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之间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是城市群竞争力表现的载体,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分三个层次定量比较分析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的竞争力、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与河南省内地级市的竞争力、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竞争力。依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中原城市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经济竞争趋势下,产业集群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近几年工艺美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缺少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标准。本文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着手结合前人在产业集群竞争力上的研究,通过区域环境优势、工艺美术产业优势和区域品牌三个维度构建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整个竞争体系的核心所在,当今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日益呈现出网络状的复杂关系,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比区位、工业综合度等传统特征更为重要.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包含着生命个体之间的竞争与和谐共生的丰富原理,借鉴生态位理论,可以为城市之间的和谐竞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圈之间的竞争,既包含表层的竞争(企业,产品等的竞争),也包含深层次的竞争(区域品牌竞争)。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如何建设区域品牌,对实现中部崛起意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6,(5):129-131
正确认识中部崛起中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扩大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是中部各省竞相打造城市群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局面可能诱发重复建设和非城市群地区的进一步边缘化。在中部应当采取“双层多极”网络的发展战略,国家应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培育成国家级的增长极,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尽快建设中部地区增长极之间以及通往沿海地带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空间组织形式,能在区域范围内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共同增长。因此,为了扭转目前中部塌陷的局面,实现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构建了城市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在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莎莎  罗艳 《市场论坛》2011,(8):20-21,17
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其拥有由众多的影响因素组成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城市竞争力。文章通过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海峡西岸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科学评估及比较,研究发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呈现出四大区域的非均衡差异分布,同时提...  相似文献   

8.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如何培育、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根据研究建立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四川省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各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从20世纪末开始,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创新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最核心的要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江苏省要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唯有加强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市群已然成为一股新生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力量,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位列全球第六的世界级城市群,其有条件通过一体化发展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但由于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一体化的进程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应通过提升区域合作、完善多级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等途径,加快完善府际合作机制,实现自身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目前,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沿海城市主要有:美国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荷兰兰塔斯德城市群等等。这些沿海城市群已经成为各国参加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载体,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浙中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城市间的竞争力日益体现在城市群的竞争力上。城市群竞争力提高又依赖于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协调和各城市自身综合势力的提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中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义乌市的综合得分高于金华市,继而提出了基于评价得分的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即加强“金义”主轴、“义东永”产业整合和加强区域外向度。  相似文献   

13.
王亚静 《商》2014,(25):177-1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群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基本形式。城市群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重点,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方针落实的基本单位。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蓬勃发展的同时,河北省的冀中南地区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入了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建设冀中南城市群也成为提升河北省经济实力、促进省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然而,由于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整合能力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造成冀中南城市群发展缓慢,各城市间发展不协调,因而有必要对该地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寻找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赵辉  陈楠 《现代商业》2011,(21):201-203
以区域内的经济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原城市群内9个地级市的具体的社会经济数据做实证研究,通过利用河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在区域发展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应用熵理论,建立了一个熵权系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内9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竞争力做出排名和评价解释,并对中原城市群今后的发展给出一定的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调动区域内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加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人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对区域内部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对区域人才合作进行必要性分析,通过分析唐山市与其他地区人才合作的现状,找出人才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旨在对唐山与其它地区的人才合作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原城市群被纳入国家规划,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运用Eviews 6.5对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12个样本城市,9个影响竞争力发展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主成分进行统计得分和综合竞争力排名,得出中原城市群竞争力较弱的结论。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竞争力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峰 《财贸经济》2007,(11):123-12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竞争优势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有为创新是凸显江苏城市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和最佳实践.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是微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安排的互动过程.推进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是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的总体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分析了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机制,即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通过在企业、产业和区域之间传递,达到最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效果,并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是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并加快区域经济圈的建设,目前世界上有影响的经济圈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些经济圈的建设带动了本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一轮竞争的中国经济如何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成长历史已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走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十一五”规划也充分强调了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制定了…  相似文献   

20.
罗刚强  李先君 《商业时代》2007,(7):92-93,108
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回顾以及对产业集群的战略竞争优势的研究,深入思考了武汉市在中部崛起中所特有的经济条件和发展优势,提出了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武汉市实施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