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杯有“德国战车”美誉的德国队对决意大利那场1/2比赛后的几小时,《英才》记者见到了两位地道的德国人。一位是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胡安德,疲倦的脸上充满了失望;一位是SAP北亚区总裁西曼,双眼腥红,却说自己没有看球。就在这一天,另一位重量级的德国人来到上海。他就是SAP全球CEO孔翰宁博士,这已经是他第八次来华。1988年就来中国的西曼,1997年开始任SAP中国区总裁。但此后四五年中,孔翰宁却从未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物理学家,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数字,报表上中国区微小的收入自然不会刺激他的神经。“那几年,很麻烦的,没有人…  相似文献   

2.
10月25日,当符标榜从戴尔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上“退休”时,很多人佩服他居然干了4年。作为戴尔中国7年历史上第5位总裁,他无疑是在这一位置上坐得最久者。在他之前的朱兆琛、金明、陈大伟、黎修树,呆得最久的也就是1年多. 而最短的才半年。在戴尔这样一家奉行严格“业绩为  相似文献   

3.
唐骏,曾任微软公司中国区总裁、盛大网络公司总裁,现任新华都集团总裁。由于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卓越成绩,他被誉为“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回顾自己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唐骏曾在不同场合讲过他在微软做一名普通程序员时关于一份越级报告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放弃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的位置,陈年再次选择了创业。似乎这是一条从灿烂到默默无闻的道路,但陈年觉得,一个企业不可能突然灿烂。[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谢泽锋 《英才》2013,(10):70-71
百年家族企业如何从制造商蜕变为技术型公司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为这家公司奉献了35年?铁姆肯公司(Timken)中国区总裁施博胜(Peter M.Sproson)给出的答案是——公司的人和核心价值。他认为,铁姆肯家族的平易近人以及不单纯以财务指标来衡量成败的价值观吸引了很多工龄超过三四十年的老员工。自2012年就任铁姆肯公司中国区总裁以来,施博胜正在逐步熟悉中国的商业环境。在接受《英才》专访的当天,恰好是施博胜加入公司35周年纪念日,中国区的高管们在采访间隙端进一盘有  相似文献   

6.
王颖  梁海松 《英才》2006,(9):106-109
世界杯有“德国战车”美誉的德国队对决意大利那场1/2比赛后的几小时,《英才》记者见到了两位地道的德国人。一位是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胡安德,疲倦的脸上充满了失望;一位是SAP北亚区总裁西曼,双眼腥红,却说自己没有看球。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厦门。在一场重要的年度客户大会前夕,SAP中国区总裁张烈生突然被宣布将转而担任不痛不痒地负责“在中国的快速增长市场”发展的角色。当然,这个有点虚伪说辞的潜台词是,这家老牌德国商业软件公司的中国区,要变天啦。  相似文献   

8.
李蔚 《企业文化》2006,(1):77-78
施荣乐简介: 法国人施荣乐(J .L.Chereau).2005年2月出任家乐福中国区总裁.此前.他担任家乐福中国区总经理.还曾在家乐福台湾地区担任过6年的总经理,还担任过集团运营,财务以及人事等各方面的管理职位.  相似文献   

9.
李乐天 《新前程》2006,(3):30-33
2006年1月10日,曾经被业内传了许久的传闻成为了现实——LG中国换帅消息,终于获得LG官方的正式确认。来自韩国总部的元老级重量人物禹南均,正式接替现任总裁孙晋邦,走马上任LG电子中国总裁。对于韩国企业而言,若非推行大的战略调整决策,高层换帅相当罕见。孙晋邦的前任卢庸岳便是在中国区总裁职位上做了长达十年之久,但孙晋邦却只在这个位置上坐了短短的两年。  相似文献   

