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技术要素的内涵界定入手 ,分析了它的作用 ,并阐述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难点及问题 ;随后构建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理论模型 ,并对激励机制良性运行进行深入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企业外部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探讨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是否完善、有效,即取决于企业内部条件,也高不开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外在推力与支持,而其中政府的政策支持极为重要.对宁渡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宁波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对企业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中也存在政策滞后、税收政策难以惠及技术创新人才等不足,今后应加快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当前重大而新颖且具有前沿性的研究课题。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存在不同观点.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对目前文献进行综述,找出分歧和不足,寻找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对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珊 《当代经济》2021,(11):120-123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企业生产要素面临的环境不同,企业收益如何在各种生产要素间分配,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重要的生产要素出发,基于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分析当前企业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收益分配理论,为企业建立更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即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比重,而且要加大管理、技术、知识与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比重.从而促进企业更多地投入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科学地完善企业收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合理惠及企业各相关利益者的收益,为企业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是企业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产物。要素的稀缺度、在生产中的贡献、退出成本、承担风险能力以及要素禀赋等构成了影响双方谈判力的主要因素。这样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制度下 ,人力资本的谈判力不同 ,从而形成了制约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不同条件。通常而言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制企业、企业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实行市场主导型治理结构的企业比较适合于实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江汉论坛》2001年第1期刊发了许成安、杨青二同志合写的文章《试论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以下简称许文),该文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较为详尽而深入的考证,然后得出结论:"价值的源泉不应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还应该包括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在内."  相似文献   

8.
分配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按要素分配原则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按要素分配的存在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当前实行按要素分配需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和完善、激励民间资本的投入、激励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以及激励管理的投入与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富民为目标的收入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贯彻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效应,但是,效率的提高不能过分地依赖收入分配的差距。缩小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低收入群体。其根本途径是减少低收入群体的入口数量,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分配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鼓励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自觉地将要素投入生产力发展过程,并且使劳动、创造、创业、知识和人才都能在分配上得到尊重。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现要素报酬的前提是要素股权化。要素报酬的实现形式是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投入量化为企业股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按股分红。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股权化,需要与要素市场化结合。知识、技术和管理是先进生产要素,也是稀缺的要素。这些要素在股权化中还原为较大的份额,是市场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0.
一、技术、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机理研究 1、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按劳分配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劳动者的收入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是购买劳动力的预付资本,体现为工资;第二部分是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现为股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工资与股权构成了员工、科技人员、经营者的全部收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对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银行没有进行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也没有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但是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了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正得到逐步加强,并为银行监管的市场监督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玉刚 《经济与管理》2008,22(11):78-82
为建立良好的医生激励机制,医院有必要对医生实行动态化的考核和分配,对医生价值合理估价,完善医生分配,实施合理的价值计酬。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与传统的计件工资制相比,在奖金的分配上更有利于维护多方利益,为协调一系列影响分配的因素诸如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和医生实际贡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动态博弈平台。通过多方对利益的追求和自发调整,最终有利于组织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of household solid waste has been concerned and researched on by municipalities and researchers.At present, household solid waste has been changed to management problem from technical one. From the point view of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household solid waste is to study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resident’s behavior ofmanaging their wast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ose factors which have alreadybeen identified to have impact on resident’s behavior of managing their waste. They are social-demographic variables,knowledge, environmental values, psychological factors, publicity and system design. Secondly, three typical models o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and behavior, which are factors determining task performance in waste management,conceptualization of waste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repeated behavior on household waste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these models are also analyz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situation in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and the culture and resident’s habit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research focus and suggestions about resident’s behavior of househol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ocument evidence of technical trading effectiveness at firm level in the Chinese A-share market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ess profits of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fir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firms with higher excess profits from technical trading have more noise traders and higher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that those firms tend to be growth firms with lower liquidity and higher firm-specific uncertainty.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fitability of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is unsustainable and the excess profits of the highest technical trading profit quintile portfolio disappear in the following year.  相似文献   

15.
按照管理、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关系新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9个发达地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要素产出弹性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在技术进步中一直主要依靠技术引进,缺乏自主创新,从而使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加型,理论假说前提的偏离导致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不一致。这说明,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式不同,要素投入的组合方式也不同。当前我国应该改变资本投入过快增长的现状,强调管理要素和高素质劳动力投入,通过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We consider a country with two factors and two industries, each of which faces technical and price uncertainty. Entrepreneurs choose output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utility of profits. They also draw factor payments and purchase consumption goods after the uncertainty isresolved. They enter and exit from an industry according to whether participation there increases their expected utility. Within this model,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itions of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y depends on how the entrepreneurs' entry decisions are affected by parameter changes via their roles as risk bearers, consumers and factor owne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5个参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的民营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提炼出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投资回报率、运营效率、政策法规、政府承诺缺失、公平竞争、风险分配、政企关系、政府观念、风险评估、企业家机会识别和技术管理经验。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本文构建了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EGM),归纳出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度的三要素(市场主导型因素、政府主导型因素和企业主导型因素)及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将高新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新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的四个阶段中,依次存在的主要风险为技术风险、资金风险、资源调动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于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每种风险的分布规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国109家集团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的风险因素认知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集团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原因,探索了被调查者在风险因素认知上的潜在结构,提取了风险因子,并基于探索性因子对认知情况与不同类别人员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集团公司当前管理信息化风险控制的重点.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为信息安全问题、缺乏灾难备份系统、缺乏总体规划、业务及数据等基础工作不规范.重要的风险类别为管理信息化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面的风险.总部人员更重视管理信息化风险.IT部门对管理信息化风险不够重视,尤其不重视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效益比.各部门负责人对管理信息化的风险不够重视,尤其是对管理信息化投资管理方面和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面的风险因素认知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20.
工程进度有效控制是每一个施工工程的目标之一,但其影响因素众多。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强化科学、有效的施工进度管理,是施工工程项目进度实现有效控制的根本保证。运用实例,从专业技术和管理两层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项目施工进度的影响,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对于有效控制项目施工进度和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