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教师的母性光辉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母性教育教人向善、向上、向美,具备人性,回归人性。母性教育是自然教育,然而,是否因为母性教育削弱了理性教育呢?支持者认为,不是因为教育有"爱"而显得母性,而是先有母性的原始基因,后有"爱"的外显结果。具有母性的教师,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不同表现,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母性同情宽宥的眼神能够给予每一个孩子安全感,存在感。质疑者则认为,自由地运用理性是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理性是不折不扣的推动进步的力量;或者确切地讲,是认识真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发现,教育界有个颇为有趣的事实是:不管是"专家"还是"砖家",不管是"教授"还是"叫兽",也不管是具备真才实学的内行名家还是装腔作势的南郭之徒——所有人在谈论教育时,都步调致地宣布:教育,永远是离不"爱"的!并且坚信一个没有"爱"的教师,是很难走远的。对此,我无意否认,只是不知他们对"爱"对教育的作用,或者"爱"之教育力量究竟为何,能否说清楚呢?当不停地行走、求索和砥砺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我慢慢体会到这种"爱"实际上更接近于母爱,这种母性之美、母性之气的本然流露,才是教育理想的样子,抑或说,是教育吸引人的地方。当前很多人在冗杂、繁琐,以及沉疴缠身的教育现实中,一面坚持视绩效主义下的冰冷数字为个人价值的唯参照,一面又咄咄逼人地拷问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人们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为何一降再降。说实话,这真是一件滑稽的事情。在如此诡异的逻辑中,他们孕育乃至于发展出盈天的戾气以及生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一般用来突出爱对教育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有了爱,就有教育;没有爱,就不可能有教育。很显然,这里的"爱",主要指对人的爱,对学生的爱。那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具体含义就是:没有对学生的理,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立足的是学生个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的主语是什么?不言而喻,指的就是个体的教师。那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指的就是:没有数师个体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师个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教育的母性和理性,争论不休。持母性论者似乎占据着上风,因为母性更包容,更柔软,更慈爱。更有如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者,说教育是"温暖人性的乳汁"。很具母性的特征和很诗意的表述,真的就能代表教育的真实要吗?想起了王岭,在《向儿童学习》中说: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谁是这匹蟑螂呢?而且,这个过程是让花粉飞扬,然后孕育出生命的个体,还是让花粉消失了呢?蒙台梭利说,儿童一出生就处于成长圆环的蓝色区域,这是个纯净、和谐并自发趋向于真善美的区域。而正常的成人处于这个成长圆环的白色区域,不勤加学习和自修就容易滑向深红色区域(即充斥各式犯罪和精神病患者的区域)。而教育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情感,更是一门内涵丰富、技艺精湛的艺术.教师要把握好这门艺术,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不失时机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用师爱锤炼优秀生的意志,用师爱鼓励中等生的信心,用师爱唤起后进生的自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学生纯净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小爱&大爱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矫情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通过赤裸裸的夸海口的方式实  相似文献   

7.
"爱",它包含了太多的温馨与美好的回忆,是一个含义丰富,博大精深的字眼一母爱一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伟大的爱.友爱一给予我们力量,温暖我们心迹的爱.每一种爱都是人类美好品德的结晶.这其中有一种爱,不似母爱的伟大,确有母爱的宽怀.不似友爱的温暖,确有友爱的温馨.这便是教师之爱,她来的更轻,更柔,更让人难以忘怀.一、"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二、"爱"是老师与家长联络的纽带.三、"爱"是差生转化的灵丹?.总之,师德之魂在于"爱".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把爱和教育等同起来,认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这是错误的。爱不等于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教育不等于爱,教育更是建立在爱心之上的智慧、技巧、策略、章法。看两个社会场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要学习如何回报父母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将他们最伟大、最真挚、最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栾莹  张丽玲  何丹 《魅力中国》2011,(12):253-253
大学生要学习如何回报父母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将他们最伟大、最真挚、最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夏口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西班牙马德里中央大学哲学教授、著名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Fernando Savater)在他的《教育的价值》的序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述——"我用的‘老师’的名词是阴性的",这是因为西班牙"基础教育的重担通常都是由女性承担",而更主要的是,他还想"把这本书当成一份爱的礼物,送给我的启蒙老师,我的母亲"。萨瓦特尔的暗示很明显,他其实想告诉我们:教育的哲学基础,如果从人格化的角度说,应该是母性的。母性的特征在包容,在孕育,在慈爱,在柔弱。同萨瓦特尔一样,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哲学家都这样认为:女性的道德理性思维反映出她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对社会关系的关注,而男性则是在等级和规则的框架中进行思考。尤其是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母性形象就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教给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4,(42):1-1
<正>国人自古爱出游,游山游水游风物。无论是古人少年壮游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冲天豪气,还是今人挂在口头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理想主义,都无一例外地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旅行,是一种态度,与金钱和时间无关。旅行,就是这样一件事,它除了能让我们拥有放松的体验之外,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旅行体验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从来都不是能让你蜕变或者经历过之后就会变得多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西峡于德明】提起"教育之爱",我总会想起"纯真"二字。其实,在如今这个世风日下、人情淡漠、见利忘义、心理浮躁的社会现实面前,言说"纯真"似乎颇为不合时宜。因为它往铺天盖地而来的功利思想的驱逐下,已经逐渐成为一道遥远的风景,在我们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甚至经常被人们所遗忘。但要谈论教育之媛,纯真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行的主心。真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一切只是为了爱而爱。教育之爱其实就是这样的,因为它无私、纯正、纯粹,因为  相似文献   

15.
爱要科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不讲方法的爱、无原则的爱也会让学生迷茫.爱要科学付出. 因人而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爱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施爱的方式也应不同.如有的学生属于"猩猩类型"的,猩猩喜爱的是香蕉,教师却给他们一筐苹果,一筐苹果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没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真正爱学生,就要多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准确施爱.教师爱学生,既不能一厢情愿,也不能不讲原则和分寸,否则,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躯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不能没有躯体,不能魂不附体;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成为植物人。我们首先要进行物质生产,发展经济,否则就没有产生“灵魂“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弘扬我们的文化,“体“要生“魂“。只有躯体,没有灵魂,是行尸走肉;只有血肉丰满又有灵魂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摘自唐双宁《中国金融文化:利信义道》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背景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根本问题。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的问题。担当时代新人,应当要有自信,要有骄傲自豪感,要有骨气底气。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教育走的太快,等等落下的灵魂。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升学压力,催促着学生们加快步伐,将身心都深埋在厚厚的习题试卷中。"只要没有死就往死里学","时间如海绵中的  相似文献   

18.
王高升 《魅力中国》2014,(10):134-13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其策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教育的对象要有情感--爱学生。爱是做好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深深地热爱学生,视生如子,胸中时刻装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教学生之所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相似文献   

19.
杨锋 《新西部(上)》2013,(20):136-137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传递师爱给学生的主要路径是:加强教师个人人格修养,友善、耐心、宽容、坦率、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鼓励自尊,把学生当"人"看,倾注同情与关怀;关心学生的成长,欣赏每一个孩子,让师爱挥洒在学生幸福成长的旅程中。  相似文献   

20.
杜枫  陈茂辉 《走向世界》2012,(12):36-37
发展实体经济.最终还是要落到企业家身上来。因为.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