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宋洪生  梅五汗 《时代经贸》2011,(20):70-70,122
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皖江城市带循环经济层次分析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外资的大量进入是必然趋势。文章利用2006-2009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FGLS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FDI确实带来了产出的增长,但是对技术溢出的效应不显著。本土的自主研发投入无论是对产出效应还是对技术溢出效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人力资本制约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但是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皖江城市带FDI并没有通过本土的研发资本投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雪萍 《经济论坛》2010,(6):111-113
本文首先对2003~2007年皖江城市带九市的产业转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再运用2007年的9市的截面数据对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出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而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则要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为前提,因此,文章通过对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赢得了新机遇,然而能源需求压力却也随之增大,为了打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联,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脱钩弹性指数方法建立脱钩评价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1998-2012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况,结果表明皖江区域目前处于弱脱钩的水平;并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驱动作用较大,而低能源强度起着负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模型及日常可达性3个主要的可达性评价指标,利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从不同角度分析高铁的开通对皖江城市带各节点城市以及区域整体的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并探讨该变化所带来的时空效应和分布格局的演变。分析得出结论: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得皖江城市带各节点城市间的可达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高铁开通后城市的经济潜力值变化较大,信息流速度加快,产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皖江城市带实现了一日城市带的“同城效应”,高铁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研究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下,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从政府政策、城市发展顺序、科技研发等角度对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皖江城市带是否具备旅游目的地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政策和人才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撑体系,以提升该城市带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对皖江城市带的FDI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FDI与皖江城市带三大产业的增长总体上具有很强的格兰杰关系。然后,探讨FDI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实证研究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安徽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了第三产业在安徽GDP的比重。最后,文章提出吸引FDI、提高投资质量,最大限度利用FDI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皖江示范区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围绕四年来皖江示范区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以各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为对象、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采用SPSS因子分子法,选取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8个一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皖江城市带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差异。这将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休闲渔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业和支撑四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6项指标构建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呈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湖北相对领先,中部其余省份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不同等级地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各地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出台,对于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进程,提高河北休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给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指出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实现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仇方道  顾云海 《经济地理》2006,26(6):1022-1025,1050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城市社会、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分别提出城市复合系统发展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协调发展指数的计算模型,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低碳经济的内涵,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低碳经济客观必要性,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原城市群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本省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部分矩阵下对省际创新发展有负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与外商投资均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加强区域技术联系与资源共享,打破数字经济在区域间创新发展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创新资源精准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GIS与生态足迹法的孝感市生态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文胜  刘海  王昌佐 《经济地理》2007,27(4):640-642,64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利用孝感市统计资料获得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类商品所需的生态生产性用地,计算出生态足迹,其次利用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得到各类生态生产性用地,再计算出土地生态承载力,然后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求差值,得到生态赤字,最后将孝感市生态赤字、DEM、TM、土地利用分类图,结合RS和GIS技术,对孝感市生态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联耦合——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经济与环境两个子系统的关联耦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构建了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规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耦合的要素与时序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2001-2019年我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标准信息为数据源,从网络构建和创新价值链这两大维度对148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参与技术标准起草的机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标准由以动力蓄电池为主的核心零部件标准发展为"整车-零部件"全方位的标准体系;②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发展所依托的网络由简单逐步演进到复杂,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下降,网络距离、网络凝聚力呈波动变化;③网络节点间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分层,行动者的网络位置、凝聚子群数量随着环节推移发生变化;④在新能源汽车创新价值链各环节中,技术标准化网络所依托的创新主体存在差异;随着创新价值链环节环环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网络发展为多个核心行动者引领的"多核心、多子网络"网络结构,并且核心行动者多数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