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农信社改革发展的现状为例,通过对西部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差异性和落后性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西部农信社改革应体现差别性和支持性的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农信社改革走在全国第一批试点省(市)前列并取得了预期成效.其改革采用了如下模式: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户入股比例增大,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县联社一级法人模式,政策支持来降低不良贷款率;明确了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正确处理农信社赢利与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其自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模式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进一步完善其改革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它省(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合作社曾一度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权主体缺位、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其效率低下.2003年国务院"改革试点方案"实施以来,农信社产权模式有,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加快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应继续坚持明确产权主体、合理重置股权结构的指导思路,进一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改革模式,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应是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来支持"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农信社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观念滞后.长期以来,农信社管理层存在"重存款、重信贷、轻结算管理"的思想,对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农信社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自2003年以来贵州农信社的改革进程,在法律视角下,对新一轮贵州农信社改革的主要历程和改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另外,从贵州农信社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生存环境两个角度对贵州农信社改革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其中主要的症结。最后指出,贵州要通过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等措施来为贵州农信社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中,地方政府在改革中获得了对农信社的管理权.因此,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成为了此次改革的关键.从历史、现实矛盾、欠发达地区特殊情况这三个方面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应适当参股农信社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通过对票据兑付成功后中卫市三家农信社进行绩效分析,将账面数据分析与日常掌握的情况相结合,对农信社的改革成效做出初步判断。其次,通过对农信社的现实表现和改革目标进行比较,提出改革后的农信社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后继考核框架,引入SDI(补贴依赖指数)等五项指标对农信社改革进行连续考核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信用社脆弱性主要表现为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信贷风险突出,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内部人控制严重等问题,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外部人干预是形成农信社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提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外部环境,以促进农信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为切实掌握驻马店市农信社农村金融改革成效,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我们对驻马店市农信社农村金融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在于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在目前的农信社改革中,存在着如何进行体制改造、政府接手农信社后如何进行管理、改革后的农信社如何实现结算与通汇渠道的畅通等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农信社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谈改革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近几年的改革进程中,化解了大量不良资产,取得了不少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特征与改革的不适应,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着新型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潜在风险压力.根据这些风险产生的新原因,积极调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其建设模式存在工作机制的连续性缺陷、信用工具的市场性缺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缺陷、信息采集与共享的制度性缺陷.农民合作社市场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农民合作社信用建设是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在设计农民合作社信用建设方案时,应重点解决好信用主体培植、信用市场环境建设、信用工具创造、信用信息采集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7月人民银行出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以来,农村信用社开始办理小额农贷业务,有效破解了广大农民因缺乏担保抵押而出现的贷款难问题。同时,小额农贷这10年的发展历程恰与整个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基本上是叠合在一起的,是一项由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发、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重大改革成果。以小额农贷江西婺源模式为例,从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一制度性变迁视角,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小额农贷产生、演进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小额农贷江西婺源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风险约束因素,提出以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资金总量的供不应求。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不断吸收农业存款,并把农村资金进行非农化贷款,导致农村储蓄存款不断流出。对安徽农村信用社最近五年储蓄投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安徽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农民贷款供不应求。分析了农民贷款比例较低的原因,并提出更好地服务三农,满足农民贷款需求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现状与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一直以来承担着支持“三农”金融的重要任务。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历史,我们却发现农村信用合作法制颇不完备,这无疑会对新农村金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其中,至关重要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财产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治理结构等法律性质并不明确,这一由现实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立法困境又是农村信用合作法治的核心问题。文章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性质之流变出发,以立法的视角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法制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农村合作金融法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户融资对策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有限理性下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得出在约束机制很小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形成稳定均衡,出现这样的结果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同时,农村信用社甄别农户信息的成本过高。要注重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使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的还贷能力;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从而使博弈双方走出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7.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竞争程度的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有提升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引入竞争短期内不一定能够提高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因此,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应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引入先进银行业机构的资本持股并引进其先进管理经验来增强其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长岛农村信用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化解不良贷款为案例,分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银行与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建立信用关系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基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信用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银行与农户、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化解,成功走出了一条"农社"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到了关键时刻.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针对农村信用社目前内部控制中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也不客忽视,主要是:部分农村信用社采取变通方式强行迭标,硬指标带来了高水分;省联社过于“强势”,实际上沿袭了原有县联社对乡镇信用社的控制模式;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工作进展滞缓,外部股东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限;农信社改革和服务“三农”并不完全一致等。这些问题值得警惕,否则将影响“花钱买机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