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中债净价总指数加速下行,已接近年初水平,各类债券指数均呈跌势,短期融资券总指数表现良好:国债收益率陡峭上移,中期收益率涨幅较大,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移,但年端涨幅低于国债;企业债信用利差微幅变化,预计11月份债券市场将在通胀以及加息预期中继续走弱,而月度中旬公布的宏观数据有可能产生一定冲击,避险需求或将致信用利差有所收窄。  相似文献   

2.
《银行家》2015,(4):106
美联储美元升值新兴市场再遇"联储恐慌"3月4日,联储正越来越接近收紧货币政策的时点,市场普遍预计联储最早2015年6月开始加息。从历史来看,联储进入紧缩周期和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往往意味着麻烦,甚至是灾难,比如1997~1998年的亚洲货币危机。欧洲央行开启QE已买入德国国债3月5日,欧洲央行公布了QE计划运作细节,根据该计划进行的债券购买活动将从3月9日开始,每个月的购买规模为600亿欧元。欧洲央行将以负收益率购买债券,只要收益率在购买时不低于该行的存款利率即可。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市场情绪出现一定恐慌,中债净价总指数创年内新低;企业债成为市场全面下探过程中的重灾区;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1~3年期利率倒挂;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继续平坦上移。企业债信用利益大幅上涨,8月份,通账与加息将是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此而时.流动性已初步实现回暖。目前收益率恐慌性上涨也存在回调需求;由此,市场将进入振荡区间。但存在小幅反弹的可能.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出现陡峭变化。信用利差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现解决迹象之前将维持高位.甚至可能上升。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债券市场最活跃最重要的基准债券——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的分析表明,近段时间美元长期利率在关联储连续加息的背景下明显降低至非常低的水平且与历史趋势相背离。美元长期利率低企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长期债券供给减少以及结构性因素等。影响美元长期利率走势的因素分析表明,今后美元长期利率还仍将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中债净价总指数快速下挫后低位徘徊;债券指数全面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大幅上行;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企业债信用利差小幅上行。7月份,在资金面处于紧平衡状态下,加息将带动利率中枢的整体上移,国债收益率曲线或会平坦上移,同时市场避险情绪上升,信用利差有小幅上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     
《金融博览》2009,(6):13-13
2008年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2008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整体大幅下移。以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3月份,收益率曲线平行下移。3月末.国债各关键期限收益率较年初下降幅度均在30个基点以上。第二阶段为4-6月份.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移。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增加幅度在30-60个基点之间.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7.
陆婷 《中国外汇》2023,(4):72-73
<正>欧洲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在2023年可能仍将整体保持上行趋势,但上行幅度较2022年将更加温和。需关注欧元区边缘国和英国的债务可持续性风险。欧洲主权债市场在2022年经历了极为动荡的一年。地缘政治冲突、创纪录的通货膨胀以及中央银行的连续加息,大幅打压了债券价格并推高债券收益率,包括英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主要国家,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4日,澳联储再度加息25个基点至4.50%,这是澳联储自2009年10月份以来的第6次加息.澳大利亚是金融危机后全球首个加息也是唯一6次加息的国家.此次加息使澳大利亚在利率正常化道路上的步伐远远领先于20国集团(G20)其他成员国.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中债净价总指数快速下挫后低位徘徊,债券指数全面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大幅上行;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企业债信用利差小幅上行。7月份,在资金全面处于紧平衡状态下,加息将带动利率中枢的整体上移,国债收益曲线或会平坦上移,同时市场避险情绪上升,信用利差有小幅上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中债净价总指数前升后降,全月小幅上涨;各类债券指数普涨,国债表现突出;国债收益率曲线继续陡峭下移;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继续上移,但上移幅度有所收窄;信用利差升幅出现明显下降。未来一段时间,基本面、政策面与资金面均较为有利,债券市场有望进入上升通道,但从以往情况来看,上升幅度不会太大。同时,考虑到近期央行加息将对债券市场形成拖累,4月份债券市场有可能小幅走高,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以及信用利差走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1.
信贷调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机制以及加息等利率调控机制将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如果未来中长期债券收益率调整继续,十年国债收益率达到4.0%以上的历史高位,可以适当介入,缓慢加仓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纳入统计的67只一级债基过去一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14%,这个收益确实令人满意。但市场更关心2011年的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2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中债净价总指数呈W型走势,略有上涨;债券指数出现分化;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下移;高等级企业债收率曲线陡峭上移;信用利差全面上.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虽然保持宽松局面,但将逐渐收紧,预计将对收益率曲线短端产生一定压力,限制其向下移动的速度,而中长端上行动力己不是很足.因此,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能出现平坦人不行,而风险可能主要来自于央行加息.在未来加息预期下,目前企业发债热情持续升温,信用债供给加快将继续成为信用利差走高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市场情绪出现一定恐慌,中债净价总指数创年内新低;企业债成为市场全面下探过程中的重灾区;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1~3年期利率倒挂;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继续平坦上移;企业债信用利差大幅上涨。8月份,通胀与加息将是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此同时,流动性已初步实现回暖,目前收益率恐慌性上涨也存在回调需求。由此,市场将进入振荡区间,但存在小幅反弹的可能,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出现陡峭变化,信用利差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现解决迹象之前将维持高位,甚至可能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一、凭证式国债热销的原因分析:凭证式国债利率较同期限整存整取储蓄存款高0.778%和0.98%。静态地从凭证式国债年投资回报率来看,三年期与五年期国债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37%和3.81%,比同期的储蓄存款收益率高0.778%和0.98%。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在一系列紧缩调控过程中,对资金的宽松度极为敏感,收益率在一次次的加息过程中不断上行,仅在2011年4月份调控预期趋弱、资金面出现宽松的情况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行情。而2011年6月创新高的物价以及一系列紧缩调控政策使得债券收益率出现了快速上涨,债券市场的拐点是否就此到来或者仍将呈现振荡格局,...  相似文献   

16.
央行动态     
《中国外汇》2015,(2):73
美联储1月9日,美国里士满联储主席莱克(Jeffrey M.Lacker)讲话指出,美联储没有预设加息时间表,除非经济前景有快速改变,政策判断也认为有必要做出调整。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1月11日表示,强劲的就业报告不是加速升息的理由,预期美联储会在今年年中或晚些时候加息。  相似文献   

17.
QE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将是必然的趋势。3月19日,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0~0.25%基准利率不变;同时,4月起将量化宽松(QE)政策缩减100亿美元,至每月550亿美元规模。上述决议内容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加息的表态,却引发新的市场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份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中债净价总指数前升后降,全月涨幅并不明显;债券指数分化现象严重;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上行明显;高等级企业债收益率曲线呈平坦化变动;企业债信用利差普遍下降。预计6月份,为应对通胀高企与经济增速放缓局面,央行可能采取包括加息以及信贷规模管理微调在内的货币政策,从而促进债券市场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的中国债券市场,用"一年的熊市"作为描述最为贴切.这一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了135bp,十年期金融债收益率也提高了140bp.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物价数据屡创新高,央行连续6次加息;新股发行吸干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美国次级债券危机.所有坏的因素集中爆发,将债券收益率不断上推,甚至,刚刚诞生不到两年的中国信用债券市场也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20.
金光 《财会学习》2005,(2):7-10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存款利率通常被当作同期无风险收益率来衡量其他投资工具。在国外,通常选用同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例如,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制定就是在同期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溢价来确定给客户的贷款利率。但在这种方法在中国却行不通。一方面,我国国债品种较少,期限结构不合理,且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