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逻辑与改革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诠释不清、改革导向不明、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本文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逻辑,明确未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当基于"权利—价值—经营—管理"的理论逻辑体系框架,其中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应当包含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等对象内涵,以完整、明晰和稳定作为权利实现要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显化应当基于生态、经济等价值的全面认知,针对不同资产类型分类采用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完善市场培育、价值调节和公平分配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既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规避可能风险,又要实现高品质利用,因而应当以底量保安全,以存量、数量、质量、差量和流量保协同,优化完善编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则应当打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割裂的现状,实现系统统一管理并建立全平台、全过程、全资源和全空间的综合监督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以"三维立体多权化"、"生态价值具象化"、"安全品质六量化"和"系统监管综合化"为改革导向,以期全面推进未来多维、绿色、高效、安全、品质、有序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式的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两山"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案例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分析"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路径及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可持续实现的路径。结果表明:"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精准调查,在明晰生态资源产权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其价值进行核算,以直接或者间接利用权属交易、生态服务交易、产业化等方式将生态产品货币化。因此,应该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公私合营"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以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得以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文确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分析了生态绩效和自然资源净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陕南20个县进行实证分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核算土地资源;以市场价倒算法核算林木资源;利用模糊数学模型核算水资源,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汇总核算表;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控制变量,对权益乘数和生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用权益乘数来评价生态绩效,并探索出一套生态绩效报表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文确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分析了生态绩效和自然资源净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陕南20个县进行实证分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核算土地资源;以市场价倒算法核算林木资源;利用模糊数学模型核算水资源,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汇总核算表;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控制变量,对权益乘数和生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提出用权益乘数来评价生态绩效,并探索出一套生态绩效报表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表现出理论基础薄弱、补偿方式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多部门合力尚未统筹特点。新形势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呈现出开启统一管理模式、强化自然资源严格保护理念、迈入资源使用付费阶段、重视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转化等特征。基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建议: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明晰生态补偿主体;结合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推进生态补偿标准制定和效益评估;结合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结合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实现生态补偿监督。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的效益。评估森林生态资产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比较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总结出生态资产评估现存的三个视角,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价值、固定C02和释放02价值、保育土壤价值、营养物质循环和养分储藏、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景观资源等7种生态资产形式在三种视角下做出评估,并比较三种视角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资产运营途径,旨在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资产评估与管理是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重要研究命题。基于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现状及土地领域加强生态属性相关研究的需求,以土地生态资产为对象,探索融合"功能、资产"认识、体现土地特性的资产价值空间定量评估方法。采用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法,界定了土地生态资产内涵及特征,提出基准土地生态资产价值的概念及意义,明确基准土地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应用思路,为生态资产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资产内涵,构建由自然资源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的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核算并分析了宁夏自治区泾源县从2000年到2015年生态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泾源县2000年和2015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87. 79亿元和98. 09亿元,其中自然资源价值所占比例分别为60. 72%和59. 62%;与2000相比,2015年泾源县除湿地资源价值、气体调节价值及耕地资源价值减少外,其它生态资产指标的价值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休憩娱乐价值和林地资源价值增幅最大,分别为131. 56%和81. 28%。  相似文献   

9.
钱水祥 《水利经济》2017,35(6):12-18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依据。首先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范围和主体,按照权责发生制对自然资源资产相关会计要素进行了确认。其次,深入剖析了国土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账户的设置,遵循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探析了成本核算法、市场价格法和收益现值法等价值计量方法。最后,基于实物量化基础上的货币化计量思想,编制了系统与综合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以浙江省嵊州市的一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例,尝试阐明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实践应用,有助于为各地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系列改进,提出包括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在内的多种方法融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得出:(1)徐州市研究区按生态功能强度调整后的生态服务价值2005年为19.33亿元,2015年为29.27亿元,2005~2015年增长51.42%;(2)按Meta回归分析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调整后的2015年评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7.32亿元,而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2005~2015年的增长值为28.05亿元,其中森林22.60亿元、湿地0.53亿元、河湖水域4.92亿元。文章在论述了城市人工生态、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人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在丰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同时,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方法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突出了评估方法的改进与体系创新。文章最后提出推进评估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级分类评估的环境资产考核制度与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揭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自然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管理创新通过自然资源“要素化、空间化、市场化、品质化”,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发现—捕获—提升—实现—发挥—再提升”。(2)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调查确权、规划引领、核算评估、资源配置和供给能力提升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5个关键环节。(3)实施路径包括:基于调查确权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生态产品专项规划研究探索;引入“标准生态产品”理念,建立生态产品基准价格体系和公示价格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丰富配置规则;以整治修复为抓手提升供给能力和质量,提升溢价水平。研究结论:基于“1 + 5 + N + 1”的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深化管理方式、政策和机制研究创新,是加快促进生态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和保值增值的关键和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在"国土三调"等现有各类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统一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叠加生成七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物属性信息,并利用现有各类自然资源价格成果建立全国资产清查价格体系,估算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基本摸清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本文在河北省试点工作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工作流程和方法,在示范区域进行实践工作,提出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合理建议,为全面铺开清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是在对我省"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试点)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依托型旅游目的地—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背景下的现实困境和利益诉求,构建了基于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方案和保障体系。对促进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从统一确权登记、生态空间系统修复、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总结辽宁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创新,指出改革中面临的产权主体权责不明确、资产价值实现不均衡等挑战,进而从明确资产产权主体、优化要素市场配置、完善收益分配管理、保障规划管理储备、配套损害赔偿制度、实施考核评估监督等六个方面提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是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服务的,只有对自然资源准确评估和量化,才能进行准确登记和有效管理。自然资源评估又可以通过实物量和价值量来进行体现。其中实物量评估,通常用准确的单位,如森林资源的木材量用吨或者立方米,土地资源的实物量用平方米等计量单位来进行调查和核算。对自然资源价值进行调查和核算,就是要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及其变动情况,为完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价值评估的实践中,已有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难以解决当前遇到的生态价值核算难题,因此,深圳创新提出了基于标准样地价值当量的生态价值评估核算体系,并在森林生态价值核算中运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分析认为,该体系降低了数据调查工作的成本、增强了核算的精度,可以运用于自然资源其他门类的评估核算,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2020年是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年。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纳入相关规划,通过综合试点完善顶层设计,并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分区管制逐级落地,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核心提示建立生态占补平衡机制,对于实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通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概念与目标、核心规则、制度基础等三个层次探讨了建立生态占补平衡机制的具体路径。生态占补平衡致力于维护一定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总量平衡,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开发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用于物质生产和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围绕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揭示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的实现逻辑,提出完善全民 所有权实现机制的建议。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自然资源资产生态属性决定生态产品是自然资源资 产所有权实现的重要内容;全民所有权行使主体直接行使所有权意义上的资源资产管理权利,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保值 增值;通过自然资源保护和市场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及经济收益最大化,通过公益支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成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实现的基本逻辑。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 权实现,需在改善自然资源资产本底基础上,通过权利赋予、市场流转、收益分配和配套制度建设,为全体公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20.
对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对其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此作为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基础.本文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生物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较完整地反映了生物资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并研究了其后续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