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凯恩斯主义开放经济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日臻成熟,拓展了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开创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开放经济的、动态优化模型.在工资和价格有粘性或弹性、市场垄断竞争的假定下,借助这些模型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冲击在国家之间的传导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企业不同定价规则对汇率的传导和制定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和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同时,该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封闭、静态经济拓展到开放、动态经济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顺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协调发展,有极强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货币运行的基本特征。在过剩流动性的推动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内外结构性失衡状况表现越来越突出,致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处于两难之中。基于这种经济结构内外失衡格局下,本文从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内外环境以及面临的困境。最后指出了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应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建设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江春  司登奎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18,452(2):82-99
文章将股价、央行外汇干预及汇率预期纳入拓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之中,在两国开放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分析框架下阐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微观机理,采用平滑转换模型并选择2005年7月至2016年7月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会依托于异质性区制环境而呈现非对称性特点。我们进一步采用含随机波动的贝叶斯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时变演进视角刻画了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发现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既存在一定的滞后,又在短期与长期内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还发现拓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对于中国短期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执行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研究为公众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条件下认识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规律、波动成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述了资本项目开放下的汇率开放、资本的双向流动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经济影响,这对调节本国经济的内外平衡,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指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央行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瑶  张明 《金融研究》2022,510(12):1-18
经常账户负向冲击及引发的宏观变量联动性通常对各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构成挑战。本文构建了融入经常账户冲击的小型开放经济DSGE模型,比较了采取不同资本账户管理工具(数量型和价格型)情景下,央行执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盯住CPI通胀泰勒规则、盯住PPI通胀泰勒规则下,经常账户负向冲击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异质性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进行了福利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经常账户负向冲击将对本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构成一定影响;第二,资本账户管理可以成为缓冲经常账户负向冲击的防火墙,价格型资本账户管理工具与盯住PPI通胀泰勒规则相结合造成的福利损失较小;第三,经常账户贸易端与收益端双重负向冲击对一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更大,但公众预期到的经常账户恶化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将有所减弱。本文认为,转型经济体央行应倾向于执行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最优货币政策应在稳定价格水平与缓释风险方面进行权衡,适度降低对名义汇率的关注度,稳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并可优先选择价格型资本账户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执行难度不断加大,学术界对于按一定规则制定货币政策的呼声也持续升温。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模拟得出不同金融市场开放度下的各主要利率规则的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开放主要会导致宏观经济短期受国外冲击影响波动变大,尤其是受国外利率冲击的影响,长期在利率规则作用下经济恢复均衡,且盯住国内通胀规则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低时较为适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时传统泰勒规则较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坚持逐步开放金融的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进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畅通,从而使利率规则在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的各种冲击时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放经济条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本文通过修正的Karras模型,运用中国1995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但2005年的汇率改革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将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加强,但汇率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有相机抉择和按规则行事两种操作规范。本文先对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性成分和相机抉择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再利用Cholesky方差分解方法,确定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以相机抉择性成分为主。最后,本文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动态模拟,发现规则型货币政策可以大大减小我国开放经济下真实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因此,本文建议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尽快向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转型。  相似文献   

9.
李慧兰  古昕 《金融与市场》2023,(8):12-23+85
开放经济下,伴随经济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转型以及汇率改革等宏观经济信息同时出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化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兼具随机波动和时变参数的VAR模型,刻画经济系统中货币政策冲击以及传导机制的时变性,并以此分析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当前宏观经济的微波化是由货币政策效用增强以及外部冲击规模减小共同引起的;第二,在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伴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顺畅,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有所增强。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及时充分考虑人民币汇率等外部金融市场信息冲击的影响因素,并合理搭配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汇率、利率与套利资本流动存在着内在联系,我国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货币政策改革与金融市场改革时,应注意三者协调发展和整体平衡,寻求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最佳政策组合,发挥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为发挥金融改革协同效应,必须注重货币政策工具改革之间协调与配合,增强利率汇率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从而推动货币内外均衡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汇率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本文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汇率对产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在我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泰勒规则的基本模型及其理论扩展,对泰勒规则的理论与操作进行评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展望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泰勒规则反映了近年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本质,能够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基准.就中国而言,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低效性,泰勒规则的实施还有一定困难.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与利率弹性的增大,利率有可能比货币供应量更适宜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利率与汇率作为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和对外价格,二者具有统一的价值基础,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影响着居民及企业的支出和投资,利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生活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汇率作为货币资金的对外价格,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市场上的核心价格变量,受外汇市场、国际收支、跨国资产组合、外汇储备等因素影响。在一国宏观经济中,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实际上,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尤其是开放型经济,利率与汇率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甚至有时还存在冲突。因此,对于利率与汇率在传导机制、价值基础、政策运用方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更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将进入攻坚阶段。当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但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而更好的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下人民币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新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下,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实施难度与外汇市场干预风险加大,政府出口津贴的财政负担加重,对外贸易摩擦凸显等.为此,应加大人民币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力度,重新调整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战略,建立新的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机制,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6.
"三元悖论"作为经典的金融理论之一,反映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矛盾,为我国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经济中的"三元"即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2005年汇率改革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并研究、完善、及时调整货币篮子的币种及其权重,改善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和交易制度以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元悖论"作为经典的金融理论之一,反映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矛盾,为我国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经济中的"三元"即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2005年汇率改革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并研究、完善、及时调整货币篮子的币种及其权重,改善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和交易制度以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魏天磊 《新金融》2019,(1):15-19
贸易战不断升级对我国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影响的微观层面包括产业和企业金融、金融市场,宏观层面包括汇率、金融开放、货币政策。对策分析如下:微观层面降低企业负担并改善企业融资局面,引导贷款流向实体经济。稳定金融市场信心,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利益。宏观层面采取逆周期因子操作,避免汇率大幅贬值,同时坚持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金融开放,渐进放松资本项目汇兑和交易的限制,适度提高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以覆盖更多投资机构。货币政策方面相机抉择使用调整准备金率、SLF、MLF、PSL等货币政策工具,以保证流动性充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麦卡勒姆规则的产生以及各种扩展形式,推导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麦卡勒线规则的具体形式,总结了使用麦卡勒姆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提出:较之泰勒规则,麦卡勒姆规则更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当前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三元悖论”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的必然性,透视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对经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