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族企业是中国和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悠久,治理结构完善;中国则正好相反.本文通过比较中美家族企业的控制权(或股权结构)变迁、资本结构现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外部市场机制等治理结构的差异,总结出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五点启示:产权明晰,实现产权结构合理化;科学管理,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强化法制建设;提炼特色,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尽早安排,培养好企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引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外部市场环境、融资环境、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业主权威、信息分享风险,以及社会诚信缺失和文化环境等因素构成了我国家族企业本身难以破解的逻辑障碍,不能全面引入西方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只能作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进的一个目标方向而非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皮建才 《财经科学》2008,(12):74-80
家族企业业主把家族代理人和外部代理人安排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使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纯私人信息成为整个代理人群体共事的"准私人信息",从而使外部代理人受到了歧视.本文的激励理论分析表明,家族企业治理中的歧视机制可以降低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效率工资,因为低能力家族代理人的存在增加了高能力外部代理人偷懒时的成本;而且,歧视机制会使家族企业业主激励外部代理人努力的约束更容易满足,也就是说,歧视会鼓励家族企业业主更愿意激励高能力外部代理人付出努力.但是,采用歧视机制并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影响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首创精神的发挥.理性的家族企业业主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正确的权衡.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中的信任机制、效用与信息成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庚寅  王孝仙 《财经研究》2004,30(7):113-120
近年来,有些针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对传统的家族企业治理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文章以剖析不同类型的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机制为基础,通过数理模型的构建说明信任机制对于家族企业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家族企业内部信息成本的基础上揭示:传统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如家族业主式的企业和家族合伙制的企业由于"信任度"更高而具有信息成本上的优势,因此,在当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欠缺的条件下,不失为一种适应性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5.
家族企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也是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企业制度形式。我国家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家族企业的财权配置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家族企业的财权配置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家族企业财权配置效率的因素复杂多样,笔者提出从人才引进、公司治理、财务机制和外部市场约束等方面提高家族企业的财权配置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正浩 《经济师》2005,(2):147-148
家族企业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未来。文章通过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 ,指出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所存在的缺陷 ,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措施 ,这对当前家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R.Donnelley(1964)开创性地研究了家族企业问题后,西方在这一领域的文献逐渐增加,近10年来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研究家族企业的文献中,有许多都涉及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本文主要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关键要素、董事会与外部董事、治理结构与决策质量关系、信任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西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做一大致梳理。  相似文献   

8.
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有效治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湃 《经济管理》2007,(18):80-83
股权分置格局下“一股独大”使内部治理机制扭曲,市场监控乏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缺位,导致外部治理缺失,使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然而,在股权全流通条件下,多层次代理所造成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认为,构建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应以内部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监控,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只有通过有效改造影响治理机制的间接代理关系,加强对代理链条环节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晓芸  鲍慧琼 《经济问题》2008,342(2):61-64
在引入职业经理人问题上,西方家族企业是没有障碍的.职业经理人进入我国家族企业的主要障碍有两方面:一是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障碍,解决途径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约束机制和扫清企业隐私障碍;二是家族成员的退出刚性障碍,解决思路是建立并硬化家族成员的退出机制,使企业的继承权能够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之一。大批走出原始积累阶段的家族企业遭遇治理困境,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学界针对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和道路选择问题众说纷纭。本文在对影响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权变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提出应权变地看待治理模式选择的问题,并构建了权变连续流分析模型以动态地显现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和变迁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验了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差异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率,以及具体影响这一重要经济后果的路径。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治理水平改善能够对民营企业生产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核心机制在于市场效应和代理成本效应。其中,市场效应占主导地位,政府治理水平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市场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影响了企业产出对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敏感性。其中政府治理的市场效应主要影响产出对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敏感性,而代理成本效应主要影响产出对中间投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蒋樟生  周洁 《技术经济》2021,40(10):23-34
