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邬瑞芳 《魅力中国》2014,(3):141-14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的革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采取寓教于乐的策略,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自学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语文课堂不是老师全包圆、满堂灌以及格式化的讲授,而是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式的学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探究了初中语文课堂开展设疑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君友 《魅力中国》2014,(19):216-216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王秋红 《魅力中国》2013,(10):140-140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为避免教学的脱节,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本文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贾淑敏 《魅力中国》2014,(2):129-129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为避免教学的脱节,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本文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课堂应该从六个方面入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教学形式为基本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增强和谐意识;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四新 《魅力中国》2013,(19):242-242
新课程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白东梅 《魅力中国》2013,(25):224-224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过程。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从初中学生心理角度认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提出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个性发展特点和人际交往特点的具体策略.为语文新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张中梅 《魅力中国》2014,(11):134-134
在深化课改、追求课堂高效的今天,探索语文高效的教学策略尤为必要。高效课堂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教学实践、教学指导中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传 《黑河学刊》2013,(8):82-84
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新课程中"问题"教学的现状,对"问题"教学的策略进行系统的探究,提出一系列如何在新课程中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历史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 发展,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可以这样进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已有经验,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罗庆 《湖北经济管理》2011,(23):106-107
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为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性。本文试图确立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认为此模式应该由课堂探究、考察实习和社会调查三大模块组成。其中,课堂探究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环节,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社会调查则是强化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长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巍苹 《魅力中国》2014,(7):212-214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养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课前预习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师实施预习情况两个层面.分析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试从“以生为本,分层安排,奠定有效基石…‘以法为导,授之以渔。发展有效教学”“因文而异,触类旁通,开拓有效思维”等方面探究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策略。  相似文献   

13.
商倩 《魅力中国》2014,(25):130-130
一、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  相似文献   

14.
周思彤 《魅力中国》2009,(16):129-129
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革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切入。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石春朋 《魅力中国》2013,(23):229-229
对我们而言。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艺术。利用设置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人根据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供大家鉴赏。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课堂交流缺失的现象:如学生数学课堂交流意识不强,不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会倾听别人发言,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留于形式,各层面学生课堂交流机会不均等,学生课堂交流指向单……所有这些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对目前数学教学中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周泽容 《魅力中国》2013,(20):156-156
摘要:成功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一定是悬念迭起,高潮不断的课堂。但不少语文老师教学平铺直赦,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和生机让学生生厌。本文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任月敏 《魅力中国》2013,(17):206-206
设疑是有意识的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0.
魏国秀 《魅力中国》2014,(6):224-224
一节成功、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充满无限艺术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和谐、高效、良好的课堂情境,赋予语文课堂教学以真情投入,注重课堂教学导入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断地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因素,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