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内容非常深刻。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差距扩大,这个问题不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最终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看到,农村和城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城市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农村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不会自然地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树立全面和正确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股份合作制在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主体;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寥若辰星。这种情况令人困惑,是否意味着股份合作制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本文试图从股份合作制变迁的原因入手,浅析股份合作制不平衡发展的经济根源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种植业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和速度,主要取决于农村经济以至于整个城乡经济的发展目标和速度,并且是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进行的。 一、乡镇企业和林牧副渔业吸收全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并提出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为了深刻领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从理论上探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具体实现形式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交流各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决定联合召开“解决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一、研讨会的主要议题:1.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2 .当前农村经济形…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金融支持不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不力,这也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为了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详细分析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结构调整与发展县城经济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应该统一部署,协调安排。安排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方向时,必须充分考虑县城经济发展的现状;安排县城经济的调整和布局时,必须考虑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现实需要。农村结构调整是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县城经济的发展应该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布局,避免城乡经济脱节,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实现县城城乡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民增收缓慢仍然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二是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仍占有相当比例;三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结构初级化的特征明显;四是生产要素结构不健全,严重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五是农民进城务工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六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尤为落后。统筹山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应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山西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应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区位和经济优势;三应加大社会就业力度,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四应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龙头,全面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农业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五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六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缩小城乡社会差别。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集中解决好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发展起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横向经济联合。这是农村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一条新路子。对此,本文根据农村横向经济联合的新趋势和农业银行如何支持农村横向经济联合,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拓宽支农领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了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不脱离农业抓工业化,不脱离“三农”抓城市化,出现了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农村经济崛起和农民的致富,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农信社服务的对象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不能拘泥于过去狭义支农的概念中,应当及时转变,拓宽支农领域。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着力构建县域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分别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取的各时间截面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分析。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别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北与中东部较低的特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逐渐降低,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高—高集聚型的县域集中在中北部的一些地级市,低—低集聚型县域个数逐渐减少,并且分布趋于分散;对县域城镇化与协调发展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发展与协调发展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适合各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我国当前加强农业与农村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基于赴英国进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实地考察、培训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果]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建立缘于其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其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目前形成了"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两级规划结构;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十分注重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规则和制度。[结论]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高度重视对农业与农村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同时要注重基于中国国情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安歌军  赵景峰 《林业经济》2012,(2):74-76,91
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陕西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提出了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助推农村综合改革;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更好发挥人才资源效力。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健全的低碳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总结青岛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实践基础上,针对青岛市农村金融需求潜力未释放、有效供给不足、体系不完善、信用基础薄弱等四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积极建立农村保险和担保体系,争取开展农村抵押融资业务试点,创新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创新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该文通过对龙口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经济、农村社区化建设、深化改革3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征收的视点切入,分析完善农村住房体系建设的可能性,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住房体系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研相结合。研究结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居住问题,而现有城市住房体系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完善农村住房体系,建设新农村,是推进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持续较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带来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和“乡村病”,乡村众多青壮年为寻求更高的待遇离开农村往城市发展,而老龄化的进程使老一辈农民没有能力再进行耕作,大量土地废弃的“人地关系”失衡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要破解这种矛盾,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宜居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首先是农业振兴,为使农村资源合理利用,进而推动城乡资源合理流动,激活乡村活力,提出“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探讨通过优化种植养殖用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来进行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期为未来各地区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新乡村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肖妍  张倩 《中国林业经济》2012,(4):53-55,61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从整体上科学规划城镇体系、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等,其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对城乡差距有较大的影响.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与城乡差距关系作了研究综述,得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