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永同  高旺盛 《技术经济》2008,27(11):81-87
为研究我国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及此功能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对中美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传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国内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我国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对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的反应均稍强于美国;我国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要优于美国。  相似文献   

2.
刘晓雪  董翠萍 《技术经济》2012,31(1):125-131
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基于819组5分钟高频数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及其股票指数的开盘价格、收盘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开盘收益率相互引导;期货市场收盘收益率引导现货市场的收盘收益率和第二天开盘收益率;期货市场受自身和现货市场新息的冲击;现货市场受自身新息的冲击较大;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新息的变动更敏感;期货与现货的开盘收益率变化的总方差主要来自于现货市场,期货与现货的收盘收益率变化的总方差主要来自于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3.
徐欣  王沈南  郑传芳 《技术经济》2010,29(2):107-114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信息共享模型、方差分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2006—2008年中美两国白糖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长短期变动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与横向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初步显现,但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中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与美国的成熟市场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于信息共享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模型对我国大豆和小麦的期、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定量描述了期、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作用的大小,深入刻画了我国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豆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小麦仅存在期货对现货的单向引导关系;期、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期、现货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关系,但现货市场来自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强于期货市场来自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程度均呈逐渐增强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慧茹 《经济经纬》2006,(5):149-151
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借助信息共享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棉花的期、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刻划了期、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引导关系;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现货市场都扮演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期铝数据,借助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期货市场铝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发现,上海铝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铝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只存在显著的单向引导关系,上海铝现货价格显著引导铝期货价格。中国铝期货价格的价格发现机制很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棉花市场价格受供需差额影响大幅度波动,很多没有预计到价格变化的加工企业,缺乏库存,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而不得不停止生产。人们更加关注棉花期货市场对未来现货价格的预测能力。本文以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的美国期货市场作为比较对象,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通过对中美两国棉花期货价格的关系研究,分析对比两国棉花期货市场的不同之处,并且针对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美两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美国棉花期货市场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有引导作用,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对中国棉花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调整的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而且修正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推出以来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着现货的价格,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脉冲响应的结果也印证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更大的冲击效应的结论。这说明股指期货的上市加强了现货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股指期货市场的推进和健康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为对象,研究了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定量分析了期货与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作用的大小。研究表明:豆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大连豆油期货单向引导现货价格且豆油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文彬  高韵芳 《技术经济》2013,(11):57-64,111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商品———EUAs和sCERs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以及两者的期货价格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现货市场始终都处于价格信息中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甚至未体现;信息波动溢出方面,EUA市场中期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而CER市场中现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EUA的期货市场与CER的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的价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但EUA市场的期货价格对CER市场具有更大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石春燕  刘传哲 《时代经贸》2010,(12):180-181
配置效率是期货市场整体效率研究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状态空闻模型,检验期货市场配置效率的实现性和实现效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期货市场投机因素是存在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运动方向基本一致;我国铜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基本具有;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静态引导系数为0.9877,短期动态系数08809;2007年至今,我国期货市场配置效力达到理想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配置效率是期货市场整体效率研究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检验期货市场配置效率的实现性和实现效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期货市场投机因素是存在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运动方向基本一致;我国铜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基本具有;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静态引导系数为0.9877,短期动态系数0.8809;2007年至今,我国期货市场配置效力达到理想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当月主合约的5分钟高频数据,采用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涨趋势中股指期货收益变化领先于现货市场收益变化,股指期货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而在下跌趋势中,股指期货收益与现货收益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股指期货市场收益与现货市场收益存在相互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期货市场的价格对现货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价格以及中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通过序列平稳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完善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实证分析:1998-2002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检验1998-2002年我国小麦和大豆期货市场效率并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做出相应评估.通过采纳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论文针对三种不同的现货价格以及预测跨度从1周到6个月不等的期货价格进行了正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大豆期货市场的短期效率相对较高.小麦期货市场缺乏效率,这可能应当归因于期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以及投机过度.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机制:基于结构变点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发现机制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相关联。依据股指期货市场存在推出阶段的客观事实,推断该市场与股指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结构性变点。实证结果显示:在变点前,由于投资者的习惯性秉持等相关联原因,股指期货表现出对股指现货的日间引导关系。但由于机构投资未充分参与等原因,股指期货市场至今未成熟。相对而言,股指现货市场更有效率,从而在变点后,股指现货表现出对期货的日间引导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关系到期货市场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是评价期货市场有效性的核心指标。通过借助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沪铜市场期现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价中国沪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而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则有助于考察在均衡关系下沪铜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长期调节。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沪铜期货市场具有较强的定价效率,对现货价格做出合理预测,最佳预测区间应在一个月内,并且沪铜期货价格在短期内影响现货价格背离原有趋势向长期均衡收敛。  相似文献   

18.
沪深300指数期货与现货的相互引导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经济问题》2012,(3):107-111
沪深300指数期货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目前唯一的一款股指期货产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其日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沪深300指数期货、现货市场价格是协整的,且二者存在双向引导关系;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对长期均衡偏离的调整力度更强,调整速度更快,对信息反应的效率更高,但在短期波动影响中,指数期货、现货市场总方差中来自期货市场的平均贡献为47.52%,来自现货市场的平均贡献为52.48%,指数现货市场对新信息融入的贡献度更高,其冲击对期货、现货市场的影响也更强烈、更持久。  相似文献   

19.
以欧盟碳市场发展的第三阶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共499组样本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欧盟碳期货与现货价格引导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碳市场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实证结论为:(1)CER碳期货与现货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EUA碳期货单方面引导EUA现货价格,并且EUA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引导力强于CER;(2)依据EG两步法得到EUA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CER期货与现货之间尚未建立起长期协整关系;(3)通过EUA期货与现货长期均衡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得出EUA期货对现货市场具备价格发现的功能,并且当出现短期偏离均衡的现象时,误差修正项会通过正向作用,使其回到均衡。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波动效应与价格发现的期指仿真交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正的GARCH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将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变化和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期指仿真交易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效率的改进确实存在正面的影响。其引入在短期内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这一波动正是市场信息流动加速的反映,因而提高了市场信息的传递效率。研究同时也表明,期货价格领先于现货价格,存在由期货市场到现货市场长期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期货价格具有引导现货价格向均衡方向调整的功能,从而在经验上支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