10.
木耳 《中国企业家》2005,(18):13-13
》如果不出意外,一个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即将重返上海滩。墨菲(PhilipMurtaugh)——这位前通用汽车中国区总裁很可能出任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的私人顾问。他的归来如同他半年前的突然辞职一样让人惊讶。墨菲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想的  相似文献   

11.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08,(24):26-26
消瘦的脸,不怎么光鲜的头发,和一副方框眼镜后面透着犀利的眼神。这就是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介给人的第一印象。2008年12月8日,当他带着孙振耀(原惠普中国区总裁)和廖庆丰(原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穿过北京饭店的大厅时,他是如此的普通,甚至连路人都不会关注这位年届60岁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12,(7):46
"如果英特尔中国不去引领市场,可能英特尔在别的国家也无法引领市场。"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的故事,让圈内人提到杨叙时总会说:"他是有Power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中外管理》2005,(3):88-89
与西曼相比,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黄辉的经历更为复杂:毕业于厦门大学,在德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工作的7年中,先后加盟过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学及医药公司赫司特.普华咨询和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现毕博管理咨询),后来被毕马威派往日本负责当地的业务。2001年起,除了负责日本、韩国区的制造业、流通业与高新技术等产业咨询服务外,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9):11-11
“有人告我偷税,这件事肯定和达能有关,举报我的人就是秦鹏。”——近日,卷入3亿多元偷税风波的娃哈哈前董事长宗庆后通过媒体做上述表示,他所提及的秦鹏为达能中国区总裁。  相似文献   

15.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1,(23):106-106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能效解决方案专家”施耐德电气究竟可以做什么;二是让总部知道,中国可以为施耐德电气贡献什么。至少目前,这两项任务他都完成得不错。  相似文献   

16.
葛鑫  松涛 《英才》2008,(7):85-85
当中国人把全部目光都集中到赈灾上的时候,“抵制家乐福”事件似乎已成过眼云烟,家乐福全球总裁杜哲睿(Jose Luis Duran)选择在此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许能取得他预期的效果。 此前,家乐福中国区还重新启动了因抵制事件而被迫推迟的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17.
徐建凤 《英才》2012,(6):117
翻越一座座山峰,他眼前的中国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凡熟悉壳牌中国区总裁林浩光的人,便无不知晓,他爱山、爱水、爱游玩。在他的简历中,"喜欢丛林探险和登山"赫然在目。他甚至还有着"不和我一起登山,我便不接受他的采访"的玩笑之言。如今,到中国任职,六年有余,但他已是百次徒步穿越长城。掐指算起,平均不足一月,他便与长城有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8.
张淑国到凯雷之前,曾在汽车制造领域工作了20年,在德尔福任中国区总裁时,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亚洲和中国。当张淑国尘土飞扬地在地表温度接近50摄氏度的吐鲁番和海拔超过6000米的藏区测试新车性能时,他从未想过自已会有转行的可能,因为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汽车人"。  相似文献   

19.
王颖  松涛 《英才》2005,(10):57-57
跨国化工巨头来华建厂,人们常常联想到:是否要把污染严重的产品搬到中国来生产? 作为德国第三大化工企业,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特种化工企业,德固赛1988 年就进入中国。他们在中国实施怎样的环保标准?他们在环保上的投入如何? 在化工企业呆了18年,其中有16年是在亚洲工作的林德恩,2001年出任德固赛中国区总裁,他在接受《英才》采访  相似文献   

20.
从最初的Autodesk大中华区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到微软中国区总裁,又从微软回到Autodesk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直至如今的全球副总裁兼亚洲最大发展中地区总裁,高群耀已经完成了其职业生涯的“三级跳”。这是一个质朴的经理人,就如48岁的他深信的一些人生理念——高群耀还在上中学时就发现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事,只要你感兴趣,你去做,是可以做到的。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对于曾经担任微软中国区总经理的高群耀来说,似乎受到了颠覆。在《中国新时代》2005年11月号中,你可以看到曾在微软中国任职两年的高群耀关于那一段职业生涯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