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构建生态型农村小城镇对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但在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已暴露出大量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这是在重复着传统城市化模式的老路。、要克服这种弊端,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整合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走生态型农村小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是建制镇的俗称, 属于城市范畴。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广大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奔小康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 缩小以至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使我国广大农村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小城镇是国家和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是建制镇的俗称,属于城市范畴,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广大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奔小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缩小以至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使我国广大农村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小城镇是国家和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子龙  李龙 《全国商情》2006,(2):85-86,81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不仅有利于乡镇企业的二次发展,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体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和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文明守信的和谐农村,对于实现金融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探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应从当前农村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提出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农村改革呼唤着加快小城镇建设 改革开放21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新特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正在产生着一批各具特色、星罗棋布、在沟通城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指出中国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的问题剖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政府的构建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代,越发重视发展的质量,随着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日渐昭示,世人对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为了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型政府、发展循环经济被视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型政府在推动和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住宅集约化为农村生活方式重构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设施条件;是实现集约高效用地,节约土地资源,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住宅集约环境下,可实现农村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将推动和加快和谐农村建设的步伐.使农村经济与自然环境及社会文明共同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下去实现劳动生活方式现代化、消费生活方式理性化、闲暇生活方式文明化和政治生活方式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北京郊区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新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农村的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终实现由现代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城镇社会的转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这种转型中,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加快郊区的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人口的城镇化集聚,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我们将做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可能是经济文明,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因为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文明更有利于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尽快实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产业化,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从协调社区内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角度,以浙、皖、苏三地的3个典型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系统调研和SPSS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旅游发展中既得利益分配的状况,乡村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四大文明建设,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的格局之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公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对绿色公关的理论研究及实务探索等相关内容的有效梳理,对推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理想,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我们必须以实际的行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现实。我们应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着力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以积极的行动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可以缓解“候鸟式”城镇化带来的交通拥堵效应,有利于城乡统筹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小城镇在空间上遍布和农民的乡土情结有利于就近就地市民化;加快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实施重点小城镇建设金融支持政策,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扩权强镇。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差、创新人才匮乏、对外部服务体系依赖大等问题。中小企业应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确立自身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寻求切实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政府也应为中小企业创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扩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人口、经济、社会、自然、区域和城乡等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江泽民不仅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江泽民就如何深化改革,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改革目标方向和改革内容,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江泽民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理论及测度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有明显区别。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或单纯农村经济发展,而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农村测度指标体系应分成不同的级别,就目前而言,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