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老子的思想来自对自然的感悟,来自对社会的思考。老子的思维是诗性的。自然启示老子的思想,老子也用自然表达自己思考的结果。老子思考的中心是人,求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四种目的。  相似文献   

2.
乔伟艳 《老区建设》2013,(16):44-45
老子(约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dān),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老子的贵柔思想几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万秋意 《魅力中国》2010,(25):176-177
老子的道和巴门尼德的存在都是极抽象的哲学范畴,二者在中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比较研究二者的异同,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找出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共性及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张宏书 《发展》2007,(8):82-83
老子思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以其辩证的思维,超然的境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老子思想中的"和谐共生"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3,(9):124-124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与老子谈情说爱》不说教、不卖弄、不复杂、不居高临下,只以自己的诚挚与能量触及我们的忧患。通过对老子另类却准确、深邃的解读,给我们提供了结识老子最简单、最感性、最快乐的方式,甚至能撩开历史赋予他的神秘面纱,与他平起平坐,交谈,彼此懂得。  相似文献   

6.
王键 《东宇经纬》2000,(2):26-27
人们认识世界和反映事物,总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我们常讲的思维方式,主要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既是对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娴熟和灵活的运用,又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从一般的思维定势出发,而是在多向、发散、比较的思维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7.
徐逸 《理论观察》2014,(5):35-37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道德经》在中国的文化史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国学之一。本文对老子理论中所蕴含的经济思想作了一番浅析。鉴于与老子思想对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还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此文着重将老子的思想与儒家和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进行对比,进而对老子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经济思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的规定,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教育与道德思维方式教育在一门课程中相伴进行,二者虽同属行为规范教育,但有各自的思维视角和价值趋向。为了有效培植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高校法律通识教育需要厘清道德思维方式与法律思维方式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建立以培育法律精神为核心的法律通识教育理念,对统编教材进行优化重组,借助网络平台创新课程结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对法律思辨能力培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刘芳 《魅力中国》2010,(23):304-305
关于老子其人及其书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本文依据通行本《老子》(即王弼注),首先对《老子》中“道”一词的内涵进行分析梳理,说明了“道”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老子》关于“道”的应用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都发端于西方近代哲学趋于终结的大背景下,二者有着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但是,西方现代哲学力图推翻传统哲学的一切思想,否定传统哲学知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试图开辟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全新的思想领域。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和人的健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社会不合理状况的动力和手段。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真正实现了思维方式上的变革。文章通过对西方现代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的思维方式变革进行比较,认为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变革才是一场真正的思维方式变革,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1.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其思想体系中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从老子"无为"的管理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弱者道之用"的管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现实的概括、 间接的反映,思维方式是人脑客观物质世界本质属性.汉英民族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导致汉语和英语在各自表现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全面研究汉英思维、 语言差异,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跨越差异并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能够确保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种网络数据信息的总量变得非常庞大,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统计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只有充分了解大数据思维和传统统计思维方式的差异,才能促进传统思维方式变革,更好地应用大数据统计方式,深入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思维和传统统计思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管理思维方式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厘清管理思想的变迁轨迹,就必须对基于知识的管理思维方式进行系统、宏观的有效统摄和阐释。总体来看,基于知识的管理思维方式历经了一个从二元对立(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到三元平衡(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活性知识)的变迁过程。通过剖析这个变迁过程,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二元对立管理思维方式的特征、功用和局限性以及三元平衡管理思维方式的结构、重塑与超越等问题,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基于不同知识类型的管理思维方式实现过程及其差异性,为时下流行的基于知识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用于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模式、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是内化于人脑的对散见的片断的意识、观念进行整合的思维机制。从结构上看,它应该包括社会心态、思维定势和认识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属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状态结构,是一种将分散的人们的心理经过某种整合,而以整体面貌存在和流行于人们之中的一种精神状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表现出人们思维的定型状态。认识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思维方向性的确定,对所反映的东西的认可或否定的评价。社会心态、思维定势、认识的价值取向就构成了思维方式的框架。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新旧体制转轨与新旧思维方式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了思维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了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培养英语思维,可以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避免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二要充分认识语言的重要性;三要了解英语语言发展史,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思维特性,是一种具有明显的直觉式、灵感式和体悟式特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考察发现,以这种思维方式对世界进行观照与思考,往往显现出笼统性、零碎性以及模糊性的特点.因而不利于科学发现,同时也使得国民整体素质偏低,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教育足提升民族思维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维特性,是一种具有明显的直觉式、灵感式和体悟式特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考察发现,以这种思维方式对世界进行观照与思考,往往显现出笼统性、零碎性以及模糊性的特点。因而不利于科学发现,同时也使得国民整体素质偏低,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教育是提升民族思维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2012,(6):128
老子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老子《道德经》为世界和平圣殿,全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是老子文化的主导思想,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正是老子文化大行其"道"的大好时机。老子道家文化国际大会主要宗旨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古代圣贤高尚的思想灵魂,推动老子文化在国际的传播发展,通过大型的全球文化活动,激发、唤醒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国际人士关注和学习老子道家文化,影响世人的  相似文献   

20.
孙庆杰 《改革与开放》2011,(16):186-187
科技发展引发主体思维方式变革,同时科技负载引起思维主体反思,引发旧的思维方式嬗变.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其间经历了宗教神学思维方式、机械论思维方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方式.基于此,思维主体辩证地对待科技发展,理性地运用思维方式,促进人类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