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49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额外性视角,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合作创新的驱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公司治理与要素市场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可从资金、信号、项目三方面作用驱动企业合作创新的形成;第二,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政府补助驱动机制越能得到有效放大,从而进一步驱动企业间合作创新;第三,所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市场资源配置越加合理,企业更加倾向于采取R&D活动来获得超额收益,政府补助也越能发挥更好的资源引导驱动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全面了解政府补助作用机制、调控政府补助实施效果及促进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政府行为对于企业创新及其经济后果极为重要。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并以市场效应和羊群效应为分析路径,实证检验了政府治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作用机理。结论表明,政府治理水平通过市场效应和羊群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其中市场效应的作用更为突出。此外,政府治理对企业创新投资羊群行为及企业创新绩效的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是国家或政府的附属物,所以企业职工也就成了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必须为政府承担职工非因工死亡遗属的抚恤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已经回归了其特殊商品的属性,劳动力资源通过市场实现合理配置,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实质是在劳动合同契约下的劳动力的买卖关系。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死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也就自然终止,然而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却还要企业去承担死者遗属的供养责任,这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遗属抚恤救济的责任主体应该政府,不应该再是企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8年沪深上市企业年报文本,运用计算机文本挖掘技术并结合情感分析,测算企业发展预期指数,进而揭示企业发展预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企业发展机遇预期、前景预期、计划预期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风险预期提高会抑制创新产出,但没有证据支持资金预期对创新存在影响;②基于财政刺激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并未显著放大企业发展机遇预期、前景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未缓解风险预期对创新的抑制作用,但会强化计划预期和资金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有利于强化企业机遇预期、前景预期、计划预期和资金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未缓解风险预期对创新的抑制作用;③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发展机遇预期、计划预期和资金预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未强化风险预期对创新的抑制作用;④不同行业性质和股权性质下企业发展预期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钢铁产业安全问题。从方法运用来看,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分析企业行为影响产业安全的合适方法。从实证结果来看,第一,以2008年为基期,2009年至2012年我国钢铁产业安全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二,各年份的企业拥有大股东状况、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程度、下游市场的竞争程度和政府推动产业内并购力度等对产业安全影响效果的促进作用基本是逐渐提高的;第三,企业共同拥有大股东状况和政府推动产业内并购力度两个指标在企业竞合行为对产业安全影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论文从两个方面对未来提升钢铁产业安全和加强钢铁企业治理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机制与公司治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等发挥作用并贯穿于市场体系的所有环节.在公司组织与外部各种市场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市场力量透过这些联系作用于公司组织,对公司活动产生引导、约束和治理的功效.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各种市场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公司治理功能,都能对公司行为产生影响,并规范其运作.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弥补公司组织机构的治理不足.  相似文献   

18.
杨兴柱  吴瀚  殷程强  胡姗 《经济地理》2022,42(1):199-210
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关系到旅游地治理网络稳定性,多元主体参与旅游地治理已构成旅游社区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发现:千岛湖核心景区和边缘景区的旅游发展状况、治理结构和治理困境呈现出明显差异,政府管理部门是旅游地治理网络的关键行动者。中心湖区形成政府"管委会—国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治理不协调;进贤村形成整体租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旅游市场开发与社区利益和生态环保冲突;屏湖村形成社区主导型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治理结构缺乏政府与市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岛湖旅游地包含"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媒体""五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概念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网络图,以期为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过程,实质是政府让渡控制权与企业获取控制权的动态博弈过程。本文从合作治理的视角,以同一家民营企业参与的两个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为研究对象,提炼影响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挖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机制,发现政府制度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市场竞争强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政企关系对上述三类影响路径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相应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存在三条基本路径,即能力转移、关系转移和市场转移。本研究不仅丰富了PPP项目控制权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3—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分析营商环境与政府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并充分考虑其中存在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第一,营商环境方面,政府治理环境和法治建设环境优化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抑制效应;政府支持方面,财政科技支出作为典型的政策工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其强度越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上述结论在更换指标计算方法、延长时间窗口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第三,营商环境与政府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所处地区,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企业产权、地区、行业层面特征,坚持差异化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