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中,消费力及其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命题。 “消费力”这个概念虽为亚当·斯密最早(1776年)提出,但他并未进一步揭示该范畴的形态与规律。马克思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入手为之找到了科学答案。在理解消费力的含义时,马克思析之为二:一是“社会消费力”,指有支付能力并“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的消费力”;二是“绝对消费力”,指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社会生产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能力,这是社会再生产所决定任何社会制度下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信息消费力几个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建华 《消费经济》2006,22(4):67-70
信息消费力是消费者信息消费的能力;具有特殊的性质;信息消费主体能力、信息消费客体质量和信息消费环境三个因素的有机统一,影响着信息消费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 消费是指人类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生产所创造的产品进行利用、使用或享受的过程。它是经济总体有机结合必然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必然环节。消费行为在生产的决定作用和经济条件制约下,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然而消费者的收入和收入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论证了发展生态消费力的必要性,即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消费文明,社会文明;其次阐释了生态消费力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消费力的实现路径,即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消费观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制定扶持生态消费领域的优惠政策,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胡琪君 《商业时代》2007,(17):22-22,27
信息消费力是信息消费的能力,信息消费主体能力、信息消费客体质量和信息消费环境等因素制约着信息消费力的提升。本文从信息消费主体需求水平的指标、信息消费客体供给水平的指标、信息消费环境水平的指标和信息消费质量水平的指标等四个方面来构建信息消费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作为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深入分析影响消费的诸因素,对于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效率,进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当前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上期消费水平.同时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相对收入的提出者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杜森贝利理论的核心是消费音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力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基于两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一是消费升级,二是商品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除了需要面向消费者设计物美价廉的商品之外,更需要面向“生活者”提供让他们产生精神共鸣的商品。所以,设计力是企业为了满足人们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提高居民消费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力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消费力也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对社会再生产起着导向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急需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提升居民消费力对促进经济方式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休闲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力提升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休闲经济可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同时还有效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促进国民全面发展和质素提高。论文基于两型社会消费转型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需要,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休闲经济的制度价值、消费力瓶颈制约,提出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力提升的休闲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消费和谐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力的和谐和消费关系的和谐是消费和谐的两个重要内容.消费力和谐的内涵既有人和物的关系,也有人与人的关系.健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法律法规、完善而均衡的市场是消费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何谓消费“情感风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决策中 ,常常会受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就是心理上产生的消费“情感风险”。虽然诸如购物环境“上帝情结”、消费者自身的“难言之隐”以及陪购烦燥等消费情感上的不适 ,在不少情况下往往只表现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但最终都由此产生消费“情感风险”,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 ,从而使购买意愿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 :原来是准备购买某一商品的 ,后来则决定不买了。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决策过程中的主要购买障碍 ,来自于消费者的心理存在消费“…  相似文献   

12.
程恩富  齐新宇 《消费经济》2001,17(4):F003-F003
在经历了短缺经济到相对过剩经济的转变之后,我国政府和经济学界对消费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拉动内需、刺激有效需求被视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对消费的研究也前所未有地成为学术界的新热点,但相比之下,人们比较关注如何拉动需求等对策性问题,而对消费经济理论,尤其是消费力经济学这一学科本身的研究与探索则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消费理论的顶尖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尹世杰教授的新作《消费力经济学》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3.
在通胀严重的状态下,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货币换成实物,但是由于中国的消费者存在很大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并非会出现整体社会的消费井喷的迹象,但是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商品的零售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肖浩辉 《消费经济》2001,17(5):62-63
我国消费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尹世杰教授的新著<消费力经济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是消费经济学百花园中新开的一枝鲜艳的花朵,是尹教授纵深研究、辛勤耕耘、不断创新的硕果.这本书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后,尹世杰教授陆续出版了<消费力经济学>、<消费文化学>和<闲暇消费论>三部重要著作,对消费力理论,消文化理论和闲暇消费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明了许多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这是对消费经济理论的重大拓展,是消费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继续解放思想的理论力作.  相似文献   

16.
透析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礼品消费心理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文化承继的过程中,对于“礼”的理解却逐渐变得狭隘起来,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将“礼”与“礼品”画上了等号。购买者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单纯为了送礼,“礼品消费”出现了购买者与消费者的割裂;购买礼品并非追求礼品的商品价值,而更多的是注重商品档次和包装的华美。因此,有些人将这种礼品消费方式称之为“中国式的奢侈”,礼品消费已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符号消费视角下广告的功能和符号意义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看轻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而更重视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符号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他们通过符号消费来表征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而广告是在消费社会中为商品创造符号价值的主要工具,所以本文试图从符号消费的视角来探讨广告的功能和符号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广告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元 《中国广告》2006,(9):106-108
一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Doug las)和巴伦·伊舍伍德(BaronIsherwood)在发起的消费人类学的研究中曾经指出,在人类的商品或物品消费过程中,消费应首先是社会文化模式(Culturalpattern)中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假定人们需要商品,主要是为了一些实用性的东西……让我们换个角度推测人们需要商品的原因,其实就是从商品中可以显现出某些文化成分,而让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和稳定发展。”(1)从此消费人类学的角度,现代广告所影响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实际上是从影响消费者的文化模式着手的。因此,当我们考察广告时,考察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  相似文献   

19.
消费异化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特有的消费形式,也是难以克服的社会矛盾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任何东西,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成了交换和消费的对象,人们的消费受社会机制、商品生产者、商人和媒体的诱惑、支配,人们购买和使用某种物品可能对消费者自身并无益处,人们为消费而消费,为占有而消费,人成为商品物的工具、奴隶,产生了对身心不利的结果.克服异化消费,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理念;注重精神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20.
龙真 《创业家》2013,(9):114-114
生活上,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消费时,女儿是打开妈妈钱包的"金钥匙"。研究一个城市的消费,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女性群体的消费场景。女性的消费场景无非以下几种:跟男友、老公一起消费;跟闺蜜一起消费;跟孩子一起消费;自己网上消费;跟妈妈一起消费。据说这几种场景支撑了一个城市消费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