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述了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的涵义,并从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协调四个方面阐述了系统性风险防范的一般制度安排;同时初步探索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和工具问题,特别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和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关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跨境协调问题,本文也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最后给出关于改善中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风险新认识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及方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存在割裂的倾向。通过对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本文指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单体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差别,均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二者的差别仅在于审慎监管的角度、方法有所不同。在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充分吸取西方国家教训,加强从宏观审慎角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构建全面的金融业宏、微观审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宏观环境对于金融定价具有基础性作用,定价基准的重大变化是系统性风险积累和爆发的重要根源。当前国际社会寄希望于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达到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主要是基于金融体系内部相互作用来着手解决内部关联性问题与顺周期问题,而对于决定金融定价基础的宏观环境重视不足或是缺少调节能力。传统的宏观政策在理念上、政策实践上对促进金融稳定均存在不足之处,宏观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薄弱环节。为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强调宏观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成为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宏观审慎监管由此备受关注。本文对加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现有微观审慎监管体制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与宏观经济部门的合作关系、调整监管机构内部职责、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完善系统性风险分析工具方法和培育宏观视野的监管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金融危机的加剧与金融自由化推动监管理念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演进。后者相较于前者在监管目的、监管对象、监管重点、监管视野及关注的风险特性方面得到深化与拓展。逆周期的银行审慎监管政策、宏观政策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及时有效的宏观信息共享机制与预警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的主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0.
宏观审慎监管的边界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未低估宏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监管实践中,监管者过分强调基于单个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忽视了金融机构行为的系统性内涵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再度重视是对传统监管宗旨的回归或落实;它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截然对立,而且其实现有赖于微观监管措施的完善.其中,以资本要求为核心的监管工具仍是达成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在受到巨大冲击后,开始意识到现代金融业的微观审慎监管已经无法应对系统性风险难题,人们将研究的重点重新定义在宏观审慎监管。随着研究的深入,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整体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界的热点题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归纳介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对国际金融组织关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改革行动进行分析,阐述了国际做法,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及经济政治体制,分析我国对于宏观审慎体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过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教训,宏观审慎监管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政策框架方面,都着眼于通过逆周期监管校正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韧性。当前理论和实证分析也证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等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志华 《金融与市场》2011,(2):45-47,5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国际社会认识到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和不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开始重新审视宏观审慎监管,着力构筑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框架。本文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相似文献   

15.
梁敏 《福建金融》2010,(10):33-35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和背景,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概况,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监管是针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目的是保持金融稳定。它与微观审慎监管有较明显区别,微观审慎监管的目的在于限制单个金融机构的危机,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国逐步将宏观审慎监管应用到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实践,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在监管工具有效性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应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多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政策协调有效性维度,通过简化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模拟分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等多种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决策和协调机制方面的缺陷,我国2008年后的各个阶段分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抵消"或"政策超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宏观审慎监管以实现金融稳定为总体目标,通过制定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宏观审慎工具,降低和化解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和脆弱性。2017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9.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以金融机构偿付能力为基础、强调单个金融机构个体稳健的金融监管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挑战。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表明,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微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和工具,扩大监管范围,建立统一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机构,并有效降低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