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不同的业务数据指标,制定了不同的资产处置方式,而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从处置资产方式的基本属性和属性要素入手,提出了资产处置方式属性具有必要性、排他性、可穷尽性的原则,对资产处置方式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依据处置资产主体、客观对象和时间属性提出了资产处置过程的五个处置属性和17个属性要素,将上述属性和要素的普遍性及具体处置方式的特殊性相结合得出新的处置方式分类方法。这种处置方式分类方法不仅有利于监管部门识别、理解和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且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不良资产的鼾主要是用“债转股”的方法,应当前政策中,“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却没有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甚至没有一个退出时间安排。为此,应安排不良资产的出售,并应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在操作方法上,可选择债权出售、银行主导调解协议、引入民营经济成分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商业化处置不良资产力度的加大,不断发生受让债权的其他社会主体(以下简称债权受让人)起诉原债权银行,要求原债权银行承担民事责任的纠纷.  相似文献   

4.
为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大量不良资产,我国在1999年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从成立之初四家AMC就饱受学术届的诸多置疑;曾因处置进度慢、成本高、回收率低而遭到新闻媒体的“口诛笔伐”;因宣布不再有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剥离,业务面临萎缩,“十年存续大限”;到引起高管层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关注,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调研上报,国务院批复全部债权资产将在2006年年底以前处置完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再次面临继续发展还是退出市场的考验……时至今日,四家AMC走过了七年的风雨历程。虽然AMC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瓶颈,但作为我国借鉴国外经验,首次尝试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新生力量,AMC发挥了其应有的职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明显的成效勿庸置疑,笔者不再累述。本文探讨AMC探索商业化转型过程中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律视角解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9年国务院设立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资产的第三人)和原不良资产剥离银行之间基于不良资产剥离合同产生的不良资产剥离纠纷不断出现。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资产处置进程的加快,公司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是摆在当前各级管理者、经营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笔者认为:因势利导,苦修内功,实施商业化转型是破题的明智之举。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势在必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使命,四家公司都不同程度提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金融业是中国经济的软肋,那么不良资产便是中国金融业的软肋。在中国入世的序幕拉开之初,在“狼”持戈待旦即将进入中国的前夜,中国政府高瞻远瞩,想到中国国有银行身负沉重历史包袱难以与“狼”角逐,便成立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身上1.9万亿不良资产削去1.4万亿。此一削不仅使银行如释重负,而且让不少国人暗自欢喜:这下好了,国有银行可以轻装上阵与“狼”共舞了。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黑龙江始终是金融不良资产的重灾区,其表现形式,不仅各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水平在全国同级行中占比偏高,而且四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慢、回现率低、处置矛盾突出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良资产的现状和信用程度的不佳,给地方的金融环境蒙上了浓重的  相似文献   

9.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益斌 《中国金融》1999,(5):42-43,45
自70年代末以来,为挽救系统性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具体名称各国有所不同,习惯上统称“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不良金融资产。有的国家效果较佳,如美国的重组信托公司(RestructuringTrustCompany,简称RTC)等;有的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多方面、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应,对不良资产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以及我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实践探索;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立法的滞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阻力,使处置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过对资产管理公司从接慎银行不良资产到资产变现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障碍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一个较为健全的法律政策环境,使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接收不良资产时涉及资产转让问题。实践中,存在对这一环节转让提出质疑否定效力的问题。因此,关于接收转让的法律效力问题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医治由于企业资本金投入不足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所采取的解救措施。因此,必须借助债转股的手段,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效果。——加快债转股的速度。不良资产在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时间越长,资产贬值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现在方方面面应通力合作,尽快加快债转股的速度,全力打通股权的退出通道,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仍然来源于旧体制。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公司严格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3.
一、盘活存量——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率 (一)建立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提高透明度,扩宽处置渠道。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主要是靠自己清收,后来罔家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在银行自己清收成本大、效率低的情况下,创新处置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银行将不良资产的债权、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后,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处置方式:1、贷款再出售。2、实行债务重组。3、债权转股权。4、多样化资产出集方式。5、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新兴行业。1999年,为处置4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信达、长城、东方、华融4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对口收购、管理和处置4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的不良资产。10多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股份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琳 《新疆金融》2009,(1):30-34
文章从当前不良资产经营管理面临的困境和难点,对做好不良资产经营处置工作,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等方面阐述了经营处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和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不良资产管理方法,加快治理不良资产的步伐,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不断追求不良资产的“回收价值最大化”目标,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和对全行的价值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处置方案,如资产证券化、央行收购、债转股、组合资产打包拍卖、利用社会力量委托处置、与地方政府合作处置、吸引外资参与资产重组等,但没有一种已经获得共识并在全行业推行。在我国,处理不良资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不良资产处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银行在持续经营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不良资产,银行经营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探索一套长期稳定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建立完整规范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8.
《南方金融》2001,(3):54-56
2000年上半年,广西先后组建了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完成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外汇信贷在内的不良资产和剥离和接收工作,裁止2000年9月底,全区商业银行共剥离不良资产两万多笔,金额共计超过上百亿人民币,其中,外汇不良资产1733笔,规模达五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19.
万洪春 《中国金融》2005,(20):53-54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影响到经济与政治的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有两种方式,即存量式或称集中式、流量式或称分布式。第一种存量或集中式解决办法是指政府主导的,将银行积累的不良资产剥离给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适用于系统性银行危机。1999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探讨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央企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发现中国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存在较大的潜在存量规模,并且由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存在广阔的业务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相关业务表现出资产质量低、处置周期长、收益率较低、行业分布广等特点,对介入该类业务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较高的资产管理和风险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