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供给充裕的国家。但进入2004年后,我国东南沿海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却突然发现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这被理论界称为“民工荒”。9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的出台正式宣布了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出现。2004年7月15日,《南方周末》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也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的现象。“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被视为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状况的基本描述。被认为是无限量的劳动力竟出现短缺,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佑林 《经济论坛》2005,(12):108-109,120
2004年以来,“招工难”、“民工短缺”甚至“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一大热门话题。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地区缺工200万,长江三角洲缺工也达100万。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让人措手不及。是什么使得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断裂?其背后潜藏着什么深层的原因?其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张原  陈凌  陈建奇 《财经研究》2008,34(4):117-126
"民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情况已成为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文章从投资结构与就业均衡视角对此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约束条件下,技术改造型资本和外延扩大型资本的迅速扩张,导致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工资刚性导致劳动力供给刚性,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则导致劳动力质量上升缓慢,因而劳动力市场中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的供需矛盾造成了"民工荒"与"技工荒"的并存。研究表明,将技术改造型资本投入和外延扩大型资本投入保持与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增长,那么将不会产生劳动力双重短缺,即有效解决"两荒"并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对包括民工在内的各类乡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城市民工需求年轻化导致三个后果。首先导致青年民工的供不应求,从而在乡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出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其次,导致乡村现有中年剩余劳动力难于在城市就业;最后,导致进入中年后的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中年民工家庭因不具备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回乡。后两个结果的不断积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乡村劳动力的中年失业。  相似文献   

5.
唐晓平 《新经济》2005,(3):90-93
2004年以来.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劳动力大国突然被劳动力短缺所困扰,一时间,被用滥了的“民工湖”这个词突然被另外一个词“民工荒”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入城市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度使城市长期为大量涌来的“民工潮”所困扰。而今年以来,不少的城市企业却又为“民工荒”所困扰,即使是北方的山东、黑龙江也未能幸免。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能够“无限供给”的中国,怎么会发生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呢?这个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又告诉了企业什么?尤其是那受“民工荒”袭击还不够严重和不够明显的企业又应该受到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7.
农村数量巨大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基本动力,民工荒则是中国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民工荒的出现对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收入、扩大内需以及促进城乡统筹等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它也预示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并挑战着现有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除了维护好民工合法权益外,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民工荒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年,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曾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重点地区短缺民工大约占10%,现有1900万民工的广东省大约短缺民工200万人。“民工荒”主要发生在加工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缺工的多为“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此导致的企业招工难问题,尤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最。从农民培训的角度看,“民工荒”的形成实际上说明了以下3方面的问题:1.加强农民培训,对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2004年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其重要表现之一是技术工人的短缺;甚至技工短缺现象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现已蔓延成全国性的现象。它预示随着产业竞争形势的激烈化,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由此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在加快实现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顺应这种需求的变化,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技能,有利于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将欠发达地区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填补发达地区的技工缺口有机结合起来。2.能否改善农民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推动民工工资上涨的内外因素蓄势已久。以珠三角地区为例,12年来在物价和民工生活成本迅速上涨的同时,民工的月工资仅上涨68元,民工的实际净收入出现徘徊乃至下降的局面。2004年这些地区迅速加剧的普工短缺,实际上是民工和作为民工后备军的农村劳动力面对此类地区长期偏低的工资待遇,较差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所作出的变相抵制,也是自我发展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觉醒的民工群体对部分企业变相实行“血汗工资制”的消极反抗。以下两方面的事实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一是根据2004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因“民工荒”所导致的招工难问题,在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中尤其突出。二是2004年珠三角地区在民工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出现了部分农民工向工资收入更高、劳动条件更好、更适合其发展的长三角地区转移的现象。可见,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期依靠压低民工工资、将民工置身于较差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之下,甚至通过损害民工权益等做法,来支撑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和产业扩张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了。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凸显的“民工荒”,是在各地经济持续向好、用工需求普遍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它意昧着东南沿海地区对民工重利用轻发展的模式,不仅面临着来自同类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的挑战,也逐步丧失了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引力。由于民工短缺,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企业有订单不敢接,甚至难以正常运行。这种情况说明,这些地区如果继续停留在发展“三来一补”阶段,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甚至继续将牺牲农民工权益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对于外来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和就业机会成本提高、土地价格上涨等抬升营商成本的因素置若罔闻,将极有可能错失产业结构升级的大好机遇,从而在国内(下转封二)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南通市民工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飞 《经济师》2008,(12):236-237
江苏省南通市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民工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现象自2004年开始也客观地存在着。文章从农民工工资水平过低、农产品价格上涨、性别差异、农村劳动力供给趋缓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经济学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来君  沈立翔 《经济论坛》2005,(18):12-18
自2004年春节过后,一直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据一些媒体报道,仅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就高达200万人,大量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同时数据显示,来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20%。这是20年来浙江城市民工第一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深圳等使用民工较多的26个城市,企业雇用的农民工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今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有望超过一亿。那为什么还出现了“民工荒”呢?“民工荒”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一个偶然性的局部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还是预示了什么重大的经济发展途径的变化?其对策又将如何?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已有的对“民工荒”现象的原因解释和对策建议的基础上,一一论证不同的理论观点,然后结合具体的数据,提出对“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新认识——地区产业结构单调化和过度竞争,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向来就是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社会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标志。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实施国有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加上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人口,使得普通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伴随和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世界工厂的建立以及政府对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充分重视,使得劳动力就业问题相对缓解,甚至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开始出现了“民工荒”、“技工荒”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何莹 《经济师》2005,(4):52-52,54
近年来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民工紧缺的问题 ,媒体将之称为“民工荒”。文章从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理论出发 ,分析了隐藏在民工紧缺背后的经济学原因 ,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该现象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学角度解决“民工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春节结束,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招工难”的新闻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上。民工荒问题喊了多年,今年似乎更严重,沿海地区企业派人员到车站蹲守,派车去民工外出地招工也难以招到劳动力。是否存在民工荒?民工荒存在的原因的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试做一简要控讨。  相似文献   

14.
刘健  田刚 《经贸实践》2008,(9):41-41
东部沿海地区继频现“民工荒”后,又将面临劳动力资源新难题:“民工源头”的中西部地区开始通过提高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与东部争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1990年至2011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造成了我国从2003年开始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我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费水平和出口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工短缺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借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利用前景理论,通过分析民工对劳动力市场的相关要素的心理认知与决策,探讨了我国民工短缺的行为经济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试图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对我国“民工荒”现象进行探讨,利用劳动经济学的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从微观层次找出影响个人劳动供给行为决策的因素,进而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宏观层次分析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以期找出影响农民工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最后,为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和改善“民工荒”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民工荒”问题为出发点,以民工输出地河北沧州为主要视点,将农民工和农村青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输出地区农民工和农村青年的就业意愿、就业需求情况,从中得出结论和对策,为解决当前形势下的“民工荒”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模型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才 《技术经济》2006,25(9):58-61
刘易斯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现象,但因其剩余劳动力完全同质的假设而无法解释我国当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依据“保留工资”高低将民工分成若干个类别,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民工异质的民工市场模型:经此改造的刘易斯模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统一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民工潮”与“民工荒”有可能交替发生,显示了破解当前“民工荒”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提高民工工资,表明了“刘易斯拐点”在我国还远未出现: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族繁荣。近年来,在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和输出地相继出现“民工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工荒”的本质无非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在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及托达罗模型框架下考察劳动力的供给行为是解释“民工荒”现象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