,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土地管理部门压减耕地过度性损失,2020年的耕地红线1.20×108hm2必将在2009年年底突破;其二,倘若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经济发展即使延续过去占用耕地的态势,2020年以前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处于安全状态;其三,在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的前提下,从土地管理的首要使命判断,2020年全国耕地资源至少保有1.21×108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土地督察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非农化中中央政府、土地督察部门、地方政府和公民间博弈关系,探讨实施土地督察制度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应当采取适宜强度的土地督察制度,给予土地督察部门足够的激励和合理而明确的耕地保护目标,使公民成为耕地保护博弈中的重要一方。研究结论:中央政府采取土地督察制度,地方政府违规是两者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备选项目库建设”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逐渐增大,适度、适量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已成为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合理组织土地开发项目实施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开发备选图斑的调查与评价过程,提出了土地开发备选项目库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国土部门制定土地开发专项规划、科学组织土地开发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部门同时面临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重任务和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接着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指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更是为了保证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守住耕地红线的具体措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资源场理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配置——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资源场理论研究了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配置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势以及资源势差。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并没有完全按照资源场论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资源场论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是江苏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理论推导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南地区在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苏北地区在农地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江苏省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是江苏省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耕地分等定级方法的比较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为了使我国宝贵而又十分稀缺的耕地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有必要对我国耕地按其质量进行分等定级。耕地的分等定级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和采用更为适用的生产技术,又有利于各级政府有效地建立耕地资源分等定级档案和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它也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即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农业税收制度的完善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关于耕地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不少,但就应用范围和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我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匮乏、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各地土地利用普遍倡导、追求的利用土地模式。同时,土地资源短缺的广需性特征往往使土地资源自发地流向比较经济利益较高的部门,  相似文献   

11.
试谈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谈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彭德福(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规划司)1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1.1"开源"与"节流"并举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同时,要加大开发复垦荒废土地资源的力度,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新耕地相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人均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利用比较优势与用地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和环境问题。根据相对优势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合理调配,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的有效途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200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为基础,考察土地资源在生产层面上潜在的比较优势,从规模优势、利用效率优势和综合优势几方面分别计算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度及比较优势度,并据此提出各省(区、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了1988—2007年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并结合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协调度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在时序上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并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文章提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强化耕地使用制度,实现耕地规模经营,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实现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耕地保护与非粮化治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流转效应及政策延续、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土地产权与非正式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绩效、多资源协同配置与土地保护、土地再分配与农地整理、可持续的空间规划、多主体协同共治的土地管理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科技需求,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耕地资源安全与高水平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农地制度改革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运用遥感技术快速查明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状况与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部门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并结合自动分类对2001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研究结果(1)在自动分类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与精度.(2)福建省遥感调查土地利用总面积12398515.09 hm2,林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3)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996-2001年耕地面积减少11.78%,未利用地减少23.55%,而园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也发生转移,耕地转化为林地和城镇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突出.研究结论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变化研究,能较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依据,并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能实现占补平衡,从表象看耕地保护压力不大,但着眼于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黑龙江省耕地保护还存在着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均衡,地方配套措施与国家政策不同步,基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耕地保护是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黑龙江省的耕地保护工作,努力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开发未利用土地,破解"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耕地1178.02万公顷,人均耕地0.32公顷,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近年来全省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高举资源和资产管理两面旗帜,不断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全省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已划定基本农田101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6%;全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正在实施的中央及省级土地整理复垦项目19个,增加耕地6982.03公顷,储备项目49个,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的目标;规划的龙头作用得…  相似文献   

18.
《致富之友》2004,(7):40-40
如何计算征用土地补偿费?根据国家土地资源部门的规定,凡被征用的土地,一般应获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三方面的补偿。具体计算标准:1、土地补偿费按征用土地的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个标准:①征用耕地的,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被征用耕  相似文献   

19.
枣阳市虽然人均耕地有13亩多,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红红火火,对土地的需求加剧,使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土地管理部门保护耕地义不容辞,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用地保障责无旁贷。怎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坚持两手抓,一...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台州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工作方针,既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又保证经济建设的用地需要,走出了一条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路子。1996年至2001年,连续六年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连续五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全省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称号,其中1997年名列全省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第三名,1998年、1999年均名列第二,2000年名列第一。2001年6月,台州市国土资源局荣获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评比的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年,局长刘长春被评为全国土地资产管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