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数字产业化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正成为推动现代消费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普惠效应有利于促进居民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都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但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影响金融可及性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占比41.7%,而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是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居民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甘肃地区为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甘肃地区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文化消费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地区的居民文化消费以兰州和白银为分界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分界线西部地区的居民文化消费高于分界线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甘肃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甘肃地区居民文化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数字化程度则产生负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居民文化消费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文章认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促进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消费作为居民的最终需求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数字消费时代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加快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值得研究。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空间集聚效应呈现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加强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支付、数字信贷和数字保险等途径直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其中数字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显著;通过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间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是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河北省普惠金融指数、河北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等数据建立VEC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影响更大。基于此,应加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城乡消费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韧性概念引入家庭长期治理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的微观数据,基于欧几里得距离法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和家庭数字鸿沟指数,并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测算家庭韧性,以此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韧性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鸿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提高农村家庭韧性,从而有效确保农村家庭生计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并减小其未来致贫的可能性,进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然而,普惠金融提升农村家庭韧性的效果有赖于数字鸿沟的缩小,数字鸿沟会显著削弱普惠金融对家庭韧性的提升效应,其中数字可及性和数字使用度都会产生该影响;最后,研究发现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家庭理财、激励家庭创业和提升教育消费三条路径提升农村家庭韧性,但这些路径在数字鸿沟指数较高(即享受数字红利较少)的家庭中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运用Probit、T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并分别使用主客观金融素养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养老保险参与存在直接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的主客观金融素养水平来提升家庭养老保险参与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能够正向影响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且西部地区最为显著;客观金融素养的中介效应占比大于主观金融素养。基于此,西部地区应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普及和关注程度,以更好地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满足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缓居民主观贫困,对农村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弱势群体的主观贫困的减缓作用更明显,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作用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益贫性特点.传导机制探索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减缓主观贫困,居民信心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主观贫困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各地区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整理计算200845条银保监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息构建商业银行竞争指数,实证检验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商业银行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地区商业银行竞争;消费需求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地区商业银行竞争的中介效应;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商业银行竞争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宋佳颖 《现代金融》2023,(11):37-42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成为影响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分项消费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明显。从影响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0.
摘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基于城市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收入差距,而数字鸿沟中的数字接入沟和使用沟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教育机会和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层面的收入差距程度;(3)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地区间、收入水平和金融城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相关研究结果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罗丹 《时代金融》2023,(5):38-41
<正>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和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我国相对贫困问题却仍然存在,扶贫工作并未停止。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增加人均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来减缓相对贫困程度。但数字普惠金融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马太效应凸显,可能加剧相对贫困,改善效果有限,边际收益递减等缺陷。在实践中应定制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贫困户金融素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深用户使用深度。  相似文献   

12.
论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研数据(CHFS)和北京大学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PKU-DFIIC),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消费差距,并且存在非线性关系,收入差距在其中是重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差距存在着不同影响。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型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发展型消费差距,最后是享受型消费差距。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降低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政  李鑫 《金融研究》2022,504(6):94-114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未预期风险应对的影响,并基于世界银行2014年和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提高居民风险应对能力,增强贫困人口抵抗风险冲击的韧性。但考虑个体多重借贷行为后发现,适度借贷有益于改善居民风险分担,过度借贷则会损害其风险防御能力,进而弱化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平滑效应,这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居民风险应对能力是建立在理性借贷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还能帮助遭受风险冲击的家庭平稳消费,这一影响主要来源于对非耐用品支出的促进作用。此外,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在扩大风险分担网络、增进信任机制、培养金融习惯以及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带来重要影响。本文为我国推进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融合创新,营造健康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易行健  周利 《金融研究》2018,461(11):47-67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5.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既是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居民杠杆率是否能起到门槛值的作用,以此实现在控制家庭负债风险的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效果。结果表明,当居民杠杆率超过某一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削弱作用衰减,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个性化定制、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建议、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居民借贷信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四期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支出,且对处在中低分位数的家庭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高流动性资产不足的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高流动性资产充足的家庭而言,普惠金融对其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健,即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促进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17.
王修华  赵亚雄 《金融研究》2020,481(7):114-1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考察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户可借助数字金融平滑生存型消费和积累发展型要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非贫困户在有效利用数字金融功能防范风险、平滑消费、积累要素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数字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不同数字金融产品的马太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数字征信的效应最大,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次之;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差距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对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1-2020年河北省11个地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体系,通过构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最主要影响因素,且数字普惠金融带动城镇居民消费的能力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负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更迭推新,数字普惠金融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其零距离接触长尾客户群体、提供低价便捷的服务,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满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借贷需求,对居民杠杆率的传导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利用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经济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产生正向影响.分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居民杠杆率产生正向影响.(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随着杠杆率分位数水平的上升而下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和中高收入群体影响程度较大.本研究的发现为认识居民杠杆率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有关部门分类施策管控居民杠杆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共同富裕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两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分指标中,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财富家庭的作用效果更明显;门槛效应检验揭示,当家庭所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程度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家庭财富差距。据此,本文提出应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尤其要关注其数字化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