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确定性的经济复苏主题和不确定性的政策紧缩预期,从而导致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鲜明的复杂性特征.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中央决策层将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搭配,宏观政策目标将从"单极"走向"多极"导向下的平衡,即从2009年的"保增长"单极目标转向"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多极目标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景气在2003年继续其2002年以来的扩张倾向,全年GDP增长率将接近9%,并且将在2004年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21世纪上半叶,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历史趋势,核心通货膨胀率将处于较低水平。在当前经济扩张的初级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加就业、保持结构平衡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多重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充分就业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一直广受关注。基于我国就业优先实践经验构建政府介入劳动市场和就业干预情景下的工资增长模型,运用1980-2019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积极就业干预政策在经济增长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工资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而在经济增长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会对工资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只有同时综合考虑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就业干预力量,才能判断货币工资的增加是否真正代表了现实中实际工资的增加。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更有利于保持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进而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以应急为目标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以促进消费增长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将是政策决策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中速增长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2,(12):14-14
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撤出,转向保持合理力度。 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受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大市场需求的影响,预计经济增长回落态势将在三季度基本结束。近期企业订单水平预计将趋于稳定或略有增加,去库存活动将结束,生产活动将趋稳或略有回升。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7.5%!8%之间。  相似文献   

8.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多重宏观政策目标下,米德冲突不可避免,内外平衡目标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对的首要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具有不同的效能和作用区域;时至今日,中国仍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员国法、德、意、荷、比、卢6国政府签署的《罗马条约》第2条指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所有成员国公民的生活水平。一般认为,《罗马条约》主张将微观经济政策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这时,宏观经济政策在达到主要目标方面并未发挥显著的作用。《罗马条约》的第104条将宏观经济目标规定为价格和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高水平的就业。条约第105和107条呼吁成员国在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进行合作;但《罗马条约》并没有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因此,共同体在20世纪60年代在宏观经济政策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5-200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一)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民收入增长。 1.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两者对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有显著作用。回归分析表明,人均GDP增长上升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7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下降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0.003个百分点。在城乡收人差距2倍以上的收入分配格局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政策的各种目标只有在供求总量平衡和供求结构协调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因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核心是调节供求总量平衡和供求结构协调。正由于此,所以供求的现实状况决定着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取向,即决定着宏观经济政策是以需求调节为作用取向,还是以供给调节为作用取向,或者是以供求调节为作用取向。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4—2005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徐伟 《经济》2013,(1):21-22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未来的经济增长将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贫困的成因源自收入的差别,贫困人群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期贫困者,长期贫困是指脱贫难、返贫率高的人群,它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的缺乏和贫困特征的跨代传导。该文提出: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和相应的经济政策,都和消除长期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影响长期贫困的宏观政策中,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又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处理好经济稳定与减贫目标、经济增长和消除不平等、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公共支出和治理能力、增加收入和可持续生计、增加收入和增加资产之间的协调。进而,提出了中国消除长期贫困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经济区空间分异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是珠三角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在原有优势日趋弱化的新形势下,珠三角经济区的空间组织在“极化-反极化”的分异运动中呈现新的态势。通过对1990、1995、1999年3个年份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代表性指标的因子特征值的分析,可以明显观察到珠三角经济区正由不平衡向平衡、单极核向多极核的方向演变,经济空间增长呈现二元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我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的一轮扩张经济周期已接近尾声,并将重启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央在2008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反周期调节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企业应把握本轮经济周期发展的新特点,在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引下,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均衡企业经营业绩,最终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平稳、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宏观经济恢复增长,房价出现新一轮过快上涨,国家初步调控未见成效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调控政策。由于"新国十条"调控目标不够明确,在打击投机性需求的同时也打击了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并且拿不出有效的手段扩大土地供给,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量跌价不跌。建议调控政策应着力于改革土地供给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利益链条,加快廉租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商品房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