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府的定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经济论坛》2002,(7):50-50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政府对企业的职能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换,政府逐步退出市场,退出企业,从社会经济活动具体经营管理者蜕变为宏观调控者。这一转换过程在一些人那里引发了一种片面的认识,他们认为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属于企业自身的事情,政府不便介入,也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观点显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殊性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未能把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真切问题。 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制度背景之下,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同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动物运行机制创造必要的条件(一)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长期以来,国企所有权一直没有依附的实体,国家资产所有者在法定意义上是政府,在经济分析上是全体人民,政企职责不清,企业无自主经营的权力,实行政企分开是将政府的社会管理的职能与国企作为人应承提的职能分开。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措施,是推进国有企业政治文明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目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厂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总结我国企业改革二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我国传统企业制度的根本性突破.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晰,政府与企业权责不明确,其职能也难于真正分开,企业管理自然也谈不上科学有效.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并且是极为复杂的.但缺乏有效地公开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特征、措施等等,职工对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正确科学地判断与认识,对现代企业制度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全.厂务公开是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最大程度组织广大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职工以各种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谐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颜廷标 《经济论坛》1995,(16):12-1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将政企分开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对政企能否分开,怎样分开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政企分开就是要完全分开,企业独立化;而有的则认为,企业资产是国家的,政府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政企不但不能分开,还要加强监督,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就形成了企业要求无主管,政府部门不放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还将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列为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使国有企业真正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就企业自身而言“管理科学”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王乐泉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讲话中也明确指出:“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6.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宋立功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对企业进行...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长安区区属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有118家。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充分注意到纵向放权与监督、管理的关系,因而出现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断层”。企业出现亏损,政府有政府的苦衷,认为企业管理跟不上,效益不理想,又不能过分“干扰”;长期习惯于向政府“等、靠、要”的企业也有怨气,认为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和确认企业法人制度唐海滨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是关系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问题。要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问题是重新认识和确认企业法人制度,即承认...  相似文献   

9.
赵全胜 《经济论坛》2002,(14):57-57
一、政企分开,完善“项目业主责任制”是实现投资控制的基础。目前建设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还没有到位,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相对缓慢,加之旧体制遗留的深层次问题较多,因此许多基建项目未能真正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笔者认为,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股份制基建投资项目,政府职能应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抓具体基建项目的审批、投资分配、建设管理转向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这样,可使项目业主的设立摆脱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的局面,完善项目业主责任制,从而避免建设资金挪用、投资失控及腐败现象。二、从实际出发优化…  相似文献   

10.
1.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建立并充善现代企业创度。长期以来,国企所有权一直没有依附的实体,国家资产所有者在法定意义上是政府,在经济分析上是全体人民,政企职责不清,企业无自主经营的权力。实行政企分开是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企作为独立法人应承担的职能分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意义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听到一种说法,认为继续贯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就行了,没有必要换个新名词.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提出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首先,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十四大提出要理顺产权关系.如何理顺?没有回答.《决定》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要使企业有法人财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确是一个新名词,但它有明确的新内容,提出了对企业改革有实质性内容的新任务.把这个要求与现实情况比较一下.《决定》提出现代企业制度第一个特征要求产权关系明  相似文献   

12.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近两年来,根据政府的社会经济管 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不少地方加快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步伐,即由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一批原企业主管部门经营其管辖的国有资产,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三级授权经营制。笔者试从现代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考察这种国有企业的三级授权经营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培育市场主体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众多的市场主体──企业。因此,必须加快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主体地位的形成,使企业能够真正接受市场的约束,加快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具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出资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实现“四自”。同时,必须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坚持“三改一加强”的基本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快…  相似文献   

14.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所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就是把国有企业改为独资公司、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能够使企业摆脱各种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干预,使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全新的关系。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如何更好地行使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九五”期间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近,江泽民同志又一次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到本世纪末,要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显著的特色便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计划体制下的企业劳动力政府配置的方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对劳动力资源采取政府计划配置的方式,实行广就业低工资的劳动就业制度,把就业福利化,职工就业终身制。企业无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无权选择企业。劳动者就业均由国家统包、统配,不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容纳的可能,而是制定计划指标进行分配。企业必须如期地完成劳动人事部门硬性安排就业的指标。这种国家统得过死的方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愈来愈突出:企业职工愈来愈多,富余人员年年增加,劳动者只能进不能出,企业和职工都缺乏自主权,从而压抑了广  相似文献   

16.
一、探索建立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让企业家从多种渠道诞生 1.让企业家在市场中降生。市场经济呼唤企业家,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政府一纸任命的,只能由市场来检验。政府要为企业家施展才能搭好舞台,加速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一大批国有企业领导人。仍然要由上级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强调政企分开,政府应当还权于企业,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做为企业来讲,是不是也存在着包揽着企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是不是也应当把原先不应当由企业承担的管理职能还给社会,使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  相似文献   

18.
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国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深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实现政企分开,强化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努力寻找极大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行政管理杨中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面临的行政上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了政府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两难"现象。如何克服政府的"两难"现象,是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一、会计委派制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矛盾 会计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宗旨相吻合,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现代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政府管理职能在企业中的延伸,不可避免地会干预企业自主的财政,影响企业决策权的顺利实施,从而割裂了会计与企业间的天然血缘关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违背,与政企分开、间接管理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政府改革方向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