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低碳生态的视角,将能源、经济和环境因素纳入煤炭企业低碳经济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我国11家煤炭上市公司2008—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及其分解因素,并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煤炭上市公司低碳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来看,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低碳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驱动,而规模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且有待提升。从影响因素角度来看,企业规模和环保投入力度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效率起负向作用,企业研发水平和市场势力对低碳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使用2004—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并分析了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地区财政支出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变化差异不大;(2)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越低;(3)经济增长率越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越低;(4)地方政府超额完成中央的经济发展目标有利于改善当地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使用1978~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指数,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全国、三大地区及绝大多数省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属于技术进步型的增长;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不平衡;农业技术效率的下滑制约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的增长,而农业技术效率下滑是纯技术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9—2017年相关数据测算了各省份(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结果表明:整体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变化。东部省份(地区)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西部省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较大,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通过Tobit回归显示政府支持、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相关,最后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用BCC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用Tobit模型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较低,综合效率平均值仅为0.637,而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财政分权和公众认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均对地方环境治理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最后,建议在完善财政分权体制下,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制,提高地方政府环境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提高公众的受教育水平,建立经济-环境福利共享的收入增长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为沿线省份能源绿色高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务之急要紧抓机遇,提高能源效率。基于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2004—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能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技术效率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技术变动指数均大于1,呈上升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趋势与技术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表明技术进步推动能源效率持续提升;推动或约束各省份能源效率提升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最后,为提升沿线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BCC模型测算了2000—2008年中国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使用DEA-Malmqui 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研究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不高,且省际间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主要由规模效率的差异所导致;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高技术产业的TFP有所上升,但是各地区TFP增长的源泉不同:东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中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增长,而技术退步是西部地区TFP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将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相结合,对我国27个省份2005—2014年的农村环境治理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效率受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显著,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效率有所下降,但全国平均效率仍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省份的效率差距明显,大部分省份的农村环境治理效率均缓慢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为内蒙古,少数地区的农村环境治理效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河南,农村环境治理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并不完全对应。同时针对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低碳竞争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张梦 《财经研究》2016,(6):133-144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力量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马克思价值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区域低碳竞争力模型,以此探讨导致中国区域低碳竞争力差异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检验,重点考察了两种不同的政府环境治理模式影响区域低碳竞争力的绩效差异。研究表明:(1)区域低碳竞争力可分解为传统要素禀赋效应、政府治理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内部结构效应,其中,政府治理和技术进步对区域低碳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产业内部结构对区域低碳竞争力具有负向影响,而传统要素禀赋效应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这取决于资本投入规模、人力资本及资本有机构成之间形成的动态互动关系。(2)由于政府的环保投资支持政策具有时滞性和累积性,因此基于行政监管的政府环境治理模式在控制生产性排放污染和提高区域低碳竞争力方面的绩效要略优于基于政府环保投资支持的环境治理模式。(3)政府环境治理在影响区域低碳竞争力方面的总体绩效要弱于传统要素和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因此,“既加大投资治污力度,又加强环境管制”的双管齐下治理模式应该是各地方政府提高环境治理绩效、引导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先对全国29个省域(1986~2009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ARDL方法实证分析广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全国总体上的能源效率存在波动性(均值为2.3%),各地区水平差异较大;长期中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不同区域能源效率的改善效果和机制各不相同,其1%的变动会对全国总体分别带来0.46%和0.95%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在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效率与TFP,分析1996—2010年间其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与效率变化特征,并对改善产业投入产出要素进行了定量调整。研究表明:1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时序变化上,总体效率偏低,未能挖掘已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潜力,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应加大技术要素的投入;空间格局演变上,各省区技术效率值小于0.5的省份达到12个,占到全国的38.7%,产业高效发展的潜力挖掘空间较大;且技术效率无效省份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情况,各省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投入、产出要素做出定量调整。2高新技术产业Malmquist效率指数:平均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大于1,年均增长达9.6%和2.7%,表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注重先进技术要素的投入;但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3%,影响了TFP的提高;各省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除桂、渝外均得到改进,且TFP上升得益于进步率的提升,规模效率变化的影响有限。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技术效率变化和TFP变化的差异却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2.
曹炳汝  邓莉娟 《经济地理》2019,39(7):148-157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排能力有显著影响,而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当前提升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3)
技术进步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那么,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工业二氧化碳减排?这种影响在工业内部各行业之间有何差异?文章基于2002-2012年中国工业分行业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工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TFP)进行估算,并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变动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明显,大部分工业行业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后,文章从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减排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区域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2年期间山东省各个地级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东营市在所有城市中表现出最高的碳排放效率,莱芜市的碳排放效率值则是最小的,而菏泽市的碳排放效率是增长最迅速的,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得知技术进步差异导致了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因此,研究认为,对于不同碳排放效率水平的城市应当根据其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减排政策,对于碳排放严重低效的地区应当给予充分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对于碳排放水平领先的地区只需引导其按照当前趋势继续发展,而对于碳排放效率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的城市,特别是具有显著碳减排潜力的城市,重视其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2—2013年长江经济带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改进型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沿带省份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基本由技术进步带来,整体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并没有形成工业生态技术创新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我国低碳经济静态绩效发展水平不高但省际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得分是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静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低碳经济发展绩效不同类型区之间的集聚态势减弱,各类型区向着相互掺杂的态势发展并在空间格局上初显出“大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③2000—201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增长明显,2010—2014年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十余年间中国低碳经济动态绩效变化实现了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的转变;④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动态变化差异较大,掣肘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变化的因素随研究时段、地区的变化而变化;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碳排放总量始终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也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沙德春  荆晶 《技术经济》2019,38(10):88-94
大学科技园是通过集聚大学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企业孵化、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服务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2014—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平均效率较高,但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多数省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国家大学科技园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技术进步是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贡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文彬  宋建波 《经济地理》2024,(3):22-32+54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规模与碳排放协同引入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测度中,刻画中国市域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东强、中次、西弱”分布格局。(2)低碳经济协同效率呈现多极分化趋势,多数城市的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地区间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绝对差异增加。(3)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是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区域标杆”“精准施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提升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US-SBM模型与ML指数对各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在考察期内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引致各国低碳发展效率差异的主因;②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规模效率则是一大阻力;③资本投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产业结构等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力,而经济发展、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对外开放则促进低碳发展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