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M B O )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它具有股权激励和清理产权的功能。这种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我国于1999 年引入这种收购方式。近期国资委对管理层收购设立了五条“禁区”。本文将从定价、融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分析 MBO 禁区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罗飞 《新财富》2003,(11):155-157
作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MBO)自2002年以来风靡中国企业界。如今,传统的MBO模式因其局限性而正在被“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SMBO)”这种新的MBO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韩扬  邵冬阳 《北方经贸》2004,(4):109-110
在“国退民进”的政策引导下 ,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Buy-outs,MBO)这种国外常见的收购手段被引入我国并且越来越流行开来。在我国 ,实施管理层收购必须要有配套的市场、法律、金融环境给予支持。文章从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和收购后企业的经营发展问题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以便促使管理层收购这种方式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MBO)楚指企业管理层通过自有资金或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从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分析了MBO的理论依据,同时深入探讨了实施MBO的制度设计,以期对我国MBO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融资收购本企业。MBO是80年代美国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企业管理层通过融资向原企业所有者购买,使其放弃所有权从而完成收购的新方式。MBO的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给管理者,主要是企业经理层,企业经理层再通过财务杠杆向股东收购股票,从而成为企业真正的控股人。MBO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解决管理层在收购企业时的财力困难,帮助管理层对企业进行收购,同时也给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财政部对MBO喊停,宣布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兼并的手段在中国被赋予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意义.本文通过中西方在经理人市场、股权结构、融资方式、定价等方面的差异,从会计视角,阐述了当今形势下MBO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并得出应该在条件成熟后谨慎进行管理层收购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在减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着眼于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阐释,简要分析了MBO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MB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权制度不清晰以及激励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是我国管理层收购(MBO)产生的基本原因。文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产生的制度环境,并对英国、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催生MBO的不同土壤环境进行了比较。英国是私有化推动的MBO,美国是市场选择的MBO、中国是明晰产权导向的MBO。正是由于MBO产生的制度环境不同,它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方式、侧重点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MBO是指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方式,在国外,MBO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大部分负债与小部分自有资金的形式,买断公司的所有权,获得公司的全部控制权与收益权。在我国,一般是管理层通过负债以及自有资金购买公司的部分股票,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并购形式。在我国,MBO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是一种杠杆收购方式,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MBO在我国公司制度改革中也日益得到推崇。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MBO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管理层收购概念与质疑、管理层收购的优势和缺乏的条件出发,阐明我国目前MBO运用到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国有企业改制中MBO运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管理层收购(MBO)的呼声越来越高,MBO的实施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进行MBO的.本文对MBO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柳 《商场现代化》2012,(18):46-48
管理层收购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渗透和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作为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股权运作模式也来到了中国。2002年湖北宜化集团的管理层收购经历了长达8年时间终于完成,通过对这个案例研究,了解到我国发展MBO必须在政治上、法律上、市场上等完善和发展我国制度和市场环境,确保管理层收购走上效率提升路径,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速提高并购市场的有效程度,促使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我国是否应该进行管理层收购,政策面也不是很明确。对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还进行了适合MBO的企业特征分析,并提出了MBO后的整合问题,从而促进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绪军 《北方经贸》2005,(2):111-112
MBO (ManagementBuy -outs管理层收购 )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实现所有权收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过程中 ,在收购主体、资金来源、收购价格、对收购行为的监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应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财政部对MBO喊停,宣布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兼并的手段在中国被赋予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意义。本文通过中西方在经理人市场、股权结构、融资方式、定价等方面的差异,从会计视角,阐述了当今形势下MBO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并得出应该在条件成熟后谨慎进行管理层收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MBO融资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志红 《商业研究》2004,(4):105-106
管理层收购(MBO)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大背景下,为适应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需要,MBO在现阶段的中国有着比较现实的实施基础。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成本、资金数量以及期限、限制条件等因素,交叉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充分动员各种渠道的资本。有力的融资支持是MBO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末,管理层收购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脚步登陆中国。自四通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被媒体披露以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明晰产权或激励高管人员,但同时也暴露出收购主体、收购价格和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完善其法律法规,正确选择实施收购的目标,进行金融创新.适当引入外部投资者竞价,使MBO这种方式在我国的改革浪潮中尽其所能。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BO)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挖掘企业的资源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当前,我国企业应对国内经济管理体制与产权形式的急剧变革,MBO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与手段对我国目前管理层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人重预测,中国人喜盘点",如果将中国资本市场上近一年来最为瞩目的字眼盘点一番,除却几个"不老的传说"外,剩下的当属QFII和MBO这样的舶来新贵了.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资产结构的杠杆收购方式.在我国目前仅以上市公司为例,完成MBO的个案数量已由2001年前的3家增加到2003年2月份的21家,正在筹备运作的愈百家.一个在国外司空见惯的收购方式,为何在我国企业间竞演绎的这般的如火如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