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新版个人所得税法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不仅提高了起征点,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同时调整了个税扣缴方式。本文从新税法的变化入手,结合公立医院个税代扣代缴上面临的难题,分析新个税三年过渡期内综合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构成方式,针对医护人员给出可行的避税方案。最后,根据过渡期后计税方式变化,研究未来医护人员税负的变动情况,基于该变化对不同收入层级纳税人的影响,为纳税人税收筹划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税法的颁布,高校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结合新的政策变化,寻找恰当的方式降低税负,使收入分配方式得以优化.本文首先探索了如何筹划综合所得,分析通过不同方法筹划专项附加扣除,转移费用负担,均衡分摊劳务收入.另外,分析了在个税筹划过程中如何避免"个税陷阱"的影响,通过最恰当的方式进行筹划,选择最合适的计...  相似文献   

3.
完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是建立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重要内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目前存在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未考虑不同年龄子女的学费支出差异、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额度较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细化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二是提高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额度;三是扩大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适用范围,并提高限额;四是根据不同地区细化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五是提高“一线城市”的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六是根据赡养老人的年龄和收入情况细化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2019年引入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以来,历经扣除项目范围扩大和扣除标准提高两次政策调整。本文从整体专项附加扣除和分项专项扣除两个视角,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专项附加扣除的减税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专项附加扣除的整体减税效应显著,其中,中等收入组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减税规模最大;(2)无论是整体专项附加扣除,还是分项专项附加扣除,均对收入分配产生逆向调节,且逆向程度与扣除规模成正比;(3)2023年提高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扣除标准,在增强专项附加扣除减税效应的同时,加剧了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基于此,建议专项附加扣除的首要目标应定位为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同时可考虑对高收入者的扣除金额实行随收入增加而调减的制度安排等,以缓解专项附加扣除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5.
徐雅冰  闫红艳 《会计师》2021,(7):103-104
从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个人所得税制,这是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高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迈出关键的一步,使得税收制度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居民.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改革特点入手,探究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税收减免政策、提高员工福利、合理分配专项附加扣除等纳税筹划策略,希望能够帮助纳税人将个税税负降至最低,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鲍炤 《财政监督》2011,(4):65-66
一、我国现行扣除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工薪阶层税负较重2009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为3949亿元,1994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才72.67亿元,15年时间增长了54倍。令人惊讶的是工薪阶层对个税贡献率已占到63%左右,成为拉动个税大幅增长的主力军。正是对富人"灰  相似文献   

7.
朱海宏 《会计师》2019,(20):6-7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2019年1月起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实现了从分类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转变,尤其首次在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的概念。实施以来产生了比较积极的效果。但我国的个税制度未来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深度体现收入公平分配、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和生育政策转变等目标。本文针对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进行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若干建议,期待党和政府能全方位、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使我国的个税制度能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8.
施小燕 《会计师》2019,(24):50-51
随着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为税收征管部门提供了充分的税源数据和科学的分析工具,形成了"大风控"的征管格局,大数据稽查模式的应运而生对高校个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是高校税务管理的重要工作,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针对个人所得税推出专项附加扣除等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措施,高校个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履行好扣缴义务人的责任,让高校师生在充分享受减税红利的同时防范税收风险,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为此,本文针对大数据征管背景下高校个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对大数据征管背景下高校个税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引入是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亮点之一。其中,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与关注,被认为是惠民利民的政策手段之一。但这一制度在扣除范围、扣除限额,申报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进一步优化。总结和分析医疗费用扣除和医疗费用抵免两大类国际上通行的个人所得税医疗费用处理经验,从构建指数化增长标准,扩大医疗费用扣除范围,扩大家庭成员范围、降低门槛值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子女教育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减税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不仅会降低居民的税收负担,还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存在一定的收入分配逆向调节。在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基础上,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专项附加扣除范围,会进一步降低居民的税收负担,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但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仍然存在。为减缓子女教育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更好发挥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降低居民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作用,建议从两方面完善现有扣除办法:一是根据教育阶段识别纳税人子女教育支出的差异,以更好匹配纳税人实际负担;二是提高部分纳税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税前扣除额度。  相似文献   

