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环境权理论自产生以来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公民环境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但目前,在中国的宪法、环境法、民法等部门法均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包括公民个人环境权和国家的环境资源管理权。知道个人环境权的内容、性质、怎样保护个人环境权是关系到公民能否实现自己权利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是继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之后的第三代人权,保护环境权是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WTO作为国际法主体,有义务在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贸易自由而损害环境权。尽管WTO原则与环境权保护制度之间存在冲突,但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目标,通过完善WTO制度,可以实现对环境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环境权新论     
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或者是在清洁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环境权仅指生态性权利,不应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和国家环境管理权纳入。环境权的享有者只能是公民或个人,因此也可称为公民环境权,不存在法人环境权、组织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或人类环境权之说。环境权是由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等一系列实体性权利所构成的"权利束",属于具有宪法位阶的基本人权,而且是基本人权中的社会权,其客体是满足每个公民生活需要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5.
一半权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权利主张,它分为公民环境权、法人环境权和国家环境权三种,各有其内容。我国应从法律上明确环境权的概念、充实环境权的内容,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危机的空前加剧催生了环境权观念的形成和环境权概念的提出,环境权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环境权从根本属性来说是一项基本人权;环境权立法构建的初步设想:以宪法的确认为前提,以实体法法的规定为核心,以公众参与和司法救济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环境权的角度,比对外国在环境权概念的产生发展,以及各个国家具体法律制度中关于环境权的设置,来分析我国应该在法律法规中引入环境权概念的具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8.
环境权是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的权利基础和法理依据,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的环境权并将其具体化是各国惯常做法。我国环境法中关于环境权的的规定不够明确,关于公民参与制度的规定也不够健全,导致环境保护公民参与途径有限、效果不彰。因此,应该对我国环境保护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加以完善,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救济方式在环境权保护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对频发的环境事件,环境权的有效救济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应当建立环境权的社会救济制度,通过修改环境立法,推行环境损害赔偿救助基金制度,建立环境侵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侵权行政补偿制度,构建完善的环境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众环境权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但其实现必将受到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公众环境权概念、内容及现状的论述,对我国现行环境保护制度下的公众环境权作了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仅引起了我们对灾民社会救助的高度重视,还使我们意识到现阶段我国灾民社会救助在财税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因此,建立和完善应对灾民社会救助的财税体系,发挥财税政策在防灾救灾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灾民生活重建支援对策的演进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灾民生活再建是灾后复兴的基础“为基本观点,就目前日本“灾民生活再建支援对策“的相关内容、意义、问题点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推进未来“灾民生活再建支援对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法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社会背景当中,研究法律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权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路径包括化解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冲突、畅通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完善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司法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提倡生态文明的当今时代,民众的环境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享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美的环境等等都在逐渐被权益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制度上的保障是人们环境权益受损后的惯常思维。然而,作为环境权益存在基础——环境要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系统性、变化性等特征,这最终使得环境权益成为人们广泛的、不确定的权利和利益。若使民众环境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必须借助环境标准使之得以量化,这缘于环境标准科技性和法律性的双重特征。为此,在具体内容、制定程序、配套工作以及环保法律规范细化等方面,强化环境标准,量化环境权益,使之具有法律上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责任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民环境权论、国家环境权论和公共职能论,政府具有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责任,包括宣传与教育责任、依法保护与监督责任和市场服务责任。政府开展节能减排审计有利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开展,是政府加强能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对企业的耗能进行监督和考核,保护环境,维护公众的利益;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用能单位)改进内部管理,节约能源耗费,挖掘节能潜力;有利于国际交流,促进审计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有损害就必救济,反观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环境行政违法的救济机制却不容乐观,致使公众环境权得不到及时、充分、有效的保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法理分析并对国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利弊得失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代华北地区灾荒频发,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的天津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大批难民。天津官方和民间组织对难民实施了一系列赈灾措施,进行了紧急的社会救助,对难民的衣食住等进行了安置。近代商会与官方通力合作,对灾民实施的一系列救济措施,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民的生存压力,使商会在社会慈善救济这一公共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在农村一些地区,环境污染侵蚀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对农民民生影响很大。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要保障农民的环境权,权利冲突需要高超的处理智慧。简单的牺牲民生换取经济发展已不足取,但环境权的实现又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本着人文关怀精神,完善法制,厉行法治,才能比较科学有效的改善农民的民生。  相似文献   

19.
1931年夏,江淮流域暴雨连绵数月,芜湖罹遭浩劫,沦为泽国,灾民四处流徙,市面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面对灾情,政府和民间团体纷纷采取行动救民于水火,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但政府和义赈团体囿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救助能力有限,加之传统荒赈救治体系式微,难以摆脱时代的桎梏,因而无力从根本上救治水灾。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4处滑坡体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体地质灾害范围内的搬迁安置方案.通过对安置点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场地适宜性评价分析,选取了乡政府斜对面集镇规划区作为灾民安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