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前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国家看,德国和美国是两个具有典型性的国家.德国和美国能源转型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源于两国能源转型的核心动机不同.德国能源转型的核心动机是大气与环境保护,美国能源转型的核心动机是能源安全.转型核心动机差异导致两国能源的转型方向与路径不同,德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美国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转型.过渡能源选择是国家能源转型的必备要件,且可再生能源政策推进强度与居民电价成正比.电力系统转型对国家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转型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近期,国家发改委先后下发了《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调整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在下调燃煤发电企业脱硫标杆上网电价的同时,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脱硝电价标准,新增除尘电价,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最新这一轮电价调整政策对电力行业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的电价政策陆续颁布实施以来,电价政策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为直接、灵敏、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目前作用最为明显的一项政策。但电价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电价政策?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价政策的调节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不同国家现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主要政策,重点分析了价格驱动机制典型政策,如固定电价收购制与配额驱动机制典型政策配额交易制的不同特性。以欧盟国家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模型,对固定电价收购制和配额交易制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固定电价收购制的相对效率较高,配额交易制的相对效率较低。原因主要是配额交易制未实现不同技术的差别补贴而导致政策成本较高,给发电商带来的风险较高,而且配额交易制实施时间较短尚不成熟。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不同成熟程度,政策的效率会有所变化,固定电价收购制和配额交易制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电价方面的政策,包括光伏补贴、下调火电上网电价、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等,政策指向非常明确:健全环保电价体系,促进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以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然而,如何更好地促进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使其走上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构建低碳电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低碳电价机制是关键。谈到清洁能源电价问题,我们关注的往往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常常忽略了水电。  相似文献   

6.
德国等欧洲国家能源转型相对激进的进程,助长了此次电力价格上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过程中,需加强源网统筹规划,综合考虑电价上涨预期、电力短缺风险,避免因能源低碳转型激进导致能源安全风险。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其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依赖煤电。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开始推行能源转型政策,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过45%,占比世界领先。德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样遵循"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原则,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全球化石能源日趋牦竭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双重制约背景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构建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中国电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存在,电力成为国民生产部门中最大的CO2排放部门之一.受低碳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约束,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将加强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量.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合理的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对于改变中国目前电力生产与消费中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电源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电业》2013,(8):92-94
8月5日,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中国大同举办,期间原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接受新浪财经专访,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重塑能源,在能源系统、能源机制、管理机制、电价机制方面做顶层设计,重启电力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又是电价改革。从2002年国家出台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开始,我国以电力市场改革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实施20余年;2015年9号文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能源革命战略的指引下,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进程。可以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仍面临许多重要问题,其中,电价形成机制与电价政策选择等问题无疑是诸多改革问题的聚焦点。近期笔者拜读了长沙理工大学叶泽教授等所著《我国电价体系建设与电力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一书,深感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对电价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解,相应地,电价改革也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而该书恰为推进电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概括起来,大致从五个方面分析和提出了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价体系建设并实现电力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观点与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比煤炭发电成本高得多。如果放开电价。可能导致煤电比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降低。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做到完全把电价放开。”  相似文献   

11.
《化工管理》2008,(12):2-2
为确保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按时足额到位,近日,国家发改委、电监会下发了《关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007年10月~2008年6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项目和金额、电价附加配额交易、电费结算和监管要求等事项。  相似文献   

12.
黄河 《中国电业》2011,(12):5-5
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自12月1日起,将全国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约2.6分钱,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约3分钱。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制度。 此次除上调上网电价外,还将随销售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硝装置的燃煤电厂试行脱硝电价政策,每千瓦时加价0.8分钱,以弥补脱硝成本增支。此次电价调整共影响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约3分钱。  相似文献   

13.
高层声音     
《中国电业》2005,(5):4-4
从目前来看,特别应该抓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并网技术标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和费用分摊办法、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的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等研究制定工作,争取早日出台,与法律同步施行。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发改委网站消息,自2011年12月1日起,全国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约2.6分钱,随销售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硝装置的燃煤电厂试行脱硝电价政策,每千瓦时加价0.8分钱,以弥补脱硝成本增支。发改委还对煤炭价格进行了临时限制,合同煤价在5%的幅度内可适当上涨,对市  相似文献   

15.
动向     
国家发改委:继续深化电价改革,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配套规定,中国气象局:中国风能观阕网建成并授: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和战争因素导致德国的能源和外交政策发生了永久性转变。德国于本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行“能源转型”(Energiewende)战略,计划从以煤炭、石油和核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能源结构,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低碳和“无核”经济转型。其长期目标为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并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占比提高到6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海上风电、光伏、电网扩建和储能项目的投资,以及建设能够平衡可再生能源供应波动的新型智能能源基础设施,对德国来说都是必要的,能源效率将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9月25日起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进一步完善脱硝等环保电价政策;同时,还出台了调整和完善光伏发电价格及补贴政策的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8.
唐俊 《中国电业》2006,(8):55-56
电价附加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政府为了某项特定的社会公益目的,把向社会征收的费用附加在电价上,通过电网公司电费回收来实现政府收入。目前,电价附加主要包括三峡基金、城市建设附加、农网还贷基金和最近新增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可再生能源附加。本文针对国家电价附加政策所存在的法律缺陷和对电网公司造成的经营风险作了一些简要分析,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改委8月30日宣布,决定在保持现有销售电价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利用电煤价格下降腾出的电价空间,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脱硝电价标准,新增除尘电价,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鼓励燃煤发电企业进行脱硝、除尘改造,改善大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人类能源使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人类从利用化石能源到摆脱化石能源的一种理性的回归.德国为实现能源转型,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按照欧盟的指令,从立法、资金、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带来了整个电力市场相关行业的利益调整,未来还有许多有待处理的问题.德国的经验和做法为中国的产业改革尤其是电力市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