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苟小军 《时代经贸》2008,6(19):190-191
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一种较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MBO作为对于普遍存在所有人缺位的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内管理层收购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析管理者收购(MBO)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者收购(MBO)的具体含义;接着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理者收购(MBO)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指出了管理者收购(MBO)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刍议管理者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管理者收购(MBO)及其主要的实施手段-员工持股计划(ESOP),以及中外实行MBO和ESOP所面临的不同情况、产生的不同问题及不同的操作方式等主要区别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实行MBO所要冒的风险以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发展MBO和ESOP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然而融资的问题却成为MBO的瓶颈。本文于是重点探讨了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MBO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迪夫 《经济师》2005,(8):116-117
目前,MBO收购由于许多问题在我国已暂叫停,但未作法律性禁止。通过以往的MBO实施,暴露出许多诸如收购主体、法律障碍、收购价格、收购资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由于MBO移植于我国所产生的“排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所造成。文章对实施MBO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6.
MBO问题     
陈新 《资本市场》2003,(5):74-76
MBO在我国上市和非上市企业中正在兴起,在已经实施的众多案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收购资金来源、收购价格的确定、收购主体的合规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违规违法现象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有效实施MBO的关键:规范MBO融资渠道,使MBO融资合法化、透明化;规范MBO定价依据;完善MBO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MBO后企业运作监管等……  相似文献   

7.
魏旭 《时代经贸》2007,5(10X):69-70
管理层收购(MBO)是一个舶来品,它作为一种产权改革方式,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俄、英两国与我国在实施MBO的背景、操作方式和结果的对比,达到吸取失败教训,借鉴成功经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底,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MBO)行为由于存在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叫停。国资委在叫停大型国企MBO的同时,也放缓了中小国企的MBO步伐,为中小国企实行MBO提出了诸如对企业原经营者进行离任审计、严禁自买自卖、必须公开竞价、不得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等条件。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管理层收购被我国一些企业采用,众多管理层收购案例的成功实施引起了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强烈关注,管理层收购通过公司管理层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制度安排。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很快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就成为MBO的推动主体,以MBO方式进行‘傲小”,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国有资产退出和管理层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管理层收购(MBO)出现了诸多问题:收购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层的非市场化障碍;融资渠道狭窄;MBO收购过程中定价不公正、操作过程不透明;MBO的股票来源和股票变现渠道不畅通;实施MBO涉及产权变革难题;MBO也产生内部人控制的新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MBO,还必须修订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龙凤 《时代经贸》2007,(1Z):82-83
本文对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我国MBO的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建议从完善融资渠道、定价机制、MBO后公司的整合及监管以及立法监管体系等四个方面来推进MBO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欧美等国的杠杆收购浪潮从1997年开始再度兴起,其中管理层收购(MBO)增长强劲。相关的理论研究对其效率尤为关注。本文考察了国外最新文献中关于MBO的金融绩效与实体经济效率。以股东收益和会计绩效衡量的金融绩效显示收购均产生了显著的财务收益;而实体经济效率能更准确地反映经营绩效,研究表明MBO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有些则认为员工和研发支出在MBO后出现了下降。相对来说,中国关于MBO的绩效研究非常欠缺,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企业界还属于新的名词,自MBO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以来,由于其运作遭到质疑,并且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于2003年暂停MBO的运作,2005年在中小企业中又重启MBO的运作。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步阶段,货币和资本市场极其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等诸多因素,使得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道路非常的崎岖。而且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我国管理层收购者存在收购资金筹集来源不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艳 《经济前沿》2006,(2):114-117
本文对管理层收购(MBO)涉及的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法学和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管理层收购概念本身进行了新的诠释,并通过对比中国与英美等国管理层收购的不同之处指出中国的管理层收购不能盲目照搬,最后对管理层收购带来的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粤美的、武汉有机、张裕集团三个典型的MBO的实际运作情况,由此指出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自1999年四通集团第一例的出现开始,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应当说,MBO方式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控制权转移提供了新的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控制权界定和控制权转移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根据控制权转移理论辨析了MBO方式产生的必然性,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转移效应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实施的历史并不算很长,在国内尚属于新鲜事物。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缩写为MBO)又称“经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杠杆收购这一金融工具,通过负债融资,以少量资金投入收购自己经营的公司。应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缩写为LBO)的一种。杠杆收购是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出资人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20.
孟刚 《资本市场》2003,(12):55-57
<正>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对管理层的权力从制度上进行合理制衡具有与从制度上鼓励管理层实施MBO同样重要的意义……狭义的MBO即指管理层成立收购主体进行融资并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实施收购,整个过程在一年左右,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