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城镇是建制镇的俗称,属于城市范畴,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广大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奔小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缩小以至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使我国广大农村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小城镇是国家和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是建制镇的俗称, 属于城市范畴。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广大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奔小康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 缩小以至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使我国广大农村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小城镇是国家和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而小城镇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则依赖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人口知识化及城市化的互动作用。为了使农村城镇化有质的飞跃,必须以工业理念管理现代农业,以园区管理理念整合农村工业,以育人理念提高人口素质,以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镇水平。  相似文献   

4.
实施小城镇战略与发展现代服务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小城镇战略,就是要发展县域经济,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服务业随着城镇的发展而发展,发展小城镇的现代服务业,能够对小城镇周边广大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等提供产业支持.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型农村小城镇对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但在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已暴露出大量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这是在重复着传统城市化模式的老路。、要克服这种弊端,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整合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走生态型农村小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态型农村小城镇对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但在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已暴露出大量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这是在重复着传统城市化模式的老路。、要克服这种弊端,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整合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走生态型农村小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其产业升级,消除制度性障碍,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州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专业化园区,是通州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基地之一。通州园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为加快通州园建设,应明确通州园产业发展定位;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塑造园区品牌,拓展招商渠道,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人口素质低;教育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水平低、分工单一;农民组织程度低等,这些都是社会发育程度低的重要表现。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西部农村要提高社会发育程度,保证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就应在西部推行素质教育,完善教育体制;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农业生产能力与就业能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有的农户家庭微观数据,将市场化因素纳入社会资本与贫困治理问题的研究中,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考查市场化影响下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均能减少贫困,然而市场化影响下不同维度和层次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村减贫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排除市场化因素,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能显著减少贫困。而伴随市场化,社会资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整体减弱,但家庭社会网络和村庄社会信任仍能显著减少贫困;基于农户家庭"强关系"的人情资源其减贫效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减弱,而基于农户家庭"弱关系"的信息优势其减贫效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增强。在中国农村地区,这种"弱关系"较"强关系"发挥了更大的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我国过去三十年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规模扩张与农村经济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农村金融效率和稳定性与农村经济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且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处于规模递减区间。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法律规制现状却与之及其不相称,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法律上的困境,亟待加强立法。作为农村金融组织的支柱,其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制定一部《合作金融法》,通过这样一部立法,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运作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引发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快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建设,是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路径。鉴于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公益性弱、地域性强、行政化与个人主导的色彩浓厚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其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功能发挥。因此,必须通过坚持政府的适度引导,健全农民组织的内部管理,提升农民觉悟与自组织化意识,实现农民组织资源整合等对策实现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改革从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进入了以完善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此次的农村税费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的成效有多大,改革能不能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基层政权主体和支出机构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乡级政府存在问题的根源在县级政府,要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出路是对县乡两级行政体制进行深入改革,从制度创新着手,打破现存的"压力型体制",重构农村行政治理结构,而不是简单撤销乡镇一级政府。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金融是构成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自金融改制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覆盖面、农村贷款情况、小额信贷情况、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了更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目前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在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比较,提出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佳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基于“三农”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表现为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效率低,即农民和农业贷款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大和不良资产率高、金融生态主体功能异化和退化、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因此,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重塑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夯实农村金融生态的产业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31个省市1994—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呈现显著负相关,且存在区间效应,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减弱。这一实证结果为我国通过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实证层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准确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是政府采取有效举措的前提。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构建起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使用四川省乡村振兴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断点”现象。最后指出,可通过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机制,设立动态化、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补全各地乡村振兴发展短板以及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四川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就是打破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现阶段的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并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