11.
<正>关注“一老一小”,为家庭减负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023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其中,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将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为探索家庭赡养行为的税收经济调节机制,本文以江苏11535户城镇家庭受赡关系为样本,采用基于被赡养人年龄闽值的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考察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对医疗、非医疗和总赡养支出的处理效应,并针对主赡养人身份、赡养人性别和被赡养人性别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具有税收激励和孝亲示范效应,对非医疗赡养支出的处理效应明显高于医疗赡养支出且存在过度反应,改变核函数和带宽计算函数的结论仍稳健.主赡养人身份和赡养人性别对赡养行为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填报扣除提前兑付女性被赡养人的赡养支持预期.当前赡养扣除标准可从被赡养人数量和年龄阈值、赡养行为细分、扣除分摊限额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19年1月1日执行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有关规范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解析公民个人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办法"扣除,进行税收筹划,达到节税目的。  相似文献   

14.
促进消费升级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在行为经济学框架下探讨纳税人的税负感知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可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政策参考。本文通过对1167个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税负感知下降能够促进消费升级。为降低税负感知进而促进消费升级,本文提出如下个人所得税优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的了解和认知;二是将非劳动所得纳入综合所得征税范围,提高个人所得税综合课征制的减税红利,进一步降低纳税人税负感知;三是优化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流程以实现应扣尽扣,降低纳税人客观税负与主观税负感知;四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税率级距、降低边际税率等,加大个人所得税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减税力度,降低中等收入纳税人税负感知,以促进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5.
赵丹梅 《财会学习》2020,(11):30-31
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因为年终奖在多数情况下数额相对较大且与员工息息相关,所以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年终奖个税筹划成为单位、企业以及实际纳税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的年终奖计税方法入手,对年终奖计税方法发生的变化展开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专项扣除之后收入大于0、专项扣除之后收入小于0、分配比例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年终奖筹划方式调整四个角度对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的年终奖个税筹划展开研究,希望以此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有价值参考,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帮助纳税人减轻纳税压力,享受到新政优惠.  相似文献   

16.
《时代金融》2019,(4):13-14
<正>近日,一篇题为《房东跟租客说:你要是申报租房抵扣个税,房子就不租给你了》的文章火了。文中,一名房东针对2019年1月1日刚实施的新个税法算了一笔账:如果租客拿房东的信息去申报个税抵扣,事后税务部门就会要求"开发票",需要交税360元(全额租金3000元乘12%),此外还包括增值税和附加税等。"你(租客)申请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能省100元,我至少要垫进去500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个人所得税2018年改革中,借鉴国际经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时首次引入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由于个人所得税涉及到每个自然人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广受社会关注,其中由于复杂家庭关系引起了对于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这两项扣除的热议,本文就与这两项扣除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纳税人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重要的税种之一,但其目前的费用扣除制度不利于个税发挥二次收入分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个税费用扣除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日本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扣除制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税收环节开展与劳动关系平衡的交叉范畴,依附于人身属性以获取财产性利益的劳动者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中占主体地位,工资薪金所得更是个人所得税的丰厚税源。新个税法由"分类税制"向"分类-综合并行二税制"模式转变,以实现对横向税负公平与纵向税负适度的保障,通过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设置、综合所得税率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设计三个主要方面调节劳动者权益杠杆,影射出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追求。新个税改革无论在个税税制模式上抑或是税率级距设置上无不体现着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关怀。  相似文献   

20.
傅强 《时代金融》2014,(14):19-20
我国个税虽引入时间较短,但经过不断发展与修订,在我国收入再分配、财政资金来源、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就业方面影响日益提高。为使之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应对发展中出现的税制模式设计问题、税收征管问题、税率设置税前扣除及优惠影响问题,借以美英日德等个税引入早发展期长税制较完善的国家的个税制度进行对比浅析,认为我国个税制度宜在现行基础上对国外显效较好的个税政策加以借鉴,更好地